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篇文章有新意,详解宋官窑鉴定五大步骤!藏友:还真有点意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00:39: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篇文章有新意,详解宋官窑鉴定五大步骤!藏友:还真有点意思                                    

            

        2020-05-04 00:31                    


一直想写一点关于宋朝的文章。

然而解读宋朝,需要静心,修行,独处,内观。

五大名窑耳熟能详,那就从宋瓷官窑开始,尝试去理解一下宋朝。

南北宋,公元960年到公元1279年。

喜欢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话: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汉人,华人,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称呼,唤醒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尘封的内心。

宋代武弱,澶渊之盟,胜而输币。

靖康之耻,二帝北狩。

南宋偏安一隅,有“西湖歌舞几时休”之评

联蒙灭金,却引狼入室,重蹈北宋徽宗的旧辙。

宋代五大名窑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为我国瓷器历史上第一个真实意义上的宫殿御窑,其釉色平平宛转,素雅当中体现着心里的意蕴,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备受后世藏家喜爱。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浙江文博部门在杭州乌龟山找到了郊坛下官窑遗址。陆续进行科学挖掘,掌握了比较准确的考古依据。但是修内司官窑遗址至今尚未找到。根据故宫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结合考古成果,目前对宋代官窑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台北故宫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陆续展出了部分官窑瓷器。海外一些博物馆与收藏机构,也曾在宋代陶瓷展览中,展示了部分宋代官窑瓷器。结合上述研究、展览成果,本博约略介绍其中部分经典器型。

由于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间,有着系统的传承关系,南宋官窑最初是承袭了北宋官窑的烧造方法,瓷土、釉材都按照北宋官窑的标准来选取。南宋政权稳定后,又吸收了龙泉窑薄胎厚釉的经验和方法,烧制出来“聚沫攒珠”、“紫口铁足”的南宋官窑。因此,一部分宋代官窑是很难区分北宋南宋的。对于那些结合考古成果可以定论的,本博加以南、北宋区分;对于尚未准确定性的传世品,包括清末流失海外的宫廷传世品,统称为宋代官窑。

北宋官窑瓷的器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礼器类、二是文房用具类。礼器类,主要是严格按照宋徽宗推崇“新成礼器”的主导思想和观点,严格按照《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以仿古代青铜器为主,使其件件有典,达到“尚其象”“格神明”的艺术境界。礼器类为朝廷所用,有瓶、尊、鼎、炉、觚、簋等非民间用品及款式;文房用具类主要为笔筒、笔洗、笔架、水盂、水注等,笔洗的造型很多,有直口、撇口、葵口、侈口、花口、鼓钉寿桃、炫纹、兽头、等。

宋代是瓷器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瓷器从汉代萌芽经历大唐的发展,在宋朝达到了最高峰,尤其是宋代官窑器,备受后人珍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近些年只要是宋官窑真品,都能在拍卖会上获得天价。不过宋官窑真品存量比较稀少,市场上伪品很多,不仅有现代新仿,历代皆有仿作,所以一定要学习鉴别的技巧。

老陈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家族世代收藏可追溯至清代,专修考古专业。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曾亲自策划过许多大型拍卖活动和博物馆主题展览研究。目前老陈任职于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负责于市场藏品征集一职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公司进行参拍,可与福羲拍卖陈经理洽谈壹捌伍,伍玖贰叁,贰贰壹捌非诚勿扰由于本身对瓷器的喜爱,老陈曾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关于官窑鉴定的问题,特作此文,今天老陈就和大家简单地说一下官窑的这几大特征,请认真阅读。

一:开片 开片裂纹不断延长弯曲或回旋形成的纹线。最有代表性的为蟹爪纹,即纹路从一点向多方幅射延伸弯曲支展的形态。被人称做“九曲十八弯”。有的器物常有一条纹从底部曲折延伸到顶部不断,或中途又折返回来到底部,也有称这种纹为牛毛纹的(除颜色如下一条所述的牛毛色外,更强调的是其形态多变化)。但大多为普通的开片纹,有称其为龟背纹,依据开片大小走势形成,或其包围面积大小差不多,或差异较大。但总体上说,纹路状态比较活泛。

二:紫口铁足 紫口铁足是由于南宋官窑采用杭州凤凰山下产的紫金土混合瓷土烧制瓷器。由于紫金土内含有大量的铁成分,制成素胎为紫红色,烧成瓷器后为深灰色。露胎处由于二次氧化和还原,瓷胎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磁铁矿和赤铁矿晶体,形成黑色。看上去像铁的颜色,俗称铁足。

三:胎色和胎骨

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为香灰、灰、灰白等色。

制成的宋官窑瓷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5毫米左右,薄者3毫米左右。宋官窑瓷胎土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这一点,在南宋叶寘《坦斋笔衡》的书中对宋官窑瓷所用胎土已经说得很明白:“澄泥为范,极其精致”,就是指宋官窑瓷胎是用澄泥所做,特别细腻精致。而澄泥,特别是古澄泥这种极细之物是专门用来制作澄泥砚的,其弥足珍贵至今已无法找到。所以要仿出细腻如笔砚效果的宋官窑瓷胎对于现代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四:气泡

以失透润泽型为例。其特点如古人形容该类宋官窑瓷汽泡时所说的“聚沫攒珠”形态,放大镜下可见如吹出的液体沫般一个泡紧挨一个泡,如下面三种:

(1)细密形。汽泡极细小密集。30倍放大镜下仿佛密集细小针尖紧挤在一块儿。80倍放大镜下,如煮米粥,汽泡分多层,上层汽泡仿佛从被煮烂雾化的米粒肚子中鉆出,而下层有更小汽泡浸在模糊雾状背景之中。

(2)雾态形(难见汽泡型)。30倍放大镜下平润模糊如雾态。能见一些极小汽泡浮出表面或难看到汽泡。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处球形白色雾团中埋藏有数量不多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的汽泡。比正常的“聚沫攒珠”汽泡量少得多,也有专把这类在30倍放大镜下看不到多少汽泡的定为无汽泡型。

(3)密集形。30倍放大镜下可见汽泡密集紧挨如阵,泡比第一种略大些,个别偶尔可见一两个大汽泡在某一区域,可称为“寥若晨星”。80倍放大镜下可见多层泡,大泡于上,中小泡于下,泡外均为雾态充斥粘连。

需要提示的是,宋官窑瓷汽泡的“聚沫攒珠”态,在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浅大小层次,而在30倍放大镜下则显平齐、紧密,这种两重性特点或称做有“立体感”,是现代仿所达不到的。

五:底足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因为宋代的官窑瓷器产量非常的少,流传到后世的就更少了。因此宋代官窑瓷器成为收藏界的珍贵藏品,目前存世的能够被确认为宋代官窑瓷器数量稀少,大部分都保存在大的博物馆中和大藏家手中。平常藏家如果看到官窑瓷器的时候,收藏时一定要慎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6:44 , Processed in 0.00842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