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花6万买到“假文物”,居然是临汾出土的国宝,今估价超10亿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00:13: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专家花6万买到“假文物”,居然是临汾出土的国宝,今估价超10亿元!                                                         2019-09-30 13:28                    

                          

青铜器,古时称为“金”或“吉金”,中国的青铜器举世闻名,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我国的青铜器不仅品种多样,造型精美,还极具想象力,一说到青铜器,人们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镇国之宝——商代的后母戊鼎(司母戊鼎)吧。但是今天要说的文物是藏于上海博物馆以及山西博馆的晋侯苏编钟,这也是近年出土的最有价值的西周青铜器之一。

晋侯苏编钟就出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一个叫曲村的小村庄,这里发现了十九座晋侯及其夫人墓,从而证实了这里是两千多年前晋国最早的都城,但发现时太晚,已经有八座晋侯墓被盗,考古学家们看着被盗的古墓残骸,痛心不已。晋侯苏编钟被盗墓贼窃走后,流落于香港,颠沛流离多时,被誉为“中国青铜第一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的慧眼识宝下,国宝顺利回归。


1992年,马承源先生出访香港,在好友范季融化的陪同下游览香港古玩街,当时的香港古玩街头布满了内地被偷盗的文物,至于真真假假也只有内行人才懂。在琳琅满目的商铺中,马承源先生却看中了一件布满灰尘霉灰,土锈甚多的编钟。他的好友惊讶极了,因为当时香港很多的收藏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仿制品,显而易见,编钟的样式是西周的,但其锈蚀的程度不对,上面的金文还是后面刻上去的,并非铸成,而且上面的铭文根本就读不通,造假的人一看就是新手。但是马承源先生不相信这是个伪器,什么人会闲的没事干,造出一个毫无破绽的编钟之后,非得画蛇添足再刻字上去,为什么不在制造时就将金文铸上去?显得更真一点?

谨慎细心的马承源先生根据多年跟青铜器打交道的经验,多番查看鉴定之下,从编钟的锈迹中发现了三个非常隐蔽的金文——“晋侯苏”,立马断定这是一套西周的编钟,而且是从山西偷盗出来的。上面的文字虽然是刻上去的,但是是当时铸好后刻上去的;编钟的锈蚀程度不够可能是出土前深埋地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且出土时间不长;铭文读不通是因为编钟是整套的,将所有编钟连缀着读就通顺了。从铭文上看,马先生认为编钟不完整,可能还有其他遗漏品,所以毅然决定将文物抢救回国。

古玩店店主得知有人要买走这个被认定为“仿制品”的编钟是开心得不得了,毫不犹豫地以十万港币(约6万人民币)的白菜价将这个“烫手山芋”卖给了马承源先生。马先生将文物带回了上海博物馆,对编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根据编钟上的铭文记载,其主人为苏,苏是晋国的第八位王侯,史称晋献侯。

不久后,在曲村的一次遗址抢救发掘中,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其中两件编钟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14件编钟几乎一样,经认定,其为一套编钟。上面300余字的铭文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跟随周王征战的始末,为我国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晋侯苏编钟的来历也真相大白。

晋侯苏编钟被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其价值超过10亿元,马承源先生靠着慧眼,用白菜换回了一座金山,晋侯苏编钟也成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来源:掌上曲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4:58 , Processed in 0.0071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