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壳黄石,玉雕师破皮一丁点,却释放无限空间 2020-03-01 00:38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对创作者而言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一件原石过手,去石皮,或是将有特色的石皮保留,是常规做法,在石皮上下功夫,雕琢,却是极少的。张焕学痴迷于石英岩玉的创作,是最早致力于石英岩玉研究的人之一,在雕刻上不断尝试,经过长期传统雕刻,他在雕刻风格上一再突破,“以自然为师”,打起了“石皮”的主意!在张焕学看来,皮色是大自然的赐予,不分贵贱,如同和田玉一样有味道,在皮色上运用,有创新的手法。 ![]() 兴国玉,留下大部分石皮,“露”在外面的房子、人、桥,让人不禁想象,石皮下方又是一种怎样的繁华景象? ![]() “我一直想要在玉雕上做出创意,让人耳目一新,这些年做传统的比较多。一次山上俯瞰,看到山脚隐约显现的村庄,脑子里突然闪过‘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句诗,那种冲击让我很受触动。”张焕学这样说,“这次经历让我在玉雕创作手法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 ![]() 惠东玉 是突破,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为了在玉雕中营造出心中想要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张焕学多次尝试。最后,敲定想法——在原石上“留皮”!正常的山水作品,是直接在玉石上创作,张焕学一反常规,擦开部分石皮,在擦开部分创作,未擦开的石皮成了天然的“留白”。 ![]() 惠东玉,刻上脉络,外形像树叶的原石,中间佛像看不见全貌,耳目一新 “在玉石上留白,无论如何都会留下雕琢的痕迹,石皮是我想象中将村庄藏匿其中的‘森林’,在‘森林’之下有若隐若现之感。也成了作品中天然的留白,这是最贴近自然的,神秘的,让人想扒开一切的神秘感。”对作品呈现的效果,张焕学很满意,“这样的创作我觉得比较有新意。” ![]() ![]() 台山玉,掩盖在石皮下的马车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意味深长 留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一种蔓延至画面外的自在感。以“石皮”留白,在满足观者想象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份让人摸不透,想一探究竟的“神秘”,让作品更具趣味和观赏性。 ![]() 兴国玉,泛舟湖上,沿江而上,仿佛要与玉中人一起进入一片未知的天地…… 最后,再来一张未完成作品,揭开留石皮创作的面纱。 ![]() 对这样的玉雕作品,你怎么看 路过要留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