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东坡的一首诗,倒着读依然是千古绝唱,可惜很多人没有听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00:56: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东坡的一首诗,倒着读依然是千古绝唱,可惜很多人没有听过!                                    

            

        2019-12-14 12:04                    


宋代无名诗人的这首诗太神奇:正念是妻思夫,倒念秒变夫思妻。宋人留下的一首奇诗:女要顺着读,男要反着读,这样才能出真意!苏东坡的一首诗,倒着读依然是千古绝唱,可惜很多人没有听过!

中国是诗歌大国,从《诗三百》起,古今诗人的诗歌作品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但是,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并最终能流传后世诗作可谓是凤毛麟角。比如著名的诗歌爱好者爱新觉罗·弘历一生就创作了四万多首诗,但是,能让人记住的还真不多。而有些小诗人,虽然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是,偶尔的一首小诗,机缘巧合下,竟也能成为后世所喜爱的佳作。比如唐代诗人张若虚,只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代诗坛不可替代的地位。

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位诗人,是个真正的无名小诗人,许多史籍中都寻不见他的踪迹,人们只知道他姓李,名叫李禺,宋朝人,籍贯不详,生平不详,学历不详,创作经历不详……他留给后人的,只有一首名为《两相思》的奇诗。说它奇,是因为《两相思》是首回文诗,而又与其他回文诗不同,它的内容表达,更优于他人。这首诗的奇特之处在于,正念与倒念竟然呈现了相辅相成又相对的情感,正念是妻思夫,倒念秒变夫思妻。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唐代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对回文诗的定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回文诗也能也大作品。所以有人才说,“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正因为回文诗有着如此品格,历来都有不少大诗人对回文诗衷爱有加。比如宋代文豪苏东坡,就喜作回文。

苏东坡,本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号老泉),还有个弟弟叫苏辙,都是进入唐宋八大家排行榜的人物,因此,史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苏”,其中以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最高。

苏东坡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他的七言绝句《题西林壁》尤为脍炙人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作为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对各种体裁都充满着好奇,对于回文诗,他也有着非常积极地尝试。

回文的形式虽然不乏游戏之作,但是,也流传下不少彰显遣词造句的功力的佳作。比如苏东坡的《题金山寺》,就是回文诗中少有的佳作。诗的正文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是这首诗的正文,读起来让人觉得气势磅礴,苏轼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部都寄托在了景物当中不感叹苏东坡的才气。不仅如此,将这首诗倒过来读时,人们仍会被苏东坡在诗中所展现的才气所征服。《题金山寺》倒过来的诗句为: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不管是正着读,还是反着读,这两首诗都堪称千古绝唱,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可以说是回文诗的冠军了。

这首诗是苏轼外放为杭州通判期间逗留镇江时所作。那一天,路过金山寺时,苏轼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提笔写下了这首正反都是表达金山寺美景的巧诗,借景抒情,表露了自己的心志。

其实,回文诗最早是描写闺密怨的,多是表达女子对离家远游者的思念之情的,所以,回文诗又被称为“爱情诗”。比如上文所说的《两相思》,就是表达爱情的。

【顺读】《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倒念】《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其他的回文诗,正念反读,表达的都是同一个内容,所以,就显得过于“平淡”。而李禺的这首回文诗,顺读倒念,空间和人物角色亦随之转换,表达的也是截然不同的主题,这正是它与其他回文诗的不同之处。正读是《思夫诗》,倒读是《思妻诗》,合起来就是《两相思》。这是一首千古奇诗,无论正读反诗,都是古今传诵的名篇!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0 00:42 , Processed in 0.0088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