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刘火:极简中国诗史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19-7-8 23:35:25     标题: 刘火:极简中国诗史

       刘火:极简中国诗史                                                         2019-07-05 20:00                    

                          

中国是诗的大国,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也最辉煌的部份。诗既是国人发蒙读物之一,更是国人人格培养的阳光雨露。不过,从《诗经》起,诗于中国汗牛充栋,无人读尽,只得选读。著名诗人灿若群星,无人识尽,只得选识。如果,只准我选十位中国诗人和他们的诗,那我如是选:李白、杜甫、陶潜、苏轼、李贺、屈原、王维、白居易、明珠公子、海子。十位诗人和他们的十首诗,在我看来就是一部中国的极简诗史。

李白(701—76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思》)

二十字中,“明月”重复一次,“头”重复一次。对于中国诗来说,这似乎就是禁忌,这似乎就是不可能。但对于李白,对于此诗,没有什么不可能。因为,这是人类的最真实、最原初、最自然的天籁之声。再就是所有关于诗的“拘束”、“条规”、“禁忌”,统统对李白没用。因为李白是诗界的神仙。纵横恣肆,上天下海,既是李诗的风格与品质,也是无与伦比的精灵。出神入化,谓诗之“极”。严羽称,自《诗》以降,“惟李杜得之”。

杜甫(712—770)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不仅仅因为近体诗之七律在杜甫手中达到至尊,而是杜诗中所有的原素都可以在此诗里找到。郁闷、愁怨、悲悯、苦难、向往等等,作为一位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自然还包括了诗人的才情。早年在乡村学校教书时读《秋兴》读《咏怀》,觉得天下的律诗都让诗人写尽了,杜之后便再无律诗;还觉得天下的复杂的情绪都让诗人写得差不多了,杜之后便再无忧国又忧民。中年之后再读杜诗,则是时读时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一出,让其后辈们只能望其项背或亦步亦趋——是悲哀还是骄傲,只有后辈自己品味。

陶潜(372?—427)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之第一)

对于五柳先生来说,归隐不仅仅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是了结了一个缘由。在陶潜看来,田园生活不仅仅是一种向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的价值所在。对自然的一种放松和皈依,是人自古而来的一种趋向,到了陶潜这里,放大成了自由。再就是,陶潜的五言诗,是中国诗史上,由四言向五言过渡和转型的标志,或者说,五言到了陶潜这里,已经相当成熟,或者说是自《古诗十九首》后以来的集大成者。陶诗不仅开启了六朝新体诗着重声律的先河,而且对唐诗帝国,具有启蒙之义。

苏轼(1037—110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词即“诗余”。但这“余”,不是边角余料,而是唐(五代)宋两朝诗人们的创造。不选“大江东去”,不选“明月几时有”,而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词作为诗的末路与扩张,不只是由于时代前移使然,而是在晚唐后期开始的民间传统,以及唐帝国外来音乐的诱因。由于当时的风尚所然,词的出现是为了让诗人们更多地从自己一己之心一己之情成为别人的传唱,尤其是着重于异性之间的传唱。《花间集》开创的历史就是词的正统。对于一个全才、奇才、旷世的苏东坡,虽说有着不凡的气势,但文人诗人天生的多胆质,一定会是更多的“明月夜,短松冈”之类的诗句。如《东坡乐府》里的四十三首“浣溪沙”,可以说首首精妙绝伦,而非“大江东去”所能比。不选苏诗、不选宋诗,大约是受了钱锺书认为以黄鲁直为代表的宋诗“殆同抄书”批评的影响。

李贺(790—816)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无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悴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

屈平之后,中国的诗依然按照它中原的传统前行,即使到了六朝,中国诗人传统都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到了李白时代,狂飙与浪漫显示了大唐帝国的风采。但是,由屈原开拓的另一种诗的意向、符号、基本原素,直到李贺才重新拾起。尽管,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就是这样一个短命的人,李贺拾起并发扬光大的诗,《李冯箜篌引》、《老夫采玉歌》等显然比《南园十三》、《马诗二十三》更富激情和才情。虽然后者更与“呕心肝”相关。

屈原(前343?——前278?)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香草、美人,屈诗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符号。衷情的尽诉与尽抒,则是屈诗的叙述方略。当然,香草也好,美人也好,衷情尽诉尽抒也好,全都是屈子平生的抱负和志向。无论如何,由屈原开创的由民间歌谣产生的灵魂与灵感所搭建起来的诗的华采与繁褥,则是中国诗史最为精彩的一章。另外,屈原于诗中叙述的神与神,神与巫,以及神巫与人的情感交流,还有交流的相通与互动,让“诗言志”的大传统里,有了别一声音。至于《离骚》、《天问》太政治化的诗赋另当别论——屈原本是李贺的前辈,但置于李贺之后排列,此是原因之一。

王维(701—76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佛从西土来到东土大唐已有了很长一段时光了。而将此投射于诗,化于人伦与志趣而水乳一般云天一样,这是摩诘的高妙和觉悟。而五言绝句最适宜也最擅长状写一瞬间一刹那的感觉(陆侃如冯沅君语意)。王维便是这样的天衣无缝的圣手。至于说到摩诘的“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那则是大唐诗人的共同志趣和盛唐气象。近代第一位中西文艺美学合璧大师王国维好像说过,自诗署名以来。唯屈原、杜甫、王维、苏轼最盛。

白居易(772—846)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不是因为童叟可读可诵,让白居易千古留名——自然这也是白与其他唐代诗人不同的一面——而是因为讽谕到了白乐天之手,讽谕于诗登峰造极。当时的白乐天对此也是很自负的,白将其诗文(主要是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等四类。以“讽谕”、“闲适”为主,而尤以“讽谕”为最。无论《长恨歌》还是《琵琶行》都为此类。《卖炭翁》便是这样的精致。《卖炭翁》前有一小序,“苦宫市也”。南山伐薪烧炭不是自由贸易,而是宫廷的强买。这样一件可以让有点公义、正直的人忿忿不平的事,白乐天没有长啸也不是漫骂,而是把睹其事、感受其物、萦于怀的直写下来。因此,专门考据白诗和元(稹)诗史实与“以诗证史”的陈寅恪,也对此给予了最为质感的评论。陈说,此诗“极生动之致也”。另案,陈寅恪称白乐天的“新乐府”,“洵唐代诗中之巨制”,而且是“吾国文学史上之盛业也”。

纳兰性德(1655-1685)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鹧鸪天》)

一位满族公子,年纪轻轻就把词写得来与两宋词人周清真、李易安几乎同出一门。作为一品带刀侍卫,风光无限。但作为一位向往游冶侠途或风花雪月,却如此与感伤结缘而不能自拔。或者说,出自名门的满族公子,且又少年得志的纳兰性德,本就不是为了那个一品带刀侍卫而生,是为伤感的诗句而生的。王国维认为,纳兰性德“未染汉人风气”,却因得宋词人真髓:“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这不仅是周、李诗风,而又与苏轼《江城子》同出一辙了。

海子(1964—1989)

和平与情欲的村庄

村庄母亲昙花一现

村庄母亲美丽绝伦

五月的麦地上天鹅的村庄

沉默孤独的村庄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这就是普希金和我 诞生的地方

风吹在村庄

风吹在海子的村庄

风吹在村庄的风上

有一阵新鲜有一阵久远

北方星光照耀南国星座

村庄母亲怀抱中的普希金和我

闺女和鱼群的诗人安睡在雨滴中

是雨滴就会死亡!

夜里风大 听风吹在村庄

村庄静座 象黑漆漆的财宝

两座村庄隔河而睡

不是因为海子在二十五岁时卧轨,海子才成为海子;是因为有了海子的诗,海子的卧轨才成为了一个历史事件。诗人的短命是因为诗人发现人类的情感与自然吻合而为一;诗人的短命是因为诗人的诗披露了其他人不善披露、不能披露、不敢披露的独特情绪,才让诗人的短命成为了诗的别一种状态。因为,短命也是生命的一种方式。熟悉的字词与熟悉的架构组成的诗句,让诗人的他者即读者觉着别致,同时让一百余年的白话诗变得来纯粹而不再浮躁。或者说,用白话来表达诗意,在海子等辈的努力下,变得来自信。自杀有多种方式,海子选择了卧轨,而且是在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再者,面对有那么多扯烂污的当代诗行,面对那么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当代诗人,向短命的诗人致敬,是选海子诗的原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