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游皇家牧场——辽宁彰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2:19: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秋游皇家牧场——辽宁彰武                                                         2019-10-17 08:49                    

                          

深秋的周末,我和朋友行云沐浴着习习吹来的科尔沁大漠的微风,伴随着林海松涛的美妙绝伦的乐曲,来到了素有“皇家牧场”美誉的彰武县采风。行云工作在阜新银行,是一位发展旅游经济的倡导者。他曾听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都基东部长描绘的彰武美景非常多,很值得欣赏,就一心想来看看!今天正好沈阳来了朋友,想考察项目,行云我们三人便结伴而行……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异常迷人。首先说说世界罕见的章古台林场,这一奇异的景观,仿佛像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金色的沙海之中,万顷林海,翠色欲滴,鸟语花香,兽走禽飞。松涛如泣如诉,以辽宁固沙造林研究所首任所长刘斌为首的几代治沙人“白了少年头,绿了章古台”宏图大志得以实现。

置身林海之中可以进行沙湖浴、森林浴、日光浴、可以牧牛、牧羊、捡拾红蘑、黄蘑、草蘑等真菌;也可以沙海造林,去感悟人工造林锁住肆虐“黄龙”的劳动艰辛和胜利的喜悦。登临四层防火瞭望塔,举目北望,科尔沁沙漠黄沙漫天,若秋风大作时,沙涛滚滚,撼人心魄。鸟瞰四周,绿树婆娑,松鼠戏耍,绿海黄沙,野兔奔跑,登临此塔,缅怀故人,叹科学之伟力,惊世界之奇观。

历史回归到大清王朝,曾经,多少牧民在蓝天白云下,踏着红尘放牧着雪白的羊群,在这块土地上愉快的生活着;曾经,多少皇族驾着马儿,托着猎鹰,潇洒的驰骋在这片沃土上。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无论变换了多少个朝代,彰武——这个富有历史的辽西小城,依旧美好无缺的呈现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

富饶美丽的彰武在建县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清皇家牧场——养息牧场,地处柳条边彰武台边门外。清光绪年间,东北柳条边外全面开禁招垦,皇家牧场迅速解体。清光绪二十八年彰武县在皇家牧场地区正式设立。以地处柳条边栅彰武台门之北,故取名彰武县。“彰武”含有表彰武功之意。今天的彰武地区,历史上曾是大清皇家牧场。据彰武县志记载,在康熙三十一年,养息牧场建立,此处为皇帝巡视和游猎之地,故称皇家牧场。

在旅游界享有盛名的千佛山摩崖造像位于彰武的大四镇。清光绪年间,五台山和尚朱温久募化至此地,见此山雄伟高大,山石林立,遂立下“誓愿”在此山摩刻佛像千尊,后因战乱,未能如愿,但千佛山却因此而得名。这里山高树茂,青石壁立,古木苍劲,以峰峦、峭壁、古松、怪石等自然景观为特色。一条四季温泉小溪,清澈见底,从山脚下流过,注入毗连的獾子洞水库。每逢盛夏,山花烂漫,碧绿浓郁;金秋枫口叶以火,硕果累累,千年香树散发的馨香缭绕山间,沁人心稗。最引人注目的是千佛山从峰脊到山腰的崖壁上皆摩刻着佛像,与郁郁葱葱的百余种树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千佛山现存佛像158尊,佛像系采用浮雕,半浮雕手法雕成,以阴刻双线作头光、背光、线条流畅,清晰自然。佛像大小不同,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高者3.2米,矮者0.32米。有些佛像依稀可辨其彩绘痕迹。

千佛山佛像种类繁多,有群像、有单像、有立像、有坐像;有文静祥和的造像,也有怒目圆睁,青面獠牙的愤怒像;有单面双臂像,有多面多臂像;有佛像、菩萨像、度母像、罗汉像,也有金刚力士像、天王像等。佛像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等。菩萨像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坐骑狮子的大智文殊菩萨,坐骑白象的大行普贤菩萨,普救众生的大愿地藏菩萨四大菩萨。

诸多佛像中观世音菩萨造像最多,有十一面观音,观音化身白度母、绿度母等。未来佛弥勒菩萨一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神态。藏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头戴丹霞帽跏跌坐于仰莲上,正在讲经说法,他的左胁侍为贾曹杰,右胁侍为克主杰(一世班禅)。禅宗始祖达摩祖师端坐莲台上。

罗汉造像有:伏虎罗汉、举钵罗汉、降龙罗汉笑狮罗汉、托塔罗汉等十八罗汉。四大天王之神像主镇四方,东方持国天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执剑,西方广目天王执蛇,北方多闻天王持伞,象征着风调雨顺。还有形象逼真的“关羽松下读春秋”及关圣帝身骑赤兔马,手拿青铜偃月刀,翱游在祥云之上。

在山的西南角,凿刻有“观音洞”,洞楹额刻汉字“观音洞”门口一幅对联“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这副对联反映了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传佛法的道场的民间传说。

观音洞宽2米,深3米,高2米,洞内祭台上,上下两排各凿三个佛龛。此洞系宣统元年凿刻竣工的。千佛山摩崖造像是我省保存较好的一处佛教石刻艺术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哲盟博物馆佛教研究专家布仁布和先生见到千佛山佛像后称赞道“千佛山与海棠山的摩崖造像各有千秋,并且拥有大量的海棠山所未有的佛的形象,可以说‘看佛上千佛山’,这众多佛的形象令人拍案叫绝”。1988年千佛山摩崖造像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闻名遐迩的彰武大青沟也有着美妙动人的传奇。相传,在远古时代,这里是茫茫无际的草原,由一位叫菊丽玛的女神主宰着,她是美丽、勤劳和善良的化身。她在这里养畜放牧,耕耘播种,从天池采集来了各种树种栽植在这里,从南国带来了百鸟和鲜花,把这里变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丽地方。但是,在附近还住着一个女魔,名叫尼古勒,她凶恶贪婪,想占有这片美丽的土地。一天,女魔携带毒剑和沙袋来找菊丽玛,并想杀害她,菊丽玛拔出宝剑奋起还击,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撕杀,女魔渐感不支,跪地求饶,菊丽玛便动了恻隐之心,上前搀扶,而此时女魔却趁机打开随身携带的沙袋,霎时间,阴风怒吼,黄沙滚滚,美丽的大草原顿时化作荒凉的沙漠,女魔乘菊丽玛眼睛被迷之际,将毒剑刺向女神,然后就想逃跑,菊丽玛用尽全身力气将宝剑投向女魔,女魔被刺穿心肺之后,化作一只乌鸦逃走了,从此后,乌鸦再到这里来时,只是在天空盘旋,不敢下来筑巢,再说女神倒在地上,她那美丽的身躯融入大地,化作了大清沟,而她的金龙宝剑化作了小清沟,她的鲜血染红了五角枫的叶子,她的泪水化作了万道清泉,从此才有了大清沟和小清沟及湍流不息的涓涓溪水。

大青沟之所以迷人,还因为她有很多令人称绝之处。大清沟的粉沙筑坝堪称一绝。大清沟水库始建于1958年,当时投入劳动力200多万个,全部用大清沟特有的粉沙修筑而成,在大坝下游用河砂、碎石和石块又修建了一道倒滤坝,水库内的水经大坝渗出再经倒滤坝流出,而粉沙却被倒滤坝拦住,这样每天从大坝约以0.05立方米/秒的水量渗出,而大坝却安然无恙,因此人们赞颂:“粉沙筑坝古来稀,彰武人民创奇迹”。

大清沟的青蛙不叫唤。相传在清代初年,努尔哈赤率兵征战经过这里,傍晚就宿营在大清沟内。午夜时分,努尔哈赤被青蛙的叫声吵醒,他非常气愤,来到沟旁,举起宝剑对着河中的青蛙一声怒吼:“这些小畜生不许叫唤“,这一吼震裂了所有青蛙的发生器,从此这里的青蛙就再也不会叫了。

大清沟内冬季有青草。在大清沟的上游,万道清泉从地下涌出,长年累月湍流不息,即使是在寒冷的腊月,也是溪水潺潺,而且水的温度在10°C左右,因此,在小溪的周形成了一个小气候,从地下涌出的泉水始终滋润着溪边的小草,使它们在寒冷的冬季也可能正常生长,四季长青。真是“万道清泉蕴暖意,茫茫白雪草依稀。

大清沟大旱不干、大涝不淹。大清沟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周围被沙漠所包围,每当天上降雨,雨水全部渗入沙漠,不形成地表径流,因此对水库的水位不构成任何影响。而大清沟的水源是来自上游内蒙古原始森林涌出的泉水,一年四季,湍流不息,不受天旱的影响。所以说大清沟才有大旱不干、大涝不淹的特点。

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和巨龙湖又是两处人间仙境。 

那木斯莱又叫“那木斯莲矮”,蒙语意为“开莲花的泡子”。它位于彰武县四合城乡境内,是辽宁省彰武县那木斯莱莲花泡自然保护区核心部位。这里景色秀丽,尤以盛产莲花而著称。来此游览,既可以饱览大漠风光的粗犷,又能领略水乡秀色的妩媚,真可谓一举两得。登上那木斯莱管理所的二层小楼举目远眺,可见远山含黛,沙丘逶迤,过渡地带特有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在绿树白沙的怀抱中,千余亩水面波光粼粼,犹如镶嵌在沙海中的珠玑。当热心的船工摇动双桨,小木船咿咿呀呀地把你送向荷花深处,你仿佛进入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境。那一株株从微山湖引进来的红莲、白莲、当地产的古莲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或怒放、或含苞、或结蓬,千姿百态,煞是好看。

巨龙湖位于阜新市彰武县城东北后新秋镇,距县城35公里,有彰康公路可通阜新市彰武。1959年以混沌河改修建成水库,1970年竣工。修水库时,因开挖两条引水渠道,形如龙须,故取名为“巨龙湖”。巨龙湖水库汇水面积为27.5平方公里,主坝长1825米,坝高55米,顶宽4.5米,总库容量1,440万立方米。

近年,巨龙湖增添了游艇等设施,辟为旅游景点。游人乘游艇可畅游宽阔的湖面。至湖中,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如入江南水乡。湖中有小岛,面积约10亩,于岛上修建了“巨龙亭”,令游人视野大开。

独立巨龙湖畔,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湖心渔岛荡漾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玲珑剔透,虚无缥缈。乘游船乘风破浪涉足渔岛,蝶飞雀舞,花繁草茂,可远望农耕,近听渔歌,一派塞北江南风光。夜宿渔岛,可望水中明月,虫唱蛙鸣,杨柳依依,夜风婆娑,怡然自乐……

巨龙湖素以“渔岛映月”这一景观而著称,多年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挥毫泼墨;引来无数游人寄情山水,引吭高歌……

英雄美丽的彰武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辽沈战役的前夜,东北野战军的首长踱步在彰武火车站站台,在这英雄的土地上,东野首长终于痛下决心,贯彻毛泽东的指示精神,拿下锦州,从而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

高山台是一座小山,位于彰武县城西四公里的柳河西南岸,山是南北走向,蜿蜒起伏,像一条奔腾的巨龙,又似一只俯卧的猛虎,山不太高,海拔高度仅175米。在高山台山之巅,矗立着一座饱经岁月的烽火台,其台状是方斗形,台基边长9米,顶部边长8米。青砖白灰口,砖长0.42米,宽0.172米,厚0.12米,南面台高8.49米,西面高6米,北面高6.57米,东面已渐成断坡形。烽火台,始建于明正统七年,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边墙外路台之一。古战争遇外敌入侵时,白天放烟,夜晚放火传递信息,在历史上超过无可替代的作用。辽沈战役期间,为了阻击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增援锦州,我东北野战军在这一带顽强战斗,血染高山台。 

1948年秋天,东北战场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将主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即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10月初,国民党廖辉湘西进兵团主力在新民地区集结,沿新民至彰武公路推进。

为了歼灭廖辉湘西进兵团有生力量,粉碎敌人增援锦州的阴谋,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命令由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委的第五纵队在彰武地区阻击敌人。彰武阻击战,历时10天,共进行较大战斗25次,毙伤敌人2954名,俘虏敌人270名。由阜新子弟兵组成的阜彰独立团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彰武阻击战为我军攻克锦州和围歼廖耀湘兵团赢得了宝贵时间。

景色怡人,流连忘返。时间过得真快啊!太阳就要落山了,夕阳甚是好看,真所谓风光无限啊!彰武还有很多美景只能下次游览了!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留下一些遗憾,也许是最幸福的事。

笔者和行云没有打扰在彰武工作的朋友们,简单的品尝了沙泉鱼宴。大清沟鱼宴好吃,能上央视《舌尖3》,主要是这里的沙漠冷泉独特环境造就了独特排他的美食。大清沟是远在50万年前形成的断裂的峡谷,两岸、沟底均是硅砂,四周被50万亩森林包围,原始次生林万道泉眼汩汩汇流形成了大清沟水面,水质清澈,大清沟水经哈工大检测中心检测,pH值与溶解氧含量适宜鱼类生长。大清沟水pH为7.57(鱼类生长最适宜pH为7.5~8.5),呈弱碱性,适宜鱼类生长。

大清沟水每升含溶解氧8.95毫克,远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水中溶解氧充足,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促进鱼类生长。大清沟沙泉鱼营养价值高,除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外,还含有铁、铜、锌等身体所需微量元素。

鱼宴伴美酒,乃仙人也!,半酣之际遥望当空皓月,我们不由的发出感叹:彰武的月亮真圆啊!彰武真的太美了!

彰武是成功人士的用武之地,彰武是旅游观光人士潇洒的乐园!彰武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您! —— 荆延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5 02:06 , Processed in 0.0099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