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后朱德养6000盆兰花,只为纪念怀胎4月牺牲的夫人伍若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7:27: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放后朱德养6000盆兰花,只为纪念怀胎4月牺牲的夫人伍若兰                                                       

2020-09-05 09:51                    
               1962年,76岁高龄的朱德在康克清的陪同之下重上井冈山,他看到了山边石头缝隙之中的兰花,一定要登高去采集。身边的警卫员担心他的安全,赶忙劝阻,而朱德非常坚持。他小心翼翼将这几株井岗兰挖了出来,将它们带回了家。

图|朱德和兰花
人们习惯叫朱德元帅"朱老总",从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们对他的理解大多是来自于教科书和战争剧,而回归生活的朱德是一名儒雅的悍将,他一生最爱兰花,新中国建立之后,他终于告别了戎马生涯,有时间和精力培育兰花,1955年,朱德养了50盆兰花,到了1964年,他已经培育了6000多盆。
今天,在北京的中山公园之中,很多珍贵的兰花都是朱德当年赠送。朱德爱兰,是爱兰草的"君子"气质,也是因为曾经深爱的夫人——伍若兰。
美国友人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之中记录下了朱德曾经对逝去妻子的怀念:"她(伍若兰)是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既会打仗,智勇双全,这样的女士难得呀!"
伍若兰1903年出生在湖南耒阳一个小康家庭之中,8岁进入私塾学习,12岁进入耒阳女子职业学校,21岁这年,伍若兰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图|伍若兰故居
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伍若兰加入了抗日斗争之中,并且加入了共产党。从女师毕业之后,伍若兰回到了家乡,在家乡做宣传工作,她还编了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
伍若兰到了二十岁,来提亲的人家不尽其数,还有不少是大户人家的公子,或者是留洋回来的留学生。但伍若兰根本不屑一顾,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她的父母看她不冷不热,都为她的婚事着急,她反过来劝父母:"我事业有成,何谈小家?"
1928年2月,朱德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抵达耒阳。耒阳每条街上、每棵树上都贴着标语,鞭炮齐鸣,群众热情高涨得欢迎革命军。伍若兰早就听闻陈毅的大名,很多人都说他了不起,手下的兵能飞檐走壁。她挤在人群之中到处张望,领头的军官看起来三十七八岁,身高体壮,长满络腮胡,双眼炯炯发亮。伍若兰知道,这一定就是朱德了。

图|伍若兰故居内景1

图|伍若兰故居内景2
朱德和耒阳县委负责人握手交流之后,就在县委的带领之下向邓家祠堂走去。邓家祠堂的大石门两侧的一副对联引起了朱德的注意:"斧头劈开新天地,镰刀割断旧乾坤。"朱德惊奇道:"这是谁写的?"县委负责人邓宗海回答:"我们的女秀才伍若兰,她两只手都能写字呢!"
朱德马上问这位女秀才在哪里,邓宗海向远处指了指,朱德看到了正在送酒过来的伍若兰。身旁人说起伍若兰,都开始滔滔不绝。伍若兰不仅仅念书厉害,还能骑马射击、舞拳弄棍。虽是一个女学生,但很有侠肝义胆,在学校念书的时候,经常接济家庭贫困的同学,是耒阳人人都知道的"女秀才"。
朱德一直没吭声,认真听着别人的介绍,末了朱德让邓宗海喊伍若兰过来看看。伍若兰本是个泼辣的性子,面对敌人的时候丝毫不会手软。但这会儿朱德主动和她打招呼,她却羞涩了起来。朱德问了她从哪个学校毕业,又鼓励她在这个关键时刻多发挥自己笔杆子的作用。

图|伍若兰画像
伍若兰听到朱德的话之后深受鼓舞,宴席结束之后,伍若兰回了家,却怎么都忘不了朱德的身影。这样豪爽而淳朴的军长,让伍若兰心动不已。她赶紧去厨房煮了十几个鸡蛋,用手绢严严实实包好,快步向师部驻地走过去。
打听到朱德的住房,她没有直接敲门,而是站在窗户外面朝里面看去。没想到朱德正盘着腿坐在床上,在昏暗的油灯下面一针一线地补着一只布鞋。
伍若兰心中五味俱杂,朱德刚刚进城之时,伍若兰已经注意到他身上的补丁,没想到师长还要自己给自己补鞋。伍若兰陷入沉思之中,朱德这才注意到窗户外面有一个人影,突然一惊,仔细看才认出是伍若兰。朱德赶紧放下鞋,从床上跳了下来,对伍若兰笑道:"是若兰啊,进来吧!"
伍若兰笑着走进了屋子,还不忘调侃朱德:"大师长还补鞋呢,真是天下奇闻。"说完,伍若兰将手绢里的鸡蛋倒到了床上,对朱德说:"这些鸡蛋是我送给你的,补补身子。"
朱德连忙推辞:"我们不能收老百姓的东西,这是革命军队的规矩!"伍若兰回答她:"我们这里也有个规矩,你不收下这些鸡蛋,就是看不起我们老百姓。"朱德无奈之下只好收下了鸡蛋:"女秀才,你的嘴好厉害哟!"
伍若兰高高兴兴告别,而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想着朱德在油灯下面补鞋子的身影。这晚伍若兰点起了油灯,开始给朱德缝新鞋。两天后,伍若兰将新鞋送给朱德。朱德拿到鞋之后非常感动,伍若兰缝制的鞋很结实,鞋帮子厚,针眼也扎得很密实。朱德拿在手上看了又看,随后若有所思,又对伍若兰道:"谢谢你若兰同志,但是,这只能解决我一个人的脚板啊!"

图|伍若兰雕塑
伍若兰看了看朱德脚上缝缝补补的"伤疤鞋",马上领会了朱德的意思,笑吟吟回复说:"师长,我能明白你的意思,你心里惦记着一千多名战士呢!鞋子的问题,我们妇女联合会包了,你尽管放心!"朱德高兴道:"妇女部长,能不能一周之内做出500双呢?"伍若兰响亮回道:"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伍若兰回到村子里之后一刻都没耽搁,发动妇女们挑灯夜战,将500多双军鞋按时完成。当伍若兰将鞋子送到朱德面前,朱德的心中起了涟漪:"伍若兰这样的女子太难得了,能文能武,组织能力又强,如果余生有这样的女子作伴,是有多好!"
陈毅也看出了朱德的心思,他私下里找了邓宗海打听,伍若兰还没有结婚,听说朱德看上了伍若兰,邓宗海也非常赞成,几人商议撮合二人。
没过几天,伍若兰就被调到军师部工作。一天,她路过朱德的住房,朱德注意到伍若兰那天穿着崭新的蓝色衣服,和平时不一样,他忙叫住伍若兰,邀请她前往耒河旁散步。

图|青年朱德
朱德没有对伍若兰弯弯绕绕,而是直接同她表露心迹:"若兰,你有没有想过,做军人的妻子?我身为军人,带兵打仗,冲锋陷阵……"
伍若兰打断他,非常果断地回应了他:"你不要说了,这些我都想过。只要是为了革命,跟着你行军、打仗、吃苦、砍脑袋,我都不怕。"朱德拉着伍若兰的手,激动地说:"若兰,我的好同志。"
也许在那天晚上,伍若兰看到朱德自己补着鞋子的时候,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他身边照顾他一辈子。

图|朱德和伍若兰
两人互相袒露心扉,开始聊起了革命理想和对未来的期望。而这短暂的温馨还没有多久,警卫员骑着马快速来报,敌人7个师的兵力正来势汹汹地朝着耒阳进攻,朱德立刻召开会议,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伍若兰一个人来到了朱德的房间,她点亮了油灯,等着朱德回来。战场之上"今日生、明日死"是常事,分别之后一辈子都可能不会相见,遇到了有缘的人,犹豫和矜持只会余生后悔。伍若兰就是明白这些,一点都不愿意隐藏自己的爱意。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朱德终于结束了会议,他远远看见屋子里的灯亮着,赶紧走了进去。伍若兰静静坐在里面,看到朱德坚定的说:"老朱,我们马上结婚吧。"千言万语,朱老总没有说出口,只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图|梁家祠堂,曾是伍若兰和朱德的婚房
1928年3月,朱德和伍若兰在耒阳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结婚当天,伍若兰对朱德说:"我长得不漂亮,脸上全是麻子,我配不上你!"朱德说:"这有什么关系,你是麻子,我是胡子,我俩"麻麻胡胡"(马马虎虎)过一辈子。"
此后,伍若兰一直在朱德身边跟着,出生入死,融入朱德的戎马生涯之中。伍若兰从没有将自己当作师长夫人,而是当作一名责任更大的战士。她不愿在战场之上拖累朱德,还主动将参与战斗、保护朱德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任务。那些年她又做妻子,又做侍卫。
刚刚结婚之时,部队在耒阳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人,他们大多数都是穷苦农民,没有军服和军鞋,在数九寒天,不少打着赤脚。伍若兰再次联合妇女联合会的姐妹们,发动全县的妇女进行编织草鞋的竞赛,以此解决了部队最实际的问题。
朱德和伍若兰真正单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伍若兰总是有着旺盛的精力,白天,她到处收集草绳和布料,到了夜里,她和姐妹们在豆油灯下面精心编织草鞋。后来她们组建了一个女子编织厂,短短6天时间,就编织出了3000多双,让打赤脚的战士们都有了鞋穿。

图|朱德在井冈山
上了井冈山之后,伍若兰迅速适应,带领着宣传队深入农村,开展分田运动。他们帮助群众砍柴洗衣,挑水做饭,惩处了不少在乡村横行霸道的劣绅土豪,将获得的粮食和土地都分给了农民。在今天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之中,还能看到伍若兰当年连夜赶出来的红四军军部的命令和文稿。如果你在井冈山根据地游览,一定能看到伍若兰曾经用石灰水写下的标语大字。
她努力学习着军事知识,从接触射击开始,她的进步飞快,不久之后她就能双手打枪。有人询问伍若兰,一只手打枪已经很准了,为何还要学用两只手打手枪呢?伍若兰说,战场上战斗激烈,如果用枪的手被打断了,另一只手还能打。
和贺子珍一样,伍若兰是一名让敌人胆寒的的女战士。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三次"会剿"。在寻乌境内项山宿营之时,红四军遭到了国军的突然袭击,朱德为了掩护毛泽东和机关撤离,自己却和部队打散了,他的身边只有5名带着冲锋枪的战士。敌人看到这些战士手上拿着先进武器,认定里面有大官,对他们穷追不舍。他们不熟悉地形,最后藏身在一所破庙之中,伍若兰对朱德说:"军长,你身负重任,我带着卫兵冲出去把敌人引开吧。"朱德坚决不同意:"不行,要突围我们也要一起。"

图|朱德和伍若兰
而伍若兰已经下定决心,她拉住朱德的手,使劲握着,坚定对他说:"那样不行,军长,你先走,我们部队再见。"说完伍若兰就带着另外4名卫兵向外冲,朱德根本就拦不住。
伍若兰对着敌人大喊一声:"同志们冲啊!"看着敌人围到她身边,她干脆大喊道:"我是朱德的妻子,有本事你们来抓我吧!"敌人听闻她是朱德的妻子,怎么可能放过她。伍若兰拿着双枪,击毙了数名敌人,杀出了一条血路。在漆黑的密林之中,敌人顺利被伍若兰引到了别处。朱德带着一名卫兵逃出了破庙。
深夜之中,朱德和卫兵来到一处悬崖边。因为太过心急,卫兵摔成了重伤,朱德背着卫兵穿过树林,越过溪涧,走到第二天中午,卫兵在他的背上停止了呼吸。朱德含泪将他掩埋,脱下帽子对着他深深鞠了一躬。

图|1962年朱德重回井冈山
一直到了傍晚,朱德才找到了部队,官兵们看到朱德一身泥土和血迹都泪流满面。陈毅听闻大家说军长回来了,赶紧冲了出来,看到他只有一个人,急切询问他:"若兰同志呢?"朱德摇摇头:"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伍若兰那夜为了掩护朱德,和几位战士一边跑一边喊:"军长小心。"敌军穷追不舍,一直到伍若兰子弹全部用尽,身负重伤,才被敌人逮捕。敌人对伍若兰严刑拷打,逼着她说出红军的去向,而伍若兰咬紧牙关,敌人没有从她的口中套出任何消息。
敌人让她宣布和朱德解除关系还她自由,她却讥讽道:"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1929年2月,国军用尽了一切手段都毫无收获,蒋介石亲自下令,将伍若兰斩首示众。12日,伍若兰被残忍杀害,她的头被敌人割下来,悬挂在赣州的城门之上三天三夜,过往民众无不唏嘘。

图|伍若兰油画
伍若兰牺牲的时候才23岁,她那时候已经有了4个月的身孕。
1929年2月17日,伍若兰牺牲的消息传到部队,朱德在毛泽东面前罕见洒下热泪。他并没有说什么,一个人走进树林里,对着伍若兰为他做的新鞋落泪,这双新鞋后来朱德一直带在身边。
伍若兰牺牲之后,曾经有一名国民党老兵找到了伍家,他询问伍若兰的家人:"你们家是不是有一个叫伍若兰的?"全家人当时都非常害怕,不敢承认。而这个士兵却说:"这个伍若兰可真是顽强啊,被竹签扎了手,吊起来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都不低头,问她红军在哪里,她说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伍若兰牺牲之后,朱德就爱上了兰花,每每在一处落脚,他总要找一些兰花种在房前屋后,转移之时,只要条件允许,他一定会带上他的兰花。
这些兰花就像是伍若兰一直陪伴在他身边。1962年,朱德再次来到了井冈山,大井那间他们曾经住过的房间还在,他用苍老的双手默默抚摸着老旧的床铺。伍若兰曾经在这间房和她畅想着未来,曾经在油灯下细细密密为他缝鞋,曾经和他一起期待肚子里面的小生命……

图|兰花是朱德一生最爱
伍若兰牺牲之时,他和朱德结婚还没有满一年,她的腹中还有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朱德心中,伍若兰是一朵永不凋谢的兰花,也是朱德一生之中挥之不去的痛。他们结婚的时候,求的不是大富大贵,求的不是子孙满堂,仅仅是"马马虎虎过一辈子"都成了奢求,在短短一年之后就阴阳两隔。
旁人问朱德为什么那么爱兰花,朱德说,过去这是帝王将相才能把玩的珍惜花卉,现在时代好了,人民也成了当家做主的人,兰花也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他们从人人吃不饱饭,家家凑不全人,炮火随时将一个村子夷为平地的年代走过来,过去连庄稼都种不下去的穷苦人民,渐渐走向富强,不用担心战争,可以在家中放上一盆幽香的兰花草……这样平静安宁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伍若兰这样的英雄用血泪为我们实现。在朱德心中,她一直像一株井冈山的兰花一样,活得鲜活而自在。

图|伍若兰和朱德雕塑
今天的井冈山之上,还有伍若兰英姿飒爽的铜像,朱德的后人一直将伍若兰视为家人,2008年,朱德的侄孙女朱玉珍和外甥孙女刘克明专程来到耒阳,就是为了寻找伍若兰的亲属。他们对伍若兰的亲侄子说:"伍若兰是我们朱家的恩人,没有伍若兰就没有朱德,就没有朱家的今天,中国的历史也要重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2 18:40 , Processed in 0.0081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