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一座“活人墓”在深山中,墓内机关重重,居住着一位92岁老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6 16:47: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一座“活人墓”在深山中,墓内机关重重,居住着一位92岁老人                                                         

2020-09-16 00:16                    

                          

在多数人的观念里,墓室应当是为亡故之人准备的,但是为何有人会在此前早早地为自己修建陵墓?湖南一处深山老林里,就有一位老人为自己修建了这样一座活人墓,探究一番,原来离奇背后是这样一首孤苦伶仃的挽歌,亲人乘黄鹤去,人去音灭楼已空,只留老人带着思念存活于世间,不时抹泪湿衣袖。
妻儿离世
湖南省东安县花桥镇的深山老林里,住着一位92岁的孤寡老人名叫梁富生,他是一名乡村医生,每日走访于各户村民家中为他们进行诊治,每当夜幕降临,老人便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家里只剩老人一人独居,冰冷凄清,唯一富有生气的就只有那盏跳动着火苗的煤油灯。

其实老人并非一直如此这般,早前他拥有着人人羡慕的美满家庭,有温柔善良的妻子相伴身旁,并且育有三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不幸的是,孩子们相继夭折离世,之后妻子也突发疾病,加上当时村里的医疗条件不完善,不久后也离开了粱富生。在他38岁这一年,他的至亲至爱离开了他,留他一人孤苦伶仃地度过下半生。
行医生涯
粱富生的行医生涯是在他68岁那年开启的,在村民眼中老人称得上是悬壶济世的好医生,但凡有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或者其他的身体不适的情况,一通知老人,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村民家中进行诊治,也会不时到访已经痊愈的病患家中查看恢复情况或者是否复发。
虽然老人68岁才当上村医,但是他的医术在村民中有口皆碑,他诊治的疾病主要以肝炎为主,那些乙肝患者在他的治疗下都恢复了往日健康,人们对他的医术交口称赞,一传十十传百,许多村民都找他医治,他治疗过的肝炎患者高达3000例,每人收费260元,积攒了近70万的存款。医者仁心,粱富生尽心尽力地为村民治疗,他在乡中田野间来回奔走的身影,早已深深印刻在村民心中。
修建陵墓
活人墓在古代也叫活坟、生祠,清代赵翼 《陔馀丛考·生祠》:“《庄子》 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 栾布为燕相, 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 石庆为齐相, 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

传说古时候,人活到60岁就得活埋掉,有人不忍心活埋自己的父母,就建造了花甲墓。这种墓为圆顶,墓壁为圆形或八角、六角型,顶部留有一个方口,是用来往下吊饭罐的,每日由此将饭送入,什么时候地下的人不能接饭时,即是归天之日,就将顶口封死。
村民们感到十分诧异,这天老人突然说道,想在山上为自己建这样一个活人墓,到了他走的那天,便请村民帮忙将他安葬在那。细细想来,虽然妻儿离去已久,但是老人心中的悲痛和寂寞却并未消散,才会在还未离世时想着为自己建造“活人墓”
老人兢兢业业行医的这些年里,存有70多万元的存款,而为了建造这座活人墓,就花去了他26万元,而设计及实际修建让老人劳心劳力了十四年之久。

因为地形地势的缘故,在深山老林修建墓室,选址大多只能在悬崖边上,就如同粱富生老人的这座陵墓,它依附着悬崖,周围地形崎岖不平,也使得老人无法仅凭借自己的力量将其修建完成,需要聘请村民参与材料的搬运及搭建,请了几名小工和石匠,以小工18元/天,石匠25元/天的薪酬请当地最好的工匠建墓,通过大家经年累月的不懈努力,一座犹如原始部落的墓室最终修建完成。
陵墓分成上下两层,透光性差,即使在太阳高照的时候也显得十分阴森,就算白天进去也要借助手电筒才能看见东西,并不是适宜居住的地方,但是老人坚持要在墓室里生活。
陵墓修建完成后,白天老人在村里诊治病人,晚上便回到自己的陵墓,睡进棺材里再盖上盖子,就这样度过一个夜晚。问起老人为何睡在陵墓里,他回答说,平时一个人居住,其实和睡在棺材里的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同,早早就搬去,也是不想在处理后事方面麻烦大家,若是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便在墓室里不出来,独自等待归天。
机关重重
为了防止盗墓贼盯上他的陵墓,老人还为这座陵墓设计了重重“机关陷阱”,不仅在出入口设有5道防护门,内部也布下许多机关,为了避免误伤想要进去一探究竟的村民,老人还在入口第一道门上刻下几行大字,“男女老少的好同志,切莫开门进我的室内,如进室内发生危险后果由你自己负责。”,如果不听劝阻,稍不注意,可能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村民曾提出过想要帮老人拆除机关,毕竟机关重重的生活环境不利于一位体弱的老人居住,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他说机关可以让他感到心安,也能防止野兽闯入,老人坚持保留机关,村民也只好尊重他的意见,让他继续生活在墓室里。
近几年,不知是修建陵墓耗费太多心血,还是孑然一身已经没有牵挂,粱富生的身体也虚弱了起来,仿佛即将油尽灯枯之态,于是他提前请村民们吃了一顿饭,当做自己的后事酒席,拜托村民可以帮忙处理他的后事,若是有一天,他在墓室外死去,直接将他抬回棺材里盖上盖子即可,这顿酒席就算是提前道谢了。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可耄耋之年的粱富生膝下无子,无人尽孝,耗尽数十载的心血积累只为换取一场稍显体面的后事,这座活人墓,不仅是为了死后安生,也是为了埋葬过去的孤苦。这首为自己而吟唱的挽歌,以独特的悲哀情调展示了独居老人的生存现状,通过了无牵挂来诠释丧家之乐,其悲,其哀,千载之下,仍会悠悠回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10:53 , Processed in 0.0076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