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低调的文物:鉴定3次都认定为赝品,专家50元买走,如今成国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4:24: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低调的文物:鉴定3次都认定为赝品,专家50元买走,如今成国宝                                                         2020-09-05 10:30                    
                          

中国历史悠久,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独特的工艺水平以及审美观念,所以文物也是各有特点。例如秦汉时期的文物就比较粗犷,隋唐时期比较夸张而宋朝之后都比较细腻写实一些。所以说想要成为优秀的文物鉴定人员就必须要有非常渊博的历史知识。

现在我国有非常多的鉴宝专家,有的专家的确有真本事,可也有一些沽名钓誉的所谓“砖家”,例如2011年发生的2.2亿元天价汉代玉凳事件,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朝时我国人民都是席地而坐,只有胡人才会坐凳子。可是有些鉴定专家就坚持认为这是真品,最后被啪啪打脸—这个玉凳原来是江苏某玉器商伪造的。

类似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其实早在1975年的时候就出现过著名专家看走眼的情况。1975年的冬天西安南郊北沈家桥村的农民杨东锋正在给自己家的田地翻土。在翻土的过程中杨东锋捡到了一个被泥土包裹着的黑玩意,杨东锋原本并没有在意,随手放到了口袋,回家之后就丢给家里的小孩玩耍。

小孩将这个东西洗干净之后发现这个物件上面满是铜锈,随着时间的推移,锈逐渐掉落,杨东锋就发现了不对劲。这个物件长得像是一个平均分成两半的老虎,在老虎上面还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还闪着金光,一看就不是个简单玩意。因为西安位置特殊,经常有人能够在地下挖出宝贝,杨东锋便决定拿着这枚老虎去找专家鉴定。

接连找了三个专家,他们都说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铜制的普通物件,想要模仿虎符,一点都不值钱。杨东锋还是觉得不甘心,他决定找最权威的人士来鉴定。1978年杨东锋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正巧遇见了考古专家戴应新,戴应新原本也以为这是一件赝品。可是又无法确定,便拿到实验室仔细研究。

经过细致鉴定之后,戴应新发现这应该是秦朝或者之前的虎符,当即决定收入博物馆。可是当时经费并不多,戴应新便花了50块从杨东锋手中买了下来。同年11月30日这枚虎符被陕西省博物馆正式收入馆。

虎符长约9.8厘米,上面写有小篆40字,翻译过来便是:这虎符右边在君上手中,左边在杜官(不知是人名还是杜地官员)手中,五十人以上的军事行动需要虎符相匹配才能执行。这枚虎符也因此命名为杜虎符。

早在周朝的时候我国就有了类似的防伪手段,当时周王分封诸侯的时候便会把令牌折断,诸侯王例行回京的时候需要带着半块令牌验明身份。到了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虎符这种兵符。在杜虎符之前的发现最早的虎符是 新郪虎符,因为杜虎符称为君而新郪虎符称为王,秦惠王之前称为公或君,以后才称为王,因此判断杜虎符时间更为久远。

杜虎符进入博物馆之后一直是顶级宝物,很多人听说之后都去杨东锋家乡及附近地区寻找另一半杜虎符,可惜至今都没有发现。而杜虎符的价值一路攀升,在参展“秦的统一”展览会更是被文物学家判定其价值上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15:19 , Processed in 0.0113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