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C位首发的国宝,南京也有一件
2020-12-09 20:16
“我们有多年轻?” “上下五千年!” 伴随着熟悉的开场词,央视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近日回归。首期节目,第一件国宝,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 节目组供图 虽然这一季没有南京的博物馆参与,但南京国宝依然在节目中带来震撼,南京博物院有一件与“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几乎一模一样的镇院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而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近年也修复了一件。三件国宝通过《国家宝藏》“同框”,引来惊叹连连。 《国家宝藏》视频截图 C位亮相,见证紫禁城600年风雨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作为《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一期第一件国宝亮相,妥妥占据C位。此件青花炉,高57.8厘米、口径37.8厘米、足径37.5厘米。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山石、海浪纹气势磅礴,整个器型十分雄伟。 故宫博物院馆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故宫官网图 除了雄伟之外,这件青花炉有何特殊之处,能在故宫博物院众多国宝中被选作“首发”?明正德朝进士邵经邦在《弘艺录》中曾记载:在奉天门御朝时,永乐皇帝在宝座上坐定后,一个刻着山河之形,仿若大鼎的香炉被放在榻前,有内使奏道:“安定了!”这个仪式预示着永乐皇帝的江山安定了。“鼎”同“定”,所以说,古人其实很早就玩起了谐音梗。 大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1420年12月8日),永乐皇帝朱棣颁布诏书:“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已告成。”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出自大名鼎鼎的景德镇御窑厂,是当年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时作为祭祀用的国之重器。600年,6个世纪,“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参与、见证了紫禁城建成的重要时刻,也守护着紫禁城一批批过客,它成为了紫禁城的起点。担任“国宝守护人”的演员靳东走进故宫博物院,见到这件青花炉,大为震撼,发出这样的感慨:“荣幸之至,愿所有的赤诚和努力,能配得上先祖留给我们的创造。” 视频来源:《国家宝藏》节目组提供 先用这件国宝“首发”也是基于青花瓷巨大的影响力。青花瓷作为瓷器界的“顶流”当时火遍全球,那时期西方很多传世油画中,都有对青花瓷的描摹。 目前存世仅三件,其中一件在南京 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这样的青花瓷, 目前存世仅三件, 其中一件在南京。 与“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是“同胞兄弟”的“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同样是无价之宝,前两年曾在南博镇院之宝展厅展出。 南博馆藏“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南博官网图 南博官网的介绍显示:“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高58厘米,口径37.6厘米,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的精品之作。周身满布以波涛和山峰为主要内容的“海水江崖”纹,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研究人员介绍,“海水江崖”纹是中国一种传统纹样,俗称“江牙海水”“海水江牙”。常与龙纹、禽兽纹、八宝吉祥纹饰等搭配使用,常见装饰于皇帝龙袍下摆、古代官服补子、袖口等部位。这件青花炉的颜色也十分特别,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是因为使用了进口的养料“苏麻离青”。 节目组供图 在《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故事中,靳东扮演郑和,讲述了景德镇御窑厂何以能获得隔山跨海“苏麻离青”的故事。因为珍贵,“苏麻离青”在《事物绀珠》也有记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在存世的三件青花炉中,南博这件保存最为完好。抗战期间,如此巨大的“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随众多文物南迁,辗转多个城市,依然完好无损,堪称“奇迹”。 数以万吨碎片中大浪淘沙,重新拼成青花炉 而景德镇的这件青花炉,和其他两件虽是“一窑亲兄弟”,但命运却天差地别。 明、清两代,至精至美的瓷器多出于景德镇。特别是景德镇御窑瓷器,长期代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全国的能工巧匠不断汇聚于景德镇,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创新的姿态,源源不断地为宫廷烧造了大量品类丰富、质量精湛的瓷器,这些瓷器主要被用作皇家的日常饮食、陈设雅玩、祭祀与赏赉等。而烧窑所产生的残次品,则被打碎后掩埋在地下,长期不为世人所知。 视频截图 “从外观特征看,这三件香炉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一个时代的东西,但是同样的东西,命运却不一样。“长得‘漂亮’一点的、好的,到紫禁城去了,给皇帝使用了,这些差一点的就深埋地下。”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江建新介绍,该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遗址进行过多次正式考古发掘和抢救性发掘。“30多年的发掘,有六千多箱、数以万吨的瓷器碎片,从成千上万件碎瓷片中大浪淘沙,归纳分类后,再修复。”他透露,光这件青花炉的修复就花了一年时间,考古人员像拼图一样,非常艰难地完成了修复工作。 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实习生 许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