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将军,孙中山赞为“当代班超”,可惜鲜为人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00:1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将军,孙中山赞为“当代班超”,可惜鲜为人知                                    

            

        2020-08-05 07:29                    

                          1919年年底,孙中山听到收复外蒙之后,感慨万千,留下了一句话。

  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这一段话的大意是,中国久班超、傅介子此等英雄,如今“执事”收复外蒙,建立不世之功,犹如今日之班超。那么,收复外蒙的“执事”到底是谁呢?其实,这是一个名气不大、少为人知之辈,他的名字叫徐树铮,可谓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将军,即便蔡锷、吴佩孚等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1880年,徐树铮出生于徐州的一个耕读之家,当时他父亲徐忠清已四十七岁,而母亲岳氏四十五岁,徐树铮的出生对他们来说可谓老来得子,因此备受宠爱,徐树铮所回忆的那样:“树铮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抚爱规教,倍切于兄姊”。
徐树铮父亲是一个乡村老师,但他母亲家族非同一般,据说是岳飞后裔。在这样家庭环境熏陶之下,徐树铮不仅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誉为神童,十三岁那年(1892年)又考中秀才,而且还继承了精忠报国之念。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于是中国不少知识分子走上投笔从戎的道路,徐树铮就是其中之一。徐树铮认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于是徐树铮开始投笔从戎,精研兵法谋略,留意天下政财大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徐树铮听说清政府正在招募士兵,于是不顾父母阻拦前往济南,准备投靠当时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并上书一封,中心内容大致是“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然而,徐树铮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当时,袁世凯正在母丧丁忧,不能见客,于是派山东观察使朱钟琪考察徐树铮。让徐树铮没想到的是,这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朱钟琪甚至还向徐树铮的家乡寄去了一封讥讽书信。
就在徐树铮最落魄的时候,他遇到了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段祺瑞立即聘请徐树铮为记室,徐树铮由此开启了传奇一生。与此同时,在未来二十余年中,徐树铮一直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
1905年,段祺瑞推荐徐树铮东渡日本留学,回来之后已经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夕。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段祺瑞成为陆军总长,徐树铮升为陆军次长。位高权重的徐树铮,却在1914年胆大妄为,做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宣布为中立国。随后,日本对德国宣战,目的是抢夺德国在中国的利益——青岛。
对青岛德国人而言,孤悬海外,最严峻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缺少枪支弹药。于是,德国使馆武官就与徐树铮协商,希望借步枪2000支,并配以足够的子弹。理智的说,已经宣布中立的中国,肯定不能支援德国军火,一旦被日本获悉,又会给处于弱势的中国带来不利后果。然而,徐树铮却自作主张,给青岛的德军运去一列车的军火。
当时,山东将军靳云鹏(见上图)就质问徐树铮,“我国严守中立,如今偷运军火支援德国,一旦事情泄露怎么办?”徐树铮的回答却让人感慨,既有长远的眼光,又有不顾个人的大义。
  徐树铮:日本是中国最邻近的强国,中国是一个积弱的国家.......日本绝非中国的朋友,它不会要中国富强;将来真正能够做中国朋友的,只有在美洲的美国和在欧洲的德国.....事情办好,能为中德两国间建立长期的友谊;万一失败,国家就拿我个人来治罪,也不至于耽误国家的大事。所以这件事绝不能和总统、总长说明。这件事成功则国家有好处,失败了不过是我徐树铮个人受损失,希望你能帮忙。
最终,在靳云鹏的帮助之下,徐树铮成功支援了青岛德军。不过,日本最后还是占领了青岛。虽然这一火车军火作用不大,但徐树铮却让德国人铭记在心。1925年,徐树铮访德受到热烈欢迎,据说克虏伯兵工厂还无偿赠送给他一套制造大炮的图纸。

一句“日本绝非中国的朋友,它不会要中国富强”,展现出徐树铮的敏锐眼光。在那个乱世之中,很多军阀根本就是自私自利,有己无国,成为日本走狗的更不在少数,唯独徐树铮一针见血的指出当时中日关系。
其实,徐树铮将军的真知灼见远不止如此,很早就关注了外蒙问题。辛亥革命之后,外蒙古在俄国庇护下独立,后又取消独立,改为自治,中华民国仅享有宗主权的空名。1912年,徐树铮在给靳云鹏的书信中就阐述了力保蒙古的战略思想。1918年,徐树铮派人到河南、安徽等地招募新兵,组成了三师四旅的规模。1919年初,徐树铮派人前往外蒙,首次公开提出撤去自治的建议;4月17日,徐树铮又提出《西北筹边办法大纲》,不仅主张撤治,更提出了使外蒙与内地一致的同化政策。6月13日,北洋政府正式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6月底徐树铮指挥边防军陆续进驻买卖城(今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地。
但外蒙王公与喇嘛不愿失去既得利益,对撤治非常抵触,导致此事一拖再拖,于是徐树铮亲自进入外蒙施压。1919年10月29日,徐树铮抵达外蒙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11月14日夜晚,徐树铮直赴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住处,言辞警告:“宽限一日,明晚必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
巴德玛多尔济听了以后吓得战战兢兢,第二天便赶紧召集王公和喇嘛开会,拟出了请求撤治的呈文,马不停蹄地交给徐树铮。11月22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完成了对外蒙古的统一,尤其是唐努乌梁海,已被沙俄侵占长达七年之久,终于回到中国怀抱。

历史上,徐树铮一共三次赴蒙。第一次是主要解决撤治问题,将之前有条件撤治变为无条件撤治。第二次主要是办理撤治诸项事宜,册封哲布尊丹巴及女佛,并巡视外蒙边务。第三次才是真正着手经营外蒙。
徐树铮认为,在清朝之时,外蒙对中央的向心力就不如内蒙,如今又更加疏远中国,因此首先需要加强外蒙古官民对中国的向心力。为此,徐树铮提出了一份《治蒙要略》,从庶政、官制、军事三个部分加强与中国的联系。
徐树铮治蒙,尤重教化,他认为“有清以来,蒙部内属,迄今约三百年,率以愚蒙为策,实大背人情天理之正。此后欲蒙边日见亲洽,即非力整教化,劝谕兴学,不易为功。”为此,徐树铮创立“政教联欢社”,以此笼络外蒙王公喇嘛的感情,又创立《朔方日报》、多次举办戏曲演出、与外蒙民众联欢,寓教化于娱乐之中。
除此之外,创设边业银行、调查矿产、筹备铁路,修建医院、注销外蒙官府欠中央政府的旧债、派出部分兵力加强恰克图的边防等,使外蒙古的现代化事业有序开展。甚至还在当地引种天津大白菜,结果十分成功,后来大白菜就成了当地的大众菜。
总而言之,如果徐树铮治蒙政策能够延续下去的话,或许中国就没有失去外蒙这一遗憾。但可惜的是,在1920年7月,大总统徐世昌免去了徐树铮西北筹边使之职,徐树铮对外蒙的经营也就戛然而止。一年之后,外蒙古在苏俄的支持下独立建国。

总的来说,徐树铮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著有阐述他政治思想的《建国铨真》,以及文学作品《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笔者看来,单论这些著作,近代不少将军不弱于徐树铮,但从对日本研判与收复外蒙这两点来看,徐树铮才是近代最杰出的将军,其他只能算乱世军阀。
作为一个民族英雄,徐树铮结局却非常凄惨。1925年,徐树铮乘火车离京经过廊坊之时,冯玉祥派人将其劫持并枪杀。更让人心痛的是,徐树铮位于宿州的坟墓(见上图),如今残破不堪,一代民族英雄竟在人们心中没能激起半分涟漪。
参考资料:《徐树铮先生文集年谱合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 03:41 , Processed in 0.0083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