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才发现我们并没有比他好太多! 2019-05-25 13:52 鲁迅笔下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来读的,尤其是《孔乙已》和《狂人日记》算是不分高下。大家喜欢读这些文章,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怎么都感觉自己像书中的人物!
重读鲁迅笔下的孔乙已,再来读一读文章中那个痴书如梦的“疯子”,我却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突然感觉到当下的我们并没有比他好太多,这一点多少让人有点难接受,但也的确是让人感觉到尴尬。
喜欢读孔乙已的原因是什么?我敢打赌大家初读它的时候会笑话这一个脏老头子,但事发再读却是发现他一直在我们的印象中挥之不去。
其实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文章的主题,绝不单纯的只是因为鲁迅的文笔精到,所以我们才记住了他忘记不了他,更重要的内容是包含在了文章之中。
首先我们说孔乙已的文章用途是什么?从文章的层面来讲,它是讲了一个清末和辛亥事件前后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通过愚众对孔乙已的嘲笑,来深刻地批判当时那一群麻木的人们,也重重的打了封建科举的一拳。
文章写得太妙了,鲁迅是用十九文的酒钱,和发生在酒馆里面的故事来描述出孔乙已老先生的生死。简单一点来讲,在那个不兴读书的年代,全民都麻木的年代里,一个书生的命都比不上十九文酒钱来得重要。
这是站在文化的层面,当时社会的层面来分析出来的。所要折射出来的道理就是当时的文化人没有地位,大多数人都是读书少,不懂道理的人太多。文化知识的力量远远比不上几杯烈酒下肚来得痛快。
重读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已之下,尴尬的就是发生在现实社会之中,在我们朋友圈和视频端走红的“流浪大师”逃巍不就是这样子的人吗?他就如孔乙已一样,后拿《左传》在路灯下读书,从此被一群正常人开始“封神”了,说是懂得古往今来的文化大师!
是对自己的嘲笑还是对沈大师(孔乙已)的称赞?孔乙已文章中间,酒馆里的人都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都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但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的大家呢?
鲁迅通过描述一个可怜的文化人,却是深深的打了大家一拳,绝不只是停留在书本的文章里面,细细的再读一下孔乙已,怎么感觉他像极了自己。包括他笔下的阿Q,祥林嫂,润土,怎么感觉哪一个都像是自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