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12:41: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浩宇 于 2020-8-6 12:43 编辑

北京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                                     2020-08-05 08:00                    
                          

(一)地名是语言发展的产物
地名是语言发展的产物,它可以记录一个时代的语言现象,记录历史时期语言演变过程和一些独有的发音。地名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琥珀,它把语言文化凝固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剖析它了解过去的语言发展状况,是研究历史语言学和区域方言良好的材料。
1.大栅栏(dàshílànr)
大栅栏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曾经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1900年义和团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重建后依旧繁华。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徐萍芳介绍,此次复原以民国初期风貌为基础。大栅栏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为什么读音由dàzhàlán变为dàshílànr了呢?我认为,如果说是古语的依据不够,这应该是方言。如果这个名字读得急一点,最后的栅栏变成轻音,就会变成Dàshílànr。那么,大栅栏的“大”从何而来?到底是商家防贼所需栅栏的“高大”,还是地理条件要求的“宽大”?我认为应该是后者,为什么呢?如下图所示:

此图为乾隆京城全图(前门外局部),如图所示我认为应该是地理条件要求它修得比较宽大,要不然门关不上。
2.从“家”到“各”的音变
前文提到,语音就是在地名当中相对凝固的内容,但是文字在变化。当凝固的语音到了新的时代后,原来记录它的字可能读音已经变化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去迁就语音,选一个和这个语音接近、笔划又不是很多的一个字,来代替原来的字。根据专门做语言研究的专家所得出的结论,从东晋到宋金时期再到近现代,“家”字的读音大致经历了“ga—gia—jia”的演变过程,在“张家庄”“杨家庄”这类村名中保留了古音,它的声母是“g”而不是“j”,再加上往往要读成轻声,与现代普通话中的“jiā”相差较远,而与“各”字的读音却很接近。这样,人们在使用地名时,口语中保持着“家”字相对稳定的古音,又找了一个语音与其接近且容易书写的“各”字作为地名的书写形式,从而使部分“家”字被“各”或“哥”字替换。
其实,现在我国南方的方言中,普遍还保留着“家”字的古音。锡剧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等地,现代戏《拔兰花》中,王凤霞对蔡发根唱道:“怨天怨地怨自家”,“中间有道天河隔”。“家”与“隔”,都读作“gā”或“g”a,其它戏曲、曲艺作品中也数见不鲜。
3.方言
比如取灯胡同、蚂蜋胡同、排子胡同、麻刀胡同、胰子巷、铺陈市。麻刀胡同中的“麻刀”既不是麻也不是刀,它是什么东西呢?是一种纤维材料,用人的头发和胶泥和在一起,用来膛炉子,防止其开裂的东西。
4.民族语
比如纱络胡同,元代叫做“沙剌市”,为蒙古语。
比如东直门北小街东侧的“案板章胡同”,清代称“昂邦章京胡同”。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昂邦章京,国语子爵也”。昂邦是清代官名,满语“大臣”“大官”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这里住着一位有爵位的官员。如果从字面上看,完全是望文生义了。
(二)地名是地理环境的标志
有些地名记录了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我们认识古代地理特征的重要参考。也就是说,这些地名是根据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命名的,现在我们可以反过来通过地名回溯当时的情况。虽然不能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用来定性。
1.蓟
北京的前身是西周的蓟城,其实蓟国在周朝之前就有。据《礼记》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什么意思?周武王攻克殷地颠覆商朝,还没有下车就分封黄帝的后人于蓟。可见蓟国在西周之前就存在。此外,《水经注》卷十四:“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
那么,何为蓟?沈括在《梦溪笔谈》写道:“予使虏至古契丹界,大蓟茇如车盖,中国无此大者。其地名蓟,恐其因此也。”沈括对蓟城的得名,试图从地方植物的特征上寻求解答。根据他旅途所见,当初蓟城所在之地,“大蓟茇如车盖”,“大蓟”是一种植物,“茇”就是草,“车盖”当是指车篷之类,意思是说这里的大蓟草犹如车篷,内地没有这样大的,因此他怀疑蓟城的“蓟”字,恐怕就是因为当地具有如此特征的大蓟草而得名。

如上图所示,这种植物就是大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首先这个地方生长着名为大蓟的植物,生长大蓟的土丘就开始叫“蓟丘”,于是从蓟丘派生命名的聚落叫做“蓟”,从聚落发展起来的城邑就叫做“蓟城”,既然有了蓟丘、有了蓟城,得名的封国自然就是“蓟国”。那么反过来推,从蓟国一直到蓟丘,我们可以得知当年这个地方有一个不太高的小土包,上面长着大蓟。
2.八旗
八旗是西山的健锐营所留下来驻兵的地方,后来形成了村落。当初为什么把他们派到这里?是为了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浮华,保持满洲人长于涉猎的雄风。后来这些清朝军营的时代过去后,这个地方聚起来的小的村子就以军营的名字来命名,又形成了一个地名群。
3.坟

北京过去城和乡的区别非常大,出了城门之后除了个别的关厢地区外,非常荒凉,城里的人去世之后都在郊外安葬。于是以一些给大家族守坟的坟户为基础,慢慢聚成的村落,就以“坟”来命名此处了。
作者:孙冬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孙冬虎:北京地名的国都气派与历史文化价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 07:33 , Processed in 0.0072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