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食鱼图鉴,当食材和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会产生什么火花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4:58: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朝食鱼图鉴,当食材和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会产生什么火花呢                                    

            

        2020-04-01 18:00

唐朝食鱼图鉴,当食材和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会产生什么火花呢

鱼作为一种寻常的食材,为八大菜系中的经典名肴撑起了半边天,例如鲁菜中酸甜可口的糖醋鲤鱼、川菜中麻辣鲜香的水煮鱼、还有粤菜中的清蒸鲈鱼、苏菜中的松鼠桂鱼……鱼,是脊椎动物的最低级形态,有着非常长的历史,几乎在人类进化史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找到鱼存在的痕迹,从人类学会狩猎之际,鱼就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朝疆域辽阔,水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海岸线也与现代中国基本相符,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取之不尽的海产资源。今天小编就要带大家了解一下常常出现于食案之间,成为唐人饮食中的丰足肴馔的那些食材鱼儿~

水煮鱼

试问唐朝河流湖泊里最幸福的鱼是什么鱼?那必然是——鲤鱼,接下来有请第一位选手“鲤鱼”登场。唐朝可谓是鲤鱼繁衍生息的黄金时期,在河流湖泊之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唐朝段成式在其所著作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写了这样一段话,“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按照段成式的说法,唐朝统治者禁止捕捉食用鲤鱼的原因是“鲤”与帝姓“李”同音,不仅不能吃,还不能贩卖,违反律例的人就要被杖打六十下。再者,《旧唐书·玄宗纪上》记载开元三年“禁断天下采捕鲤鱼”,开元十九年,又“禁采捕鲤鱼”。可见鲤鱼被统治者神化,受到了法律的保护,成为那个时期的重点保护动物。

鲤鱼

鲤鱼选手还经常客串在唐诗之中。戴叔伦的《句》“篱落栽山果,池塘养锦鳞。” 可见鲤鱼作为供人们观赏的重要鱼类而深受唐代文人喜爱。同时,鲤鱼还被当做馈赠亲朋好友的重要礼品,杜甫的《寄岑嘉州》就有写道,“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双鲤鱼”。除此之外,鲤鱼在唐诗里还成了古人传递信件的使者,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的“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锦鲤

唐诗之中将鲤鱼称为“点额鱼”,典故来自《太平御览·鳞介部·卷八》里记载《水经》中的:“鳣鲔,鲤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传说河南巩县东北方山崖的山腹中有一处洞穴,与大江大湖相通,鳣、鲔自南水游上出此穴入北水,化身为龙。在魏晋以前,跳龙门的鱼可不是鲤鱼,而是指的鳣、鲔这两种鱼,也就是现在的鲟鱼,大概是因为鲟鱼的形体比较像龙,再加上鲟鱼有春季(二月二龙抬头)溯游产卵的习性,溯游而上时要经过黄河的咽喉——龙门,这个以涛怒湍急而出名的河段,故有了化鱼成龙的传说。而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则是前人们混肴鳣和鲤的结果,《诗经·尔雅》中有“鳣,鲔也”,《诗经》里还有“鳣,鲤也”的说法,故到了《水经》那里就成了“鳣鲔,鲤也”。

“鲤鱼跃龙门”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在李白的诗里也有出现,在《赠崔侍郎》里,“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顺利跃过龙门的黄河鲤会化成龙,没有跳过龙门的黄河鲤就会从半空中摔下来,并且会在额头上留一个黑疤。唐诗中多用“鲤鱼跳龙门”来比喻登科及第或者升官之类的飞黄腾达之事,而用“点额鱼”来暗示自己的科举失利或仕途与人生的失意,前文李白的诗就是后者,暗示自己仕途失意。白居易的《点额鱼》一诗也是用了该典。其诗云:“龙门点额意何如,红尾青鳍却返初。见说在天行雨苦,为龙未必胜为鱼”。将鱼跃龙门的传说反其意用之,表达了自己虽科举成功顺利入仕,但深感官场艰辛的无奈。

“点额鱼”

不过一道律令怎么能拦得住吃货的脚步?鲤鱼终究还是一种食材罢了~公元8世纪初孟诜所作的《食疗本草》中将鲤鱼以胆、肉、刺、鳞等部位分开,分别叙述了鲤鱼各个部位的食疗价值,此书也未被当作禁书。《酉阳杂俎》卷三也有记载:“苏州贞元中,有师好活烧鲤鱼,不待熟而食。”再来看看《全唐诗》,里面关于恰鲤鱼的诗也不在少数,白居易的《舟行》里有,“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杜甫《秋日夔府咏怀》里有,“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还有王维在《洛阳女儿行》写道,“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这些文化人都写过烹鲤、吃鲤,何况民间呢?可见禁捕鲤鱼的律令没有得到最终的执行。

鲤鱼鱼脍

《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他“开元末,病疽背卒。”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也是一个有名的任性老饕。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被贬谪至岭南,路过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浩然在这之前背部长了疮痈,这在医疗不发达的唐朝算是比较难治的病了,经过治疗仍要忌口,尤其是鱼、虾之类的。但是好友常年不见,见面必有聚会,席间更是免不了大鱼大肉的,而襄阳又地处汉水中游,汉水中有一种有名的河鲜——鲂鱼,那宴席上会少了用汉水特产鲂鱼所做的菜吗?自然是不会的。孟老饕会因为疾病而放弃美味吗?自然也是不会的,这也是说他任性的原因。

孟浩然与王昌龄

唐朝王士源作为孟浩然的头号迷弟,在孟浩然死后的第五年将他的诗整理成集,名为《孟浩然集》,其在序中写道,“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可以得知,孟浩然因本就年老体弱又喝酒欢谑,不听医嘱吃鱼导致背后的疮痈恶化而死。

清蒸武昌鱼

间接杀人凶鱼也就是今天的第二位选手——鲂鱼。鲂鱼又名鳊鱼,唐朝时被人们视为一种经济鱼类,吃它的人很多。在《全唐诗》中写鲂鱼的诗可不在少数。比如张籍的《祭退之》中写到用网捕鱼捕到鲤鱼和鲂鱼,“回入潭濑下,网截鲤与鲂”。白居易在渭水垂钓之际作诗《渭上偶钓》,“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这两首诗都写了鲤鱼和鲂鱼是当时主要捕食的鱼种。鲂鱼的产区很广,除干旱少河流的西北,以及高原地区以外,我国各大江流湖泊都有分布。

鲂鱼

古人认为沿着汉水所产的鳊鱼,品质最好。如岘山下汉水中所产的鳊鱼,肉肥味美,渔人捕捞它的时候用槎(木筏)截断水流,所以俗称“槎头鳊"。孟浩然在《岘潭作》说:“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从“果得”二字可以看出孟老饕是专门去钓槎头鳊的。杜甫的《解闷二十首》“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大有一种老孟江边钓鳊鱼,缅怀此景的老杜在诗中看老孟的感觉,食材和文化的碰撞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再如汉水流经的武昌江段出产的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在中国十大名菜中就有武昌鱼的影子。岑参的《送费子归武昌》云:“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独孤及《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裴侍御》云:“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倍忆”、“不顾”的形容,可见这种鱼有多鲜美。

干煸武昌鱼

不止如此,其它水域也出产优质鲂鱼,比如秦淮水域的,见于唐彦谦的《寄友三首》,“新酒秦淮缩项鳊,凌霄花下共流连”;还有绵州江水之中的鲂鱼,杜甫在《观打鱼歌》写有,“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肥美知第一。”孟郊所写的《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中,“寻味荐鲂瓣,金花屑橙齑。”白乐天所作写的《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有,“魴鳞白如雪,蒸炙加桂姜。”可以看出来鲂鱼因其鲜美,被食客惦记着,在当时的刀俎灶釜之间,化为上好的肴馔。

《长安晚秋》

故乡的鲈鱼正是肥美之际,我却没有回去享用,像个囚徒一样守在京城又是何苦呢?赵嘏在《长安晚秋》中的最后一联借用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西晋张翰这个人生性放荡不羁,他在没有告知家人去向的情况下自己一人去了洛阳,被齐王征召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阳时感受到秋风拂动,便想起自己的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要活得开心随自己的意愿,为了获得官职爵位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洛阳实在不值,第二天便驾车回家了。而赵嘏的诗里却没有这样的洒脱,而是借此表达了思念故乡和消极避世之情。

鲈鱼脍

莼鲈之思的主角之一——鲈鱼,它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三位食材选手。鲈鱼分为两种,一种是脂科鱼类,在近海栖息,也可以进入淡水生存,是常见的食用鱼;另一种属杜父鱼科,称为松江鲈,主要活动于江浙近海以及淡水之间,分布范围较小。唐朝人讲鲈鱼说成鱼中珍品,这里的鲈鱼是独指的松江鲈鱼。旧传此鱼唯出松江水系,故有“松江鲈”之称。

普通鲈鱼

松江鲈鱼又称四鳃鲈,起源于一个关于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神话传说,相传吕洞宾下凡来到松江秀野桥旁的小酒馆吃鱼喝酒,觉得鱼的腥味很重,肉质也很粗。就让店主拿一些活鱼过来,又觉得这些鱼长得很丑,便用毛笔饱蘸朱砂往每条鱼的鱼鳃处各画了两个红色鳃状。向店家将这些鱼买下后,于秀野桥下放生它们,被称为四鳃鲈的祖先,且肉质白嫩鲜美,没有腥味,成为名贵珍稀的食材。唐代诗人刘兼在《秋夕书怀》一诗中提到,“一箸鲈鱼直万金”。

松江鲈

鲈鱼作为一种美味的食材也经常在唐诗之中客串。诗人陆龟蒙在《润州送人往长洲》中写,“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脍与莼羹”,这里指的就是松江鲈。例如诗鬼李贺写的《江南弄》说当地“鲈鱼千头酒百斛”,诗人李颀在《送山阴姚丞》谈到饮食,对鲈鱼之味美进行了讴颂,体现在“加餐共爱鲈鱼肥”这句诗上。白居易在《偶吟》中云:“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诗中提到鲈鱼的地方就是指的人们要是想亲口领略松江鲈的风韵,为求一鱼最好是身临其境。

莼菜鲈鱼

不仅如此,鲈鱼作为吴地的标志,还成为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表达自己思乡之情的象征,这样就给鲈鱼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顾况在《南归》一诗中写到,“鲈鱼消宦况,鸥鸟识归心。……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用鲈鱼喻故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刘长卿在《送许拾遗还京》写的“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记录的是朝廷的一纸诏书迫使许拾遗无暇留恋故乡,匆匆赶赴京都的无奈。诗人李郢在《江亭晚望》也写有这样的诗句“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此正值故乡稻熟鲈肥之际,诗人恨不得立即撑船赶赴,享受家乡鲈鱼的美味。还有徐铉的《送礼部潘尚书致仕还建安》中也有关于鲈鱼的诗句,“ 名遂功成累复轻,鲈鱼因起旧乡情,”诗人虽然功成名就,位居高位,却仍难抵思乡之情。许浑《赠萧兵曹先辈》诗云:“越乡归处有鲈鱼,”以鲈鱼寄托自己浓浓的乡愁。可见唐代诗歌中有大量以鲈鱼表达思乡之情的记载。鲈鱼:“感觉自己食材的身份因为这些人文色彩变得更加高大上了呢!”

辣蒸鲈鱼

唐朝食鱼图鉴里面写的是唐人食案上常见的一些鱼,这里只有三种鱼,小编还有更多内容想要给各位读者大大分享。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小编渔舟,如果喜欢的话,别忘了给我们点赞,或者分享给更多朋友看到哦~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苏家酒窖,每天get一点新鲜的文化知识,如果你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哦!也欢迎评论留下你的观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01:16 , Processed in 0.0081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