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志和 于 2020-1-30 13:37 编辑
从未学过画画的七旬老太,68岁在798办展,200幅作品被法国画廊一口气全部收藏 2020-01-29 14:46
![]()
她笔下纯净清澈的世界, 如同一缕刺破 冬日乌云的阳光, 驱赶冰冷,蒸发湿寒。 如果没有看到她的画, 相信大家都会觉得眼前 这位戴着老花镜的朴素老人, 会是那种每天忙于柴米油盐, 照顾小孙子、遇见了就会停下来, 笑眯眯打招呼的平凡奶奶。 ![]()
她叫邵炳凤, 只有初中学历的她, 当过农民、小学教师、做过绣花工, 60岁时才拿起画笔, 两百多幅作品, 却被法国画廊收藏, 且8年后在798办展。 ![]()
看着这幅怪诞新奇的作品,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七旬老太之手 从未学过一天绘画,邵炳凤却用她惊人的绘画天赋和实力诠释了“爱生活,玩艺术”的真谛。 ![]()
邵炳凤画笔下的达利 ![]()
邵炳凤画笔下的弗里达 她的出现, 甚至让国内一些美院的 美术生都无地自容。 ![]()
而邵炳凤接触绘画的契机, 完全属于偶然加巧合。 ![]()
2006年的五一,邵炳凤带外孙去南京玩。 女儿和女婿在南艺读研,有一天他们都去上学了,邵炳凤感到无事可做,就在他们的画案上看书、看画,并和4岁的小外孙一起画恐龙。 ![]()
她和孩子玩的很开心,一上午转眼就过去了。到了下午,小外孙在逗小狗玩,邵炳凤感到有些无聊,便拿起毛笔在纸上乱画。 案子上有一张,她和小外孙的照片,她就想照着照片画一画。 ![]()
于是邵炳凤就在一张 四开卡纸上画了起来, 一会儿就画好了。 又用案子上的颜料涂了色, 一看还挺漂亮的。 虽然画的不太准, 但还是有一点像的。 ![]()
画完之后, 邵炳凤就把画, 放在桌子上, 自己也没再去在意。 ![]()
到了晚上, 女儿和女婿都回来了, 看见案子上的画, 惊奇的问: “妈,这是你画的吗?” ![]()
邵炳凤觉得自己画得很一般, 纯粹就是画着玩的, 还有些惭愧于 浪费了他们的颜料, 没想到孩子们会如此吃惊。 ![]()
邵炳凤画笔下的迈克尔·杰克逊 “我说画的不好,画着玩的,他们都说怎么不好,画的太好了,太让他们感到惊奇了,直夸我画的不错。” ![]()
邵炳凤画笔下的毕加索 邵炳凤的画, 被学习绘画专业的 女儿女婿看到后, 他们竟然直呼: 像极了英国绘画大师, 大卫·霍克尼的画。 ![]()
邵炳凤画笔下的赫本 她的画虽然十分朴素, 却隐隐蕴藏着, 恬静、安逸、喜悦、 幸福的情感, 或许这都是老奶奶, 内心的真实写照。 ![]()
于是女儿女婿翻箱倒柜, 找出了家里所有的照片, 让母亲以若干年前的照片为蓝本, 从中选择有趣的参照画下来, 并鼓励她今后继续画下去。 ![]()
她虽然是看着照片画, 但画出来的作品, 和照片又大相径庭, 她个人的创作意识, 在画面上流露的非常鲜明。 ![]()
没想到, 就是这样的一次“瞎画”, 开启了她之后, 十年的绘画经历。 ![]()
邵炳凤的自画像 邵炳凤内心的 宁静和感恩, 由画面上流淌出来, 便是众人看到的幸福感, 是一种没有沾染, 世俗烟火的澄明。 ![]()
仿佛孩童在阳光下, 定情一簇蒲公英, 简单却虔诚。 ![]()
风拂过, 种子散开,升腾, 随风飞舞, 如花一般, 幸福简单。 ![]()
因为做过绣花的工作, 她的造型基础和颜色, 都受到了女红的影响。 不同的是, 绣布上的一针一线, 变成了纸上的一笔一画。 邵炳凤在展览现场 其实她也可以很简单、 很草率的对待绘画这件事, 但是一拿起笔来, 邵炳凤对绘画的热爱, 和对艺术的虔诚, 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
邵炳凤画笔下的张艺谋 邵炳凤这一代人,小时候穷的吃不饱穿不暖,年轻时又逢这运动那革命,学业几乎荒废。 中年和晚年虽然,赶上了改革开放,但终因文化的短板,遭到社会的排挤和边缘化,因而这一代人中的绝大多数,终将庸庸碌碌了此一生。 ![]()
退休之后她也一直在帮助孩子们带娃料理家务,平淡且辛苦,似乎这一生也和大多数老人一样就此安度。 而邵炳凤却在晚年60岁时选择了绘画,实在是给她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明灯。 而且这盏明灯竟然越燃越旺,不但给她的晚年照亮了一条光明大道,还在艺术圈引来了众多赞许的目光。 ![]()
在这个“高效速成”的后工业时代, 名与利的追逐让人们 警戒,冷漠,坚硬,麻木, 邵炳凤笔下纯净清澈的世界, 如同一缕刺破冬日乌云的阳光, 驱赶冰冷,蒸发湿寒。 ![]()
在我们记忆深处, 也许真的存在一方净土。 那里的人们简单真诚, 不带防备地生活着、体验着、相爱着, 我们百转千回想要找到 哪怕一点点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终于在邵炳凤稚拙原生的线条, 和粗粝质朴的色块中找到了答案。 ![]()
唯有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才可叩启纯净世间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