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天到广州来“看雪”,全因黄埔这处“十里梅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4 04:41: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 于 2019-3-24 04:43 编辑

冬天到广州来“看雪”,全因黄埔这处“十里梅林”      

2019-03-23 22:33                                                   
冬季的广州本无雪,但是在黄埔却可以赏雪,而且是香雪。
有郭沫若诗为证:
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
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
这里的“萝岗香雪”指的是黄埔区萝岗街道 “十里梅林”开花时节的美丽景观。十里梅花浑似雪,黄埔的“雪”正是由此而来。

据史料记载,萝岗地区种植青梅源于宋代,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常梅开二度。及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园绵亘数十里,俗称“十里梅林”。每年冬至前后,遍地梅花怒放,洁白晶莹,芬芳盈溢,风拽花舞,不是飞雪胜似飞雪。


前人栽花后人赏 萝岗香雪,也因一个人而来,他就是——钟玉岩。对,就是那个把玉岩书院办得有声有色的南宋进士钟玉岩。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钟玉岩中了甲科进士,历任武昌知府,敕进内直起居郎,中书省兼知政事朝议大夫。在位期间,他的道德学问和官声政绩受人景仰,深受百姓爱戴。
嘉定十二年(1219年),无意官场的钟玉岩告老还乡。那时正值隆冬,天气严寒,钟玉岩翻越五岭之一的大庾岭时,看到梅关古道两侧梅花怒放,一片雪白,顿觉梅香扑鼻。翻山越岭身体疲惫之时,如此美景撞到眼前,可以想见钟玉岩的惊喜心情。


当时钟玉岩应该是流连忘返的。当晚他就借宿在梅林附近的一家庄园里。
一聊之下,发现主人家竟然是位隐士隐居于此,以桑蚕为业。老人家向钟玉岩请教农耕技术,钟玉岩向他请教梅花的栽种方法。老人家看钟玉岩如此爱梅,临走就赠他梅苗。
回到萝岗,钟玉岩依法栽培,虽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但仍经常亲自下田劳作,督促管理。数年后,梅树成林,每到隆冬时节,梅花盛开,芬芳满溢,不是飞雪胜似飞雪。“萝岗香雪”之名由此而来。
文人雅士慕梅而来 由于萝岗一带独特的自然条件,梅树生长得极好,栽种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到了明代,几乎家家都种植梅树,对农民来说,一是好看,二是能收梅子,卖钱补家用。绵亘数十里的梅林就这样成形了,号称十里梅林。


到了明代,萝岗梅花的名气已非常大,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赏,留下了不少作品雅集。
明代衡阳王来此踏雪寻梅,为玉岩书院留下了“余庆楼”的题匾;乾隆年间《番禺县志》记载:
“(萝岗)至冬梅花盛开,则上村下村皆梅,而岭南岭北尽梅。”
谢腾蛟在《萝岗洞记》中记载:
“钟氏三十余村皆梅其村也。”
清代区丕烈来此作诗《游萝峰竭前贤宋大夫》云:
萝峰高构读书堂,四面云屏护短墙。
赵氏江山何处去,大夫风范尚流芳。
千岩瀑布经霜卷,一洞梅花带雪香。
寄语游人凭远眺,纵横尽属宋文章。
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有诗云:
能将北雪为南雪,为有苍苍自洛来。
松柏至今虽已尽,花田尝见雪花开。

1887年,洋务派名臣张之洞也留有诗碑云:
涨海雪不到,腊花红如春。
深崦闭春雪,别有桃花源。
1899年,清克勤郡王题匾余庆楼道:
蓬鸟云林,万本梅花千古色;
萝峰泉石,百丛草木四时春。

广州本无雪,但自宋以来,广州人却有赏“雪”的习俗,全因有了这十里梅林,在全国来说可能也是独一无二了。1963年,萝岗香雪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20:32 , Processed in 0.0106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