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鉴形鉴心性当鉴水;
平恼平欲志尚平云。
上联“鉴形鉴心性当鉴水”,取自庄子“人鉴于止水,莫鉴于活水”,同时引申了老子的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下联“平恼平欲志尚平云”,阐述了一种清心少欲、超脱凡俗、一展鸿图大志的精神和取向。02
君子温其如玉;
大雅卓尔不群。
“君子”一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更多的被引申为品德高尚之人,而玉也多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美好。上联是说君子应该如玉一般的温润沉稳、含蓄坚毅,不张扬、却自显价值。03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此联为张英所撰,悬其草堂之中,见《聪训斋语》。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04
大其牖,无光入;
公其心,万善来。
这是山西榆次老县衙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窗户开得大,阳光就享受得多;凡事秉持公心,各种善念善举就会出来。
《韩非子·五蠹》中指出:“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意为只顾自己是自私的表现,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就是大公无私。由此可见,“私”就是只为自己打算,包括私利、私欲、私心、私念等。只有秉持公心,才能无畏从容,才能成大事。
05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撰写的一副自勉联。意思是说发愤认识天下所有的字,立志读完人间全部的书。
苏轼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文豪,其文章之所以大气磅礴,与他宏大的求学志向、超人的发愤精神是分不开的。
06
廉不言贫,勤不道苦;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此联是河南内乡县衙东账房悬挂的一副楹联。07
诵鼎上词,常愿景行正考父;
任天下事,可能遥揖范希文。
鼎上词:鼎上刻铸治国之道以教育后人,《灌园记·王蜀论谏》:“要知满损观欹器,欲识盈亏诵鼎铭。”08
克俭克勤思其艰以图其易;
是彝是训言有物而行有恒。
克勤克俭:能节俭而又勤劳,《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彝训:日常的训诫。09
宽宏坦荡福臻家常裕;
温厚和平荣久后必昌。
处事心地宽宏坦荡,就会福至运达,家族时常富裕;待人性情温厚平和,才能荣耀久长,后辈必定昌盛。该联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修身治家思想。
10
忠厚培心和平养性;
诗书启后勤俭传家。
忠诚厚道修养内心,心平气和调养性情;以诗书教导后辈,把勤俭作为传家美德。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