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小松:创作要结合技巧和内心情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02:09: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岚影 于 2020-4-7 02:12 编辑

苏小松:创作要结合技巧和内心情怀      

2020-04-05 00:59                    

在上海这个喧嚣浮躁的大都市,许多艺术家为了寻求更快成功,寻求时代感和潮流感,放弃了曾经执着的传统艺术,转向当代艺术的创作。

然而苏小松仍坚持着心中的绿地,几十年一直保持着对古代传统艺术的追求和探索的热情。他尤其崇尚宋元绘画,认为那里才是中国绘画的原点。在业界,他被认为是“新海派”艺术的领军人

苏小松:本名苏霄松,别署快雨堂,红榴山馆,铁架书屋。现为上海水乡书画院画师,上海香山画院画师,上海绿洲香山画院画师等。

少小即随海上名师蕉雨研习虚谷画风,对虚谷画风有较深的研究和体会。1986年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1990年毕业。同年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稍后任《艺苑掇英》策划、编辑,辗转各地博物馆选编画集,同时得见唐、宋、元、明、清巨怂无数,眼界暂开,由此对传统绘画有更深入的理解。

作品多次参加江、浙、沪地区展出和联展,有《中国古典绘画技法赏析系列(五牛图)(罗汉图)》、《宋人小品临藦技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笔走兽﹞中国画经典技法自学丛书》(上海书画社版)等著作问世,人物著录见《海上画坛掇英﹞海派书画名家图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苏小松:我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有一说一,从不绕弯子,但这并不代表我说话太过直白,只是我特别喜欢北方人豪迈的性格。南方人尤其是我们江南人性格温和细腻,而北方人大气直爽,这在艺术创作中也不一样。

在南北宗论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家创作的山水是温润秀丽的,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家笔下的山水则气势磅礴。然而他们的艺术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南方山水往往过于阴柔细密而缺乏气魄,北方山水虽宏大但近看缺乏内涵,近乎空洞。

所以作为南方艺术家,我觉得我们除了要保持南方人的细腻外,更应兼有北方人粗犷的气势,才能弥补南方人的“小家”之气,使作品既“博大”又“精深”。

宋元绘画是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起点。在以前由于印刷等传播技术的限制,许多艺术家很难看到保留完好的作品,大部分是以讹传讹,所以到明清以后,中国绘画开始江河日下,艺术创作变得符号化和程式化。

只有宋元绘画是有情有理的,从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提出山水画美学“可行、可望、可居、可游”这一理论中即可看出,北宋山水画中的气韵是畅通的。但清代许多山水画中人物与山水、房屋的比例出现了不合常理的现象,甚至有的山中小屋画了在悬崖的下面,显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地将我们所见之物进行表现,中国画实际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在中国山水中,艺术家将所见之景物进行有机结合,这可以看成是文化的提炼,它包括了人的年龄、阅历和游览的广度等各种因素。因此,学习宋元绘画与其说是对传统绘画的研习,不如说是回到文化的原点。

宋元时期的艺术都非常重要,我几乎都临摹过。在上海大学教课时,我也希望学生们学习宋元的作品,我跟同学们说在古代人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是来一起学古人的艺术创作,而碰巧我又早学了很多年,有很多经验教给大家,有许多技巧可供大家学习,和学生一起往前走,让他们少走弯路,希望为学生指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另外,我为了能更深刻理解山水画的各种风格,也经常外出旅行,了解山水的真实面貌。曾经去过太行山、雁荡山、大明山等地方进行写生,一方面练习山水画的技法,另一方面感受真实山水的气势。提炼与选择即是对文化的理解和取舍,同时也是人文情怀的体现。

所以我认为创作要结合技巧和内心情怀,既要有匠人的技巧,又要有文人的情怀,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的艺术作品。就像我们听音乐需要左声道与右声道一样,只有两个共同播放,音质才会更动听。所以在艺术创作上,如果学画者只注重一方面的探索,他要么只能像哲学家一样重视情感的抒怀,要么只能像画匠一样专注技法的提升,这样永远也成不了艺术家。

我特别喜欢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景物。如果绘画离开实用便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艺术创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它可以有各种展示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才能显示出更大的价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05:49 , Processed in 0.0086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