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的前前后后,矛盾重重下的风云际会 2020-04-28 22:26
![]()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机关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即五人政治局),陈独秀被停职。常委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 ![]()
7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宣言》。《宣言》强烈谴责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罪行,严正宣布:鉴于武汉国民党中央已背叛孙中山的根本主义与政策,因此,中共中央决定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但中国共产党不抛弃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仍将与一切诚实的坚决的为实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而奋斗的革命分子继续合作。 7月13日以后,中共中央从汉口迁到武昌,连续召开会议,决定联合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将党领导和受党影响的北伐部队开回广东建立根据地,继续进行革命;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暴动,独立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并派遣中央委员和党的负责干部去指导秋收起义;决定 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退让错误,重新确定党在新形势下领导革命运动的方针和政策。 中共中央五人政治局的成立,结束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在全党的统治,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走上复兴之路。 按照中央五人政治局的原定计划,1927年7月19日,李立三等一批党的重要干部,到达党的力量较强的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军驻地九江,做部队移师广东的准备工作。此前,中央军委已派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前往九江联络部队。 7月20日,陆续到达九江的李立三、谭平山、恽代英、邓中夏、聂荣臻和驻军九江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等一起召开碰头会,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作了分析,认为张发奎在武汉“髙唱拥汪”,态度已经右倾,原先准备依靠张发奎返回广东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第四军、十一军很可能在南进的途中,被朱培德的第五方面军笫三军、第九军和正向南昌移动的程潜第六军所包围而处于危险境地;即使侥幸入粤成功,还是受制于张发奎、汪精卫,势必在他们的利益纷争中成为牺牲品,不可能实现回广东建立新的根据地的计划。因此,必须抛弃依靠张发奎的政策,实行独立的军事行动。于是,九江碰头会 决定:把共产党所掌握的部队集中南昌,并动员贺龙率领第二十军一起参加,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 碰头会期间,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中共第五届中央常委瞿秋白, 改组后的中央常委张太雷以及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刘少奇等正在庐山。会议之后,李立三和邓中夏即赶赴庐山,向瞿秋白等作了汇报。瞿秋白等表示赞同,并由瞿秋白将会议意见带交中央五人政治局决定。 碰头会后,形势显得越来越紧张。此时,张发奎仍未到九江,其态度更加右倾,国民党武汉政府也加紧了在军队中的“淸党”活动。这时谭平山已将南昌起义计划告知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第二十军军长贺龙,贺龙对起义极表赞同。接着,时在九江的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领导人举行会议,具体研究了起义的计划、政纲诸问题,决定军队于28日以前集中南昌;28日晚举行起义,并急电请示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接到九江同志的急电后,完全同意并确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将起义的决定报告了共产国际。同时,中央还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负责这次起义的领导。 ![]()
军情急如火。7月26日,周恩来在陈赓陪同下,从武汉赶至九江,向李立三等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举行南昌起义的决定,并讨论部署了有关事宜。 就在这时,敌人也加紧了“清党”活动。7月24日,张发奎秉承汪精卫的旨意,正式通知叶、贺到庐山“开会”,并将所辖部队移驻德安。正在第二方面军第四军任参谋长的共产党员叶剑英,得知汪精卫策划庐山会议“淸共”的内情后,立即从庐山赶到九江面晤叶挺。当日,叶挺、贺龙、叶剑英、廖乾吾在九江甘棠湖心的小筏子上举行秘密会议, 决定了三件事情:第一,叶、贺不去庐山;第二,部队不去德安,开往牛行车站,到南昌去;第三,叶、贺部队分别于25日和26日乘火车开赴南昌。这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确保了起义主力的顺利到位。 ![]()
7月27日,周恩来抵达南昌。这时准备参加起义的部队和大批党的干部亦已汇集南昌。是日,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正式成立。前委对有关起义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作出以下决定:起义于7月30日晚举行;为统一指挥起义部队的作战行 动,由贺龙任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叶挺任前敌代总指挥;成立有国民党左派参加的国民党特别委员会,以商讨起义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
7月30日,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达南昌。他根据共产国际的电报指示,主张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后才能起义,“否则 可动”。周恩来等一致反对这个意见,争论未决。31,日晨,前委会再次开会,这时,因叶、贺未去庐山开会,张发奎来电说8月1日要来南昌。在这种情况下,张国焘才不得不同意举行起义。于是,前委在31 日中午决定:起义于8月1日凌晨4时举行。31日晚9时左右,因二十军的一个副营长(赵福生)投敌告密,前委当即决定:提前两小时起义! 举行南昌起义的时间虽因张国焘的到来而推迟了一天,但是起义的准备工作却一直没有停止。会后,根据前委的决定,贺龙发布了起义的作战命令。叶挺、贺龙在起义前夕分别召开军官会议,具体布置作战任务。为了保证起义时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各部队对进攻目标都进行了全面侦察。31日下午,起义作战命令逐级下达,同时规定了起义部队的识别标志和当晚的口令。起义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
7月31日午夜刚过,震惊时局的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