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沁园春雪背后的故事,柳亚子唱和之词先发表,然后才发表主席原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02:20: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沁园春雪背后的故事,柳亚子唱和之词先发表,然后才发表主席原词                                                         2020-10-05 07:13                    
                           前言  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发表了主席的《沁园春·雪》。
这是主席最著名的词作,展现了其传统诗词的功力,以及对于时事挥斥方遒的气度。发表之后令朝野震动,令文人折服。
柳亚子先生读到这首词后,甚至盛赞主席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并且马上次韵唱和了一首。
但是有意思的是,柳亚子的和词发表于前,主席的原词却发表于后。柳亚子为什么如此推崇这首词呢?

一、上阙主写景 我们先欣赏一下这首不朽之作。《沁园春·雪》发表于1945年11月的重庆,但是词中为什么写的是雪景呢?
因为这首词实际的创作时间是9年前长征结束的时候。因此词中写景多是北方的雪野河山。
上阙主要写景,诗人罗列了几个意象,描绘了雄浑壮丽的大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阙中的长城、大河、高山、平原,无不是雄浑阔大的意象。有盛唐之气象,才有英雄之气概。
其点睛之笔是: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是暗示了华夏土地,所孕育的一种生生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二、下阙明志 和大多数的宋词一样,上阙主写景,下阙主抒情与明志,点睛之笔是: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换头处承上启下,衔接巧妙:江山如此多娇。然后自然流畅地转到人物: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哪些英雄呢?
后面承接“无数英雄”时,诗人列举出了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几个不世出的帝王 。这几位英雄人物每一个都是开疆拓土、安邦定国的英雄。
但是诗人却以俯视的角度看待这几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说他们要么略输文采,要么稍逊风骚,甚至还有一位粗人就知道射大雕玩。
下阙通过前抑后扬,衬托出今天风流人物雄心壮志。往事已矣,今朝英雄更胜一筹。
伟人的气质是天生的。主席早在32岁时,就在《沁园春·长沙》中写过: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主席写《沁园春·雪》的时候41岁,正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但是从词作中可以体会到这种坚定必胜的信心。

三、沁园春·雪为何不是《新华日报》首发?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主席受邀参加重庆谈判。为了打破对手的虚假宣传,主席一行广交朋友,注意团结进步人士,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国民党元老柳亚子先生就是主席的老朋友之一,他不但是一位进步民主活动家,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
柳亚子编辑《民国诗选》时,他选录了主席的《七律长征》,并请主席校验。主席便顺便抄写这首《沁园春·雪》给了柳亚子,同时还附了一封短信说明:
  初到陕北看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词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收到后大为赞叹,马上写了一首和词连同原作投给了《新华日报》。然而《新华日报》没有收到指示,所以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原作没有同事发表。
因为柳亚子的这首词引起了读者的注意,特别是柳亚子还写了词序云:
  …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
正是这首词和序言中,评价主席“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
大家都好奇主席的原作会精彩到什么程度,令柳亚子说苏轼和辛弃疾也甘拜下风呢?结果,重庆的《新民报》主编吴祖光占了先机,首先在《新民报》的副刊《西方夜谭》上刊登了这首《沁园春·雪》。
随后重庆的《大公报》将毛主席《沁园春·雪》原词与柳亚子的和词一起发表,一时名动天下。

四、柳亚子的唱和之词 上面说过,柳亚子先生有一首次韵的唱和词,首先发表于《新华日报》,兹录如下。《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慨;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亚子的这首和词并不太出名。本身次韵之作超过原作的就极少,可能出了苏轼的《次韵章质夫咏杨花词》以外,在没有其他作品了。
而且柳亚子所用典故比起主席来 ,稍微生僻一点点,不太好理解。另外地位的不同,自然流量也不同。

上阙两个典故需要解释一下。
邻笛山阳,说的是西晋向秀经过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 、 吕安(嵇康、吕安同时被司马昭杀害 ) ,因作《思旧赋》。《晋书·向秀传》记载:
  “ (嵇) 康善锻,(向) 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
伯仁由我,更有深意,宰相王导因弟弟王敦反叛,担心被皇帝误解自己,求仆射周颙说情。周颙把事办了却没有告诉王导。结果王导误解周颙,竟然在关键时刻袖手旁观,导致周颙被王导的堂兄王敦所杀。
这两个典故,有点为革命先烈们伸张正义的意思,因此有”哭无双国士“之语,似乎暗示了之前国共之间的纷争。
下阙的典故好理解一些。黄州太守是苏轼,稼轩居士是辛弃疾。胡儿纳兰容若是清朝著名词人,被王国维赞誉“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柳亚子点出了苏、辛、纳兰三人填词的特点,并把主席与这三人放在一起褒贬,可见柳亚子对于主席的推崇。
从柳亚子使用典故中的人物,对比一下主席典故中的人物,可以看出格局不同、志向也不同。
柳亚子词中写道“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诗人之间地位平等,但是读者看来有攀附之感,毕竟二人的历史使命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

结束语 从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磅礴豪迈、唯我其谁的气质。
这首词没有一丝低沉与萎靡,全篇充满了必胜信心,更像一只嘹亮的号角,引导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
《沁园春·雪》发表还不到4年,诗人就站上了在天安门城楼,并且庄严地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老街味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0-10-10 13:37:33 |只看该作者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3:42 , Processed in 0.0082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