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傅涯:陈赓病逝后,独守49载,为丈夫前妻王根英立传并赡养其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04:38: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傅涯:陈赓病逝后,独守49载,为丈夫前妻王根英立传并赡养其母                                                         2021-01-14 14:15                    
                          

傅涯
2010年1月4日上午10时50分,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一位老夫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社会各界,对于老夫人的离开,纷纷表示了沉重的哀悼。
而这位老人,就是开国大将陈赓的夫人,傅涯同志,这一年,她九十二岁。
作为陈赓大将的第二任妻子,在陈赓将军去世后的49年时间里,傅涯独守着自己对于陈赓将军的感情,默默的度过了余生的岁月。
在几十年的时光里,傅涯将四个孩子全部抚养成人,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陈赓将军的日记和其他文字,挺过了所有艰难的岁月。
正所谓:斯人已去,风范长存,老夫人的离开,留下的是我等无限的敬仰!
傅涯虽然亲身经历了革命岁月的种种苦难,但是建国后却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
在老人生前居住的小院,除了屋里或摆放、或悬挂的陈赓将军雕像和画像外,与一般百姓的家中‬并无二样。
老人一生的故事本来可以浓墨重彩地书写,但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几笔带过。
傅涯,原名傅慧英,1918年生于江西景德镇,傅涯的父亲早年当过师爷,但是由于家中子女众多,所以家里的经济十分的拮据。
在家里的十多个兄弟姐妹中,傅涯是女孩中的老大,本来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她却只能整天留在家里帮妈妈做鞋子、绣花带弟弟和妹妹。
傅涯看到哥哥能去上学,她既羡慕又无奈,但是家里的情况实在没办法让她去上学,因此她只能在夜里偷偷地哭。
看到女儿如此,妈妈便对孩子们说:“谁能完成份内的活计,做鞋、绣花,谁就能去上学!”
傅涯听了,便更加倍的努力,起早贪黑地干活,后来,傅涯终于来到了学堂读书。
求学后的傅涯十分的热衷革命,这位穷苦出身的女孩子,上小学时,就和同学一起上街为东北死难、流亡的同胞募捐,中学时参加罢课、游行。
而让傅涯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则是因为大哥的影响,她的大哥傅森早年在林伯渠先生的引导下成为共产党员,通过大哥傅涯了解了革命圣地延安。
从此之后,傅涯开始向往这一片自由的土地。在1938年她与弟弟伏希、妹妹余立商议后,三人结伴一起赶赴延安,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了不牵连亲人,在进入延安抗大学习之前,傅慧英改名为傅涯。
在延安,傅涯由于外形好,而且又能歌善舞,所以就被分配到了抗大文工团工作。
而陈赓大将,自从1939年3月8日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王根英牺牲后,一向活泼爱笑的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陈赓为此大病一场,几乎丢掉了半条命,爱妻的死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作为一个须眉男儿,自己却没办法护妻子周全,这让陈赓无比的自责。
而自己如今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的消灭更多的敌人。
所以他把对妻子的思念和对日军的仇恨倾注在战斗中,打了好多漂亮仗,这也使得日本人非常的痛恨陈赓,以至于有时敌人寻找八路军报复“扫荡”时,竟在其装甲车上贴着“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
看到陈赓如此,身边的战友们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傅涯和陈赓
虽然大家都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但是对于陈赓这样的情况,大家却都无能为力,他这是因为失去爱妻而留下的心灵创伤,旁人恐怕是没有办法的。
最终,大伙觉得这最好的“药物”,就是帮他再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
1940年初夏的太岳山麓,绿肥红瘦,燕语呢喃。
当时陈赓正在此地养伤,他与延安抗大训练部长王智涛住得很近,陈赓伤势稍微好些就闲不住,经常来王智涛家串门,聊天解闷。
王智涛夫人吴静是傅涯的同学,而王智涛对傅涯也很熟悉。
眼看自己的老首长每天郁郁寡欢,夫妻一商量就想撮合他们两人见一面。
于是很快,陈赓就与傅涯在王智涛的家里“不期而遇”。
某日一大早,三位剧社的姑娘跟着团长王智涛去取道具。在王智涛的提前铺垫下,姑娘们早就听说过陈赓的许多传奇故事,于是就围着他,叫他再讲些战斗故事。
“我没啥讲的!”陈赓低头看着正疼的脚,冒出一句:“南昌受伤的时候,我当时真想开枪自杀。”
三位姑娘一愣:他们听过多少首长作报告,但像陈赓这样开口就暴露“思想”的首长还是第一个,不由得对陈赓起了兴趣。
于是又围了上来,让陈赓继续给他们讲,陈赓于是就给她们讲了自己的一些经历,由于他是一个极其风趣的人,因此把这几个女兵逗得哈哈大笑。
姑娘们走后,团长王智涛来到了陈赓的面前,他眯着眼睛问陈赓:“老首长,你喜欢哪一个?”
陈赓一下子领悟了王智涛的意思,指着他说:“好哇,你在当媒婆!”
不过陈赓是个直率的人,从不会掩饰自己的想法,于是随口说道:“中间那个。”
而中间那个,正是傅涯。
当时陈赓朴实坦诚的谈吐和豪爽豁达的气质,给傅涯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傅涯清秀俊美的容貌和聪慧文雅的举止也深深吸引了陈赓。
也许是一见钟情,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久,两颗相互倾慕的心又碰撞到了一起。
某一日,陈赓约傅涯单独见面,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陈赓,默默地望着傅涯:“傅涯同志,我这个人顶喜欢交朋友,有许多男朋友,也有许多女朋友。不知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志同道合的女朋友?”
聪颖的傅涯当然明白这做“女朋友”的含意,而且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约会之前,傅涯考虑过,陈赓有四种经历:黄埔毕业,上过军校,有文化修养;在城市白区工作过,经受过考验,能不为酒色所动;被捕过,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立场不动摇;常年领兵打仗,不怕牺牲作战英勇;为人风趣幽默,不古板……
总之就是越想陈赓的优点越多,越想就感觉陈赓越高大,这样的人不正是每个姑娘都追求的人生伴侣吗?
可是傅涯此时又有些犹豫。

陈赓
原因就是在参加革命前,她已经与表哥订过亲。虽然这么多年没有往来,但是这一直是傅涯心里的一个结。因此傅涯想等她与表哥的关系结束了再与陈赓交朋友。
所以傅涯很坦率的说:“陈旅长,我是有未婚夫的。”
陈庚听罢后也是一愣,于是进一步的询问。
于是傅涯便将自己同表哥的故事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原来傅涯的母亲从小失去父母,只有一个亲妹妹相依为命,于是傅涯自幼与姨妈的儿子一块上学。
表哥正义感强,关注民族命运,常给她讲“国家落后,总要受人欺负”的道理。他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改学农业系,决意献身农业,傅涯则准备报考化学系。
“七七”事变后因为不愿当亡国奴,两人一起回到老家。
在一天夜里,一向正派的表哥突然提出要与傅涯同居。这让傅涯一时间有些慌乱,便问表哥原因。
原来,表哥是看到表妹聪颖可爱,担心别人夺走了她,因此想私定终身。而此时傅涯正为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苦恼,一看表哥想把生儿育女的枷锁套到自己头上,便与表哥有了争吵。
一气之下,傅涯便带上弟弟妹妹去西安寻找大哥,准备奔赴延安,投考抗大。而在离开时,她也没给表哥打个招呼。
后来到了延安之后,傅涯虽然也一直惦记着表哥,但是却没有办法联系到对方。
一个偶然的机会,傅涯碰到表哥的一位好友,得知表哥后来考上了中央大学研究生,并随校撤到了重庆,而且此时他也正在侥幸自己的志向,并且对小麦问题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果。
傅涯要来表哥的地址,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劝他速来延安,抗战救国,然而半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回音。
陈赓听完傅涯有关表哥的叙述,非常平静:“你这个表哥还是位很有志气的青年。现在是战争环境,通讯不畅嘛。或许你的信他还没收到,或许他回信了,你地址变动,没法交到你手中。”
其实陈赓是个判断能力很强的人,他估摸,傅涯的这个表哥即使接到信也不见得会放弃研究到延安来的,因为他已经选择了自己建设救国的道路,要让他放弃并不容易。
但是陈赓不愿扫傅涯的兴,所以又讲了几句原则的话:“选择对象这个事,政治方向、所走的道路是很重要的。”
紧接着,他很自然讲起自己和妻子王根英的美好婚姻。他说他唯有打仗,消灭鬼子时才能摆脱失去爱妻的痛苦。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陈赓无意讲的话,却深深打动了傅涯。
想到这里,傅涯对陈赓说:“你让我再考虑考虑”。
“行!”陈赓还是那么爽快。
“起码三年。”
“好”陈赓显出了他的大将风度。而三年的时间,也跟自己对妻子的承诺相吻合。
而陈赓这样的答复,也让傅涯十分的欣慰。

傅涯和陈赓
她回到班里,几乎一字不漏地向好友讲述了陈赓夫妻的爱情经历,讲到最后,抑制不住流泪,感慨地说:“王根英同志多幸福,她有一个感情真挚专一的好丈夫!若她九泉有知,一定非常安慰,我真羡慕她!”
不久之后,傅涯收到表哥的回信。
正如陈赓所预料的,表哥在信中说他认为建设救国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延安科学太落后,无法搞科研,他不准备去。
他认定科学家不必过问政治,也不必管当政的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因此自己不会去投身革命,这都与自己无关。
看完信,傅涯伤心地哭了。
她喃喃自语道:“看来陈旅长说的是对的,政治方向很重要。既然如此,大家就各奔前程吧!”
此后的日子里,时间在着意考验着这对有情人。
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留给他们见面的机会很少。而且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成为最后的永别,但是彼此之间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却在他们之间架起了理解和信任的桥梁。
傅涯对陈赓愈加的爱慕,但出于自尊,又始终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陈赓则完全尊重她独立自主的个性,带给她的常常是消灭敌人的捷报和部队开进的新地址。
虽然在陈赓面前,傅涯常常不表露自己的情感,但是在抗大,傅涯常常自豪地向同学们讲述陈赓的传奇故事。
她会向同学们讲陈赓危难中背过蒋介石,救了老蒋一命;坐过国民党的监牢,宁死也不变节;南昌起义中负重伤,断了腿骨,硬是虎口脱险;长征中拖着伤腿,过了雪山草地…
时间是生命最伟大的作者,它能孕育生命的希望,也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傅涯仔仔细细考虑了三年,陈赓也老老实实等待了三年。
三年过去了,陈赓和傅涯终于决定在一起了!
两个人对即将到来的日子都充满了期待,甜蜜的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
于是陈赓便将自己爱上傅涯的事报告到中央组织部。
然而令陈赓万万想不到的是,延安方面的答复是:此人有“特嫌”,不能与之建立恋爱关系。
这一下,陈赓懵了。
要知道特工是自己的老本行,看着眼前的傅涯,陈赓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将她和特务联系在一起。
陈赓从抗大调来傅涯的档案,仔细的翻阅,但是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
这时节,上面又透来消息:不是她本人有问题,据我方情报,她大哥是国民党党员,在家中接待过一些进步青年、共产党员,也接待过一些国民党特务,而最近他又到延安来了,四处打听傅涯的消息。
傅涯是个演员,追她的人很多,她一概不允,却专门看中你,倘非看中你的地位,便是有别的政治目的。
此时身边也有人劝说陈赓放弃傅涯,再寻找其他的姑娘。
但是,此时陈赓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傅涯,三年的时间里,这个姑娘已经牢牢的占据了自己的内心,现在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再去将自己的心掏空。

傅涯和陈赓
但是身为军人和共产党员,自己却也不能违背组织,这前后的矛盾,让陈赓十分的痛苦。
某一日的夜晚,村头汽灯雪亮,琴声悠扬,在音乐声中《孔雀东南飞》开场了。
台上的傅涯扮演小姑子,她完全进入了角色,演到伤心处,眼泪竟像断了线的珍珠,泣不成声,凄楚动人。
陈赓在台下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心旌摇曳。
瞅着泪人般的傅涯,他不禁触景生情:
傅涯,你在戏中如此善良真诚,富有同情心,可谁又同情我们呢?
我的好姑娘,我深深地爱着你,也相信你,但现在只能接受时间的考验。
傅涯,我不能向你表白我内心的爱情和痛苦,这是我最大的不幸。没有组织批准,我只能等。
陈赓越想越酸楚,终于按捺不住情感大潮的冲击,双肩颤抖,泪水夺眶而出。
这场面被坐在陈赓近旁的邓小平政委发现了,这才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邓小平深深地了解陈赓,知道他是为真情所动,竟也被他的一片痴情感动了。
戏散场了,邓小平政委似乎还沉浸在剧中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悲剧结局中,而他更为现实中陈赓和傅涯之间的事牵肠挂肚。
他找来师政治部主任说:“今天演戏时你看见没有,一个在台上哭,一个在台下哭。给中央发个报b傅涯家庭出身不好,不是她本人不好嘛!即使她哥哥是特务,她也是共产党员嘛!就批准他们结婚,成全他们吧!”
于是,围绕着陈赓和傅涯的婚事,又有许多好心人操劳奔波。而此间,抗大文工团也南征北战,到各部队进行演出。
这一天,文工团刚到太行三分区住下,一二九师师部就打来了找傅涯的电话。
“我是陈赓!”电话那端传来陈赓十分兴奋的声音。
“傅涯,我们结婚的事上级已经批准了,你快回来吧!”
“真的吗?”
傅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里闪出激动的泪花,三年了,整整三个年头了,默默地等待,幸福的时刻终于姗姗来迟。
“可我还要演戏呢!”
“快回来吧,我已经等了三年了,再等一天也不行了!”
团里的姐妹们闻讯,也为傅涯高兴,更为她祝福,纷纷催促她赶快启程。
就这样,傅涯满怀欣喜,来到了陈赓的驻地,这一路上,她从未如此欣喜过。
陈赓见到傅涯,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个人的心里都像喝了蜜似的。
片刻后,陈赓立刻跑到了司令部,喜形于色地推开房门。
进门就报告:“刘司令,邓政委,傅涯来了!”
“好”正在埋头看地图的刘伯承应了一声。
接着说“陈赓,你来看,这是刚得到的情报,敌人正向北调集。”
陈赓原地不动又重复报告:“司令员,傅涯来了!!”
“好,我待会儿去看看她。”
刘伯承说完又接上了刚才的话题“关于这一仗,我考虑你们旅是不是从这到。哎,你离那么远能看清地图吗?”刘伯承的镜片里透出疑惑,今天的陈赓好像有点特别。
陈赓也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司令员,傅涯来了!!!”
刘伯承一愣。
这时“红娘”邓小平向他伸出三个指头,示意陈赓和傅涯已经三年了。
他陡然明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呀,三年都等了,差这一天就等不起了,快当新郎去吧!”
“是!”
得到刘伯承的允许,陈赓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敬了一个军礼,转身就跑出了门。
当晚,陈赓与傅涯便在司令部院内腾出的一间西屋里喜结良缘。婚礼上,气氛热烈,热闹非凡。
在“新娘子来一首”的喝彩中,傅涯清唱了一段苏联民歌。“乐天派”陈赓的笑话逗得人前仰后合。
傅涯在司令部院子里度了几天“蜜月”,随后就搬到附近的农民家里,从事农会工作,每隔七八天回来团聚一次,有时一忙很久也顾不得回去。
但不管工作多忙,记日记都是陈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傅涯就成了他的“后勤部长”,把自己心爱的笔记本送给他用。
每当部队轻装转移时,她宁可扔掉自己的心爱之物,也要把陈赓的日记带走。行军过河,装在马褡里的日记本弄湿了,到驻地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日记本一本本摊开晾干,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收藏好保存好。

在这些日记中,傅涯对于丈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此的心也更近了。
但是无情的战争,使得他们长期过着“牛郎织女”式的生活。陈赓连年转战南北,甚至连个固定的地址也没有,因此两人的通信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安闲的团聚了。
而在战火中,他们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家书抵万金”的滋味。能够知道对方还安全的活着,对于彼此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每次接到妻子的来信,陈赓都如获至宝,而记日记便成了他倾吐衷肠的最好形式。
1949年他率部渡江南征途中,陈赓这样在日记中写道:“仰观白云,忆起北地母子,怅惘系之”。
1951年在朝鲜前线,傅涯托人捎给他一封信,他欣喜若狂,捧读再三:“人笑我痴,我却痛快,半月来的焦虑化为乌有”。
而就在陈赓的行装上还带着朝鲜战场坑道里的潮湿气味儿的时候,他又欣然接受了毛泽东交给他的到哈尔滨完成一项新的“垦荒”任务,筹办一所大型的现代化的军事工程学院。
陈赓马上又投入了新的工作中,在陈赓的呕心沥血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顺利建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军工”。
但是陈赓,却积劳成疾,被病魔击倒。
经过两次心肌梗死的打击后,陈赓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他在与疾病搏斗的同时,仍在思虑着祖国的安危,还想利用这难得的“悠闲”,认真总结自己的作战经验,勾勒出对未来卫国战争的设想。
在这期间,傅涯一直陪伴在陈赓的身边,尽心尽力的扮演好妻子的角色,照顾着陈赓的身体。
1961年,傅涯被安排陪陈赓去上海治病。
可一到上海,陈赓就给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打电话,请组织上安排傅涯立即工作。
虽然傅涯心里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拗不过丈夫,结果,傅涯成天忙于去徐汇区搞调查研究,根本没有时间照顾陈赓。
1961年3月15日,陈赓大将的身体已经是油尽灯枯,对于自己的情况,他十分的清楚。
这一天,傅涯一进病房,陈赓和她说:"傅涯,我今天生日,你给我擀点面条吃吧。"
傅涯听到后,眼泪一下就流了下来,因为陈赓从来都没有在家做过寿,这是第一次,恐怕也会是最后的一次了。
到了当天的晚上,陈赓再一次犯病,胸口的疼痛让他久久不能入睡,他轻轻呼唤妻子:“傅涯,你怎么不看看我呀”。
傅涯立刻起来安抚陈赓,她来到床前握住丈夫的手,那一刻,她此生难忘,丈夫的手一直温热,看着虚弱的丈夫,傅涯的心都碎了。
到了第二天,3月16日的黎明,初春的天气,窗外朔风呼啸,寒气逼人。
病床上的陈赓被一阵剧烈的胸痛痛醒,心肌梗死再次发作。病痛的折磨,让他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使尽最后的力气挣扎。
即便如此,他还是保持着幽默开朗,和妻子开玩笑。
他把傅涯喊过来,对她说:"我有两件事情怕你经受不起。一,我要死了!二、你的更年期过不好!"
陈赓用力在脸上挤出笑容,此时自己已经是油尽灯枯,但是始终坚持着他的幽默本色:"你的头发,会'刷'的一下就白了!"
他本想安慰日子,却不想傅涯的眼泪,如泉涌般流了下来。
“陈赓!陈赓!傅涯紧紧握着陈赓渐渐变凉的手,热泪顺着她的面颊滚滚流下,她跪伏在窗前,一声声地呼唤着这个自己唤了千百万次的名字,但这一次却没有人再回答她,陈赓,离开了她。
爱将早殒,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泪流满面。

傅涯
周恩来捶着膝盖说:“他才58岁,为什么要这么早离开我们啊中国革命有多少工作还在等着他啊!”
粟裕大将听闻陈赓去逝的消息后,更是直接瘫坐在了地上无法起身。
徐向前元帅流着泪说:“太突然了,我真想不通……当年在延安时,冬天那么冷,我穿皮袄,他还洗冷水澡……他的身体那么好,竟走在了我前面。”
而最难过的,还是傅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悲痛中的傅涯都没办法正常的生活。
傅涯甚至连家都不愿意回,家中的一切都会让她陷入深深的悲痛中,在大家的劝慰下,她才逐渐从悲痛中走出。
她望着丈夫的遗像,好像他还在看着她,正在与她交谈。她抱病整理陈赓留下的因年代久远而发黄变脆、因风吹水浸而字迹模糊了的文稿,她一遍一遍的看着这些文字,就好像丈夫在身边对她说一样。
此后的生活,傅涯除了照料年幼的几个孩子,便开始整理陈赓的遗物,主要是他的日记。
傅涯将这些日记本保存得非常好,就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都没有遗失或损害,这些年她也一直抽时间一句一句地整理,在她的努力下,1982年《陈赓日记》得以出版,2003年又得以再版。
更令人敬佩的是,傅涯还四处奔走,找李强、童小鹏、夏之栩等人调查,亲笔撰写了翔实生动的王根英烈士传——《报国何计女儿身》,发表在《红旗飘飘》上。
也正是这篇文章,让这位陈赓大将的前妻,真正的为世人所知。
在保护和整理丈夫日记这些年里,傅涯还坚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月给王根英的母亲寄去生活费,一直持续到老人83年病逝。
寻常人,可以赡养自己的父母,已然是品格高尚的行为,而傅涯对于王根英母亲的赡养,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陈赓去逝的时候,傅涯年仅43岁,身边的很多人都曾劝说傅涯再次组建家庭,但是都被傅涯拒绝了。
在她的心里,陈赓就是她的唯一。陈赓离开了,自己也不会再有爱情。
此后多年,傅涯含辛茹苦照顾着五个孩子,长子陈知非虽不是傅涯亲生,但母子间感情却很深厚。
通过多年的辛苦养育,傅涯将几个孩子都养育成人,三个亲子陈知涯、陈知建、陈知庶都成为将军,长子陈知非是航空航天的专家、女儿陈知进是麻醉学领域的精英。
但是,这几十年来来傅涯却始终是深居简出,生活的十分的简朴。
在步入80年代后,自己的几个儿女都早已长大,也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不错的成就,在《陈赓日记》出版后,退休离职后的傅涯也在家颐养天年了。
但是在傅涯的心里,却一直有一个埋藏她心里多年的愿望没有实现。
自从全国解放后,傅涯就与亲人失去联系,建国后,通过南方局傅涯打听到父母带着一家人去了台湾。
但由于当时两岸特殊的关系和环境,短时间内傅涯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
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本来傅涯已经对亲人相聚已不抱任何希望,但1980年一封来到美国的信,让她重新燃起希望。
这封信是侨居美国的小妹寄来的,从信中傅涯得知,如今她的亲人大都定居台湾,遗憾的是父母已经病逝,但他们临终嘱托,希望去世后能够将骨灰带回大陆,归葬家乡。
傅涯看罢后,眼中流下了热泪。

傅涯和子女们
终于在1984年,经过多方努力后,妹妹带着父母的骨灰回国,姐妹相见抱头痛哭,不久将父母遗骨葬回家乡,了却他们的遗愿,落叶归根。
在与小妹见面后,压抑多年的感情再也控制不住,傅涯十分渴望与台湾亲人的相聚。
这个念头一动就再也停不下来,终于在1992年,已经74岁的傅涯,在妹妹的陪伴下,飞往台湾。
在机场上,傅涯见到前来迎接的几十位亲人,当年年幼的弟弟妹妹,如今也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此时满含泪水的傅涯,终于实现心中多年的愿望。
2011年1月4日,92岁的傅涯在北京病逝。
在她生前的最后时刻,傅涯在子女的面前立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那就是希望能够将陈赓将军墓从八宝山公墓迁出,让陈赓落叶归根,和王根英烈士合葬在一起。
傅涯的这个遗嘱,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2011年3月,陈赓的后人将王根英烈士的遗骨迁葬到陈赓的家乡湖南湘乡,这对生死相隔数十年的恩爱夫妻终于团聚。
太平本是将军定,何曾将军见太平?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陈赓将军付出自己全部,但是恰恰就在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将军离开了我们。
傅涯作为陈赓的第二任夫人,她陪伴陈赓大将走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光,也给予了陈赓最大的慰藉和支持。
她不仅为王根英烈士作传,将她的事迹流传下去,更是赡养了王根英的母亲。
此等胸怀,实属罕见,令人万分敬仰!
傅老的一生,是人性光辉闪烁的一生,在傅老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爱情的忠贞,对亲人的眷恋,对信念的坚持,对人性的升华。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06:52 , Processed in 0.0092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