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诚 2020-03-16 18:01
万物之理,古人称之为“道”。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丰富的表达之一。 老子讲天道,孔子讲人道,庄子也说盗亦有道.....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呢? 天道酬勤 《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天道支持人的勤劳奋进。 一个人只有肯努力,才能获得上天的垂青,实现人生的价值。 早年的曾国藩并不聪明,科举考试接连失利。 在一次乡试中,甚至被湖南学政当众羞辱,他屡试不第,考了足足七次才成为秀才,可谓命途多舛。 曾国藩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的家族压力,心中况味可想而知。 智力不如别人,就只能一点点努力,进步一点是一点,他时刻检省自己,书本不舍,日课不辍,坚持了几十年。 曾国藩对自己儿子说:“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困境之中,勤奋刻苦,一步步走,慢慢熬过去,自然可以不断精进! 不仅对自己如此,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是这样。 所有的曾氏子孙必须自己洒扫庭院,从小杜绝他们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才有回报。 只想着走捷径,耍小聪明,可能会得意一时,但终将原形毕露。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刻苦努力,才能抓住机遇,一飞冲天。 地道酬德 《周易》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个人只有像大地一样厚实宽广,才能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生长万物。 厚道的人,为人朴实厚重。 他们为人真挚,做人做事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一是一,二是二。他们不会投机取巧,也不会斤斤计较。 做人踏实,做事靠谱。有气度,有担当。 清末,曾国藩带兵平定太平天国。 因为军队战斗力低下,曾国藩奉行稳扎稳打的策略。 每到一个地方,都老老实实的挖壕沟、扎营盘。 正是因为肯下苦功夫,太平军十几次偷袭都以失败告终。 而左宗棠对曾国藩并不服气,一次他抓住太平军的“漏洞”擅自出击。 结果遭到埋伏,大败而归。 曾国藩不仅没有怪他,反而帮他料理了烂摊子。 左宗棠心性大改之后,曾国藩让他总领浙江军务。 在左宗棠弹劾他之后,他还为左宗棠提供军需供应,让他可以顺利收复新疆。 左宗棠这个倔老头,也不禁感激他的厚道和胸襟。 晚年的时候,在部下面前屡屡夸赞曾国藩,认他是晚清第一人。 《道德经》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 厚道是最高的精明,厚道之人,人人都愿意与之交往,这样的人让人感觉踏实、放心,打心底里信赖、敬重。 厚道之人自带“真善”贵气。 一个人能够厚道待人,厚道处事,将来必定会有福报。 人道酬诚 《中庸》里讲:诚之者,人之道。 诚,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线,无论修身做事,第一件就是诚。 《庄子》讲: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自然也就失去了“真”,人与人相交,贵在以诚换诚,以心换心,丝毫不能取巧。 狡诈能欺瞒一时,真诚才能相交一世。 早年李鸿章为人浮躁懒散,好大喜功。因为虚报战功,被迫投奔曾国藩。 到了曾国藩军营,他依然不改懒散的习惯,常常睡懒觉,不去早起集合,对曾国藩谎称自己头疼。 曾国藩知道后,对李鸿章说:"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 意思是说:你来我这里,只要遵从一个诚字就可以了。 李鸿章羞愧不已,从此改掉了自己睡懒觉的习惯,一次都没迟到过。 儒家十分讲究修身,而"诚"则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 "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为人处世,就该说真话,做实事。 李鸿章对曾国藩敬仰一生,两人亦师亦友,共担风雨。 李鸿章晚年的时候说:我的老师曾国藩曾教过我许多东西,而最重要的却是"诚",让我这一生都受益匪浅。 为人处事的最高技巧,大概就是没有技巧。 一片赤诚,真心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真心;真诚踏实,努力实干,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