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6|回复: 0

揭秘:国庆15周年《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9-6-19 10:54:53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国庆15周年《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背后的故事                                    

            

        2019-06-14 06:30                    

                  1964年的10月份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月份,不仅仅是建国十五周年的庆典,10月2日,一场被誉为“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成功。这场史诗巨作在北京连演十四场,其规模之宏大,制作之精良轰动了全国。

一、 史诗的创意来源
时间拉回到1960年,空军司令刘亚楼在朝鲜观看了一场三千人的大歌舞《三千里江山》,恢弘的艺术表现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国后刘亚楼陆续又看了一些团体的的文艺演出。于是他召集空政文工团开会,建议他们也搞一个大型歌舞演出,让年轻人都接受一下党史教育。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立刻响应,他们派出大量词曲作家组成创作小组,到全国各地采风寻找适合的歌曲舞蹈。创作组从全军文艺汇演节目和老区人民提供的歌曲中陆续选出了一些经典作品,如《葵花舞》《飞夺泸定桥》《工农兵联合起来》《八月桂花遍地香》等。
为了弥补一些历史作品的空白,张士燮作词,朱正本编曲创作出了日后脍炙人口的《十送红军》,不过由于时长的关系,《十送红军》遗憾没有被选入最后的《东方红》。

1961年8月1日建军节,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北京首演获得巨大成功。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摄成舞台艺术电影在全国上映。
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全国范围引起广泛瞩目,上海市委邀请他们到上海演出同样获得成功。1962年上海市创作出了规模更大的节目,最后的名称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
1963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上海也观看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他立刻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国庆十五周年时以艺术形式做一场大型的歌曲舞蹈和诗歌的晚会,将这个音乐舞蹈史诗当做国庆献礼。

二、 艰苦卓绝的排练
1964年7月20日,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和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见到了周总理,总理提议是否可以考虑用大型歌舞的形式来表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这是《东方红》第一次被提到议程上,此时距离国庆节还有八十天左右。
7月31日,周总理再次召集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了《东方红》领导小组成立,周总理亲自选定了小组十三位负责人,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宣部各个单位负责人担任了小组领导人,下辖几个分组。
编导组负责人有周巍峙和陈亚丁,音乐组组长是作曲家时乐濛,指挥组负责人是著名作曲家严良堃,舞蹈组则是以查烈为首。此外像魏巍,徐怀中,贺敬之和乔羽等知名诗人和作家也被邀请加入了创作组。此时距离国庆节还有六十天左右。

8月12日,来自全国各大军区各大文艺团体和学校的精英们全部到齐,周巍峙做了动员之后正式开始排练。此时距离演出只有五十天左右了。
整个排练的过程可谓是艰苦卓绝,演员们进行连班倒,昼夜不停的在舞台上来回训练,正值盛夏,很多舞蹈演员穿着厚厚的服装来回奔跑,据胡松华回忆当时经常有舞蹈演员的汗珠随着动作飞到他脸上,汗如雨下一点儿都不夸张。

上千人的合唱队每次排练都要站很久,人和人之间紧紧排列密不透风,再加上高强度的排练,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后台背景的设计更是艰难,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又大又深,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没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演出过。舞台背景的要求又特别高,不光有静态展示,还要有在当年看来非常高级的动态图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舞台设计者们甚至研发出了国家专利产品。他们调来几十台幻灯机,绘制了无数幻灯片,然后用每台幻灯机照亮一个区域拼接完成。酷暑中,每个幕后工人守着高温幻灯机艰苦的一遍遍测试。

为了给大家减压,周恩来给领导小组交代,能赶上国庆前完成最好,赶不上也不要紧,就当是大家接受一次党史教育了。
排练期间领导小组每天晚上都要去国务院汇报,周总理也先后26次到现场指导工作,从台词、背景甚至到某一个舞台细节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其他国家领导人如刘少奇、陈毅等人也先后到排练现场指导慰问。
排练期间,整个大型舞蹈史诗先后定了几个名字,从原有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到《灯塔颂》等,最后还是确定了早在1962年就由文化部副部长李伟提出的《东方红》这个名字。

9月25日,《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最后一次彩排,整个彩排非常成功。
在整个排练的五十多个日月里,《东方红》的演职人员不论名气大小和职位高低都同等条件奋战在舞台和后场,那些已经全国知名的演员一旦结束自己的任务也不走,而是留在后台帮助人数众多的舞蹈演员换服装。
指挥部更是对全体演职员提出要求,有困难一定要提,其他所有人帮助你解决,不怕你有困难就怕你不说出来。这种团结奋进的工作精神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三、 盛大的演出
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在人民大会堂进行首演。来自各国参加国庆观礼的贵宾、工农业劳动模范、陆海空三军战斗英雄、少数民族代表以及各界群众代表共一万多人观看了演出。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领导出席观看,前来参加中国国庆活动的各国外宾也应邀观看。大幕落下的那刻,观众的掌声、欢呼声盖过了一切。《东方红》首演大获成功。
10月6日,毛主席和驻京部队八千名官兵一起观看了《东方红》,他对演出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东方红》在北京连演十四场,为了让全国观众都能看到这场演出,在周总理的建议下,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东方红》拍摄成了舞台电影,全国观众通过胶片都看到了这场盛大的演出。
如今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视再次重温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

开场:大合唱《东方红》

美轮美奂的《葵花舞》

第一场:东方的曙光,描写建党前后至大革命时期

第一幕展现旧社会的黑暗,那块租界“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是由毛主席提议增加的。

《北风吹来十月的风》,编曲李焕之,舞台背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设计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歌》又称《工友歌》,编曲时乐濛,其中一些工人运动的细节由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给予指导。

《农友歌》,张士燮作词,王嘉祥编曲,演唱者是歌剧《白毛女》中喜儿扮演者王昆,当时只有极少人知道王昆和周巍峙是夫妻关系,王昆加入《东方红》还是其他人推荐的。毛主席在观看演出时称赞王昆很有当年湖南革命女性的气派。

《工农兵联合起来》改编自日本学堂乐歌曲调,由于它节奏明快曲调简单在大革命时期被改编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

第二场 星火燎原,描写土地革命革命时期

就义歌,改编自两位烈士的作品,一首是刘伯坚的《带镣行》,另一首是夏明翰的遗诗。编曲是时乐濛。

《秋收起义歌》又叫做《秋收暴动歌》,词曲作者均为张士燮。

《双双草鞋送红军》,作词任桂举,作曲彦克,演唱:杨和柏、雷良萍

《西江月 井冈山》,改编自毛泽东填词作品,描写的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演唱者寇家伦,他的代表作还有《我为祖国献石油》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军历史最悠久的歌曲之一,原来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增加了两项。

《八月桂花遍地开》,一首著名的庆祝苏维埃成立的歌曲,曲调采用的是民歌《八段锦》,最早是鄂豫皖苏区的歌曲,后来被红军干部带到了江西苏区传唱开来。空政文工团在采风时由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向创作组推荐。

第三场 万水千山,描写红军长征

《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也是《长征组歌》的组成部分,描写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困难时期红军战士对毛泽东的思念。

《遵义城头霞光闪》,描写遵义会议这个伟大转折点。

《飞越大渡河》,描写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以及巧渡金沙江三个长征关键点

《情深谊长》由王印泉填词,臧东升谱曲,邓玉华演唱。这首歌是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创作的,原来没有入选《东方红》。后来周总理指示要加入一段红军过彝族区域的情节,有人推荐了这首歌。《情深谊长》歌唱难度很大,但在邓玉华的演绎下成为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歌曲。邓玉华其他代表作还有《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和《映山红》。

《过雪山草地》,作者肖华,开国上将,17岁就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委。

《会师歌》,描写红一方面军和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宁会师,这标志着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结束。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和歌曲。演唱者贾世骏

第四场 抗日的烽火,描写十四年抗战

《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是著名的《流亡三部曲》之一,演唱者张越男,李光曦。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著名的抗大校歌,作词凯丰,作曲吕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正是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校训。

《到敌人后方去》,作词赵启海,作曲冼星海。这首歌创作于1938年9月,正是响应我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品,这首歌也成为当时传唱全国的抗日歌曲。

《游击队之歌》,最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词曲作者都是贺绿汀,创作于1937年。

《军民大生产》也叫《大生产》,是一首特别有力量的歌曲,反应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词作者为张寒晖,曲调取自陇东民歌《推炒面》。

《南泥湾》,如果要评选《东方红》中流传最广的歌曲,《南泥湾》可以算作一个。这首歌日后甚至被崔健改为摇滚歌曲,徐小凤也曾重新填词用粤语演唱过。作词贺敬之,作曲马可,演唱者郭兰英。当时年少成名的郭兰英正在国外访问演出,听闻《东方红》排练的消息抓紧回国赶上了这首名歌。

《保卫黄河》,传唱度最高的抗日大合唱歌曲,几乎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唱过这首歌。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第五场 埋葬蒋家王朝,描写解放战争时期

《坐牢算什么》,描写我党地下工作者和被捕人员坚持斗争的歌曲,人物原型应该是取自《红岩》。

《团结就是力量》作词牧虹,作曲卢肃,虽然出现在第五场演出,其实这首歌是一首抗战歌曲,创作于1943年的晋察冀边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词公木,作曲是来自于朝鲜的音乐家郑律成。这首歌创作于1939年,原名《八路军进行曲》,1951年被定为军歌。

《解放区的天》作词刘西林,曲调取自河北民歌,其实这也是一首抗战歌曲,创作于1943年。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者毛泽东,一首著名的诗作,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六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描写开国大典

首先特别说的是两位报幕员和朗诵者,林中华和白慧雯。他们是所有演职人员中台词最多的,也是压力最大的同时也是出错最少的,几乎就是没有出错过。而且他们的台词是在9月24日才最后通过审查定稿,只有一周的时间最后排练,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于1943年,词曲作者均为曹火星, 后来经过毛泽东的修改,在“中国”前面加入了一个新字。

《赞歌》,这首歌是周总理指示下增加的,由于没有合适的歌曲,于是指挥部让胡松华独立完成作词作曲和演唱的任务。胡松华在一夜之间将这首歌写就,一遍通过审查,后来成为传颂全国的歌曲。

《毛主席祝您万寿无疆》是才旦卓玛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的才旦卓玛正生病准备动手术,为了赶上《东方红》演出推迟了手术。





各民族联欢,中间有朝鲜族、傣族、维吾尔族和壮族等民族歌舞,其中的刀美兰当时只有十九岁。


全体合唱《歌唱祖国》,词曲作者均为王莘,创作于1950年。1951年周总理亲自签发政府令,《歌唱祖国》定为我国重大活动礼仪曲、开场曲和结束曲。


最后的环节,全场大合唱《国际歌》。

四.遗憾和惊喜
《东方红》的演出和电影都取得了重大成功,但是依然留有一些遗憾。
第一个遗憾是周总理删掉了南昌起义环节,本来这是一场完整的戏。周总理解释说当时他领导南昌起义时其实是失败的,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也不知道建立根据地。这个解释并不能影响南昌起义的功绩,这只能是总理谦虚的作风所致。
第二个遗憾是本来《东方红》是有八场戏的,第七第八场描写的是建国后包括抗美援朝的戏。但毛泽东在观看了演出后提出了意见,《东方红》只演到新中国建立就可以了,以后的事情交给后人。得知这个消息,第七第八场的演职人员都潸然泪下。但是毛主席这种高度的历史观是值得肯定的。

惊喜发生在1964年10月16日,这天下午两点,所有《东方红》演职人员接到命令到人民大会堂集合等待国家领导人接见。
下午三点,原定的接见时间到了,领导人们一个人都没来,一直等到傍晚时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和周恩来等领导人才姗姗来迟,在接见和合影结束后,毛主席在退场时小声问周总理:“要不要将那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周总理笑着说:“我向大家宣布之后,全场的人都会高兴得蹦起来的。”
原来国家领导人们迟到是因为他们都在等待一个重大的消息,如今消息落实了,毛主席想让周总理给《东方红》三千多演职人员们一个惊喜。

周总理返回到会场给大家讲话:“主席让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但是我要提3个要求,第一,大家不要跳,大会堂的楼板会承受不住的。第二,大家不要高呼口号,我的耳朵会受不了的,第三,注意维护会场秩序……今天,我国西部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周恩来话音刚落,3000多人中间也像丢了颗原子弹,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有人开始蹦跳起来,接着更多的人也跳动了起来,后来所有的人像起伏的浪头不断跃动,欢呼叫声似巨响的浪潮在大厅里发出轰鸣声。

于是,《东方红》的演职人员们成了全国最早知道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的群众,甚至要早于新华社几个小时。这个惊喜大概是对他们努力奋斗的最大奖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19 05:38 , Processed in 0.01169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