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荣毅仁:毛泽东赞他会用脑子,邓小平请他搞对外开放,89岁逝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1-1-18 20:13:43 |显示全部楼层
荣毅仁:毛泽东赞他会用脑子,邓小平请他搞对外开放,89岁逝世                                                         2021-01-18 13:51                    
                          1950年,毛泽东专门举行宴会,招待部分党外人士,荣毅仁也在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荣毅仁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他只有三十多岁,可他却是中国民族资本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解放前,荣家的产业遍布中国各地,其中包括24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厂。荣家当时被称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荣毅仁虽然是中国巨富,但是当他要初见毛泽东的时候,心情却十分紧张,他把这次初见看得很沉重。他没有想到,毛泽东把他看得也很重。
到了晚上,大家如约来到了宴会厅,周恩来把众人一一向毛泽东进行介绍,荣毅仁此时也是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毛泽东见到了荣毅仁,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说:
  “荣先生,你是大资本家呀!”周恩来在旁边也风趣地说:“他是中国民族资本家中的‘少壮派’”。
面对此情此景,平时总是挺直高高的腰板,高昂着头的荣毅仁,深深地弯下腰说:“哪里,哪里。”
这个时候,周围的人都感到很奇怪。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非常爱开玩笑的,尤其是在他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这种会客之道更是表露得一览无余。
有时候,毛泽东会在客人面前开心地开一句玩笑,有时候又会对别人的名字进行“引申”,甚至还会给别人再起一个名字。这是毛泽东的一种会客艺术,能够迅速拉近他和对方的距离,这是毛泽东非凡才华的自然流露。
但是,毛泽东见到了荣毅仁,却一改以前的习惯,对毕恭毕敬的荣毅仁也“相敬如宾”了起来。毛泽东没有说多少话,而且十分拘谨,有时候感觉他话里有话,但是,想说却又止住了,这种场面是不多见的。
有人猜测,这是因为毛泽东把荣毅仁当作“对手”了,他才会如此小心谨慎。其实,大家猜错了,毛泽东并没有把荣毅仁当作对手,他只是不明白,在人民解放军进行如火如荼的解放战争之时,中国的富豪大多带着巨额财富逃往海外,为何荣毅仁这位中国资本家的首富却留了下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光毛泽东不解,全世界都不解,而只有荣家人自己最了解。
本篇文章,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荣毅仁和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那些往事,共同回顾一下伟人的风采,缅怀伟人,牢记历史。
要想弄明白荣家为何滞留大陆,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荣氏家族是中国工商界的名门望族,荣家的祖籍是江苏无锡,而荣家开拓实业的先驱者则是荣德生和荣宗敬先生。
荣德生是荣毅仁的父亲;他九岁时进入私塾读书,十五岁时,经他的哥哥荣宗敬推荐到上海成通顺钱庄学艺。
1986年2月,学有所成的荣德生和荣宗敬在上海开设了广生钱庄。这家钱庄由荣宗敬任总经理,荣德生任管账,荣家的生意正是以此为开端。
荣氏兄弟的生意非常红火,蒸蒸日上,在随后发生的股票风潮中,上海的钱庄倒闭了一多半,但是荣家的钱庄却未受影响,钱庄的业务还大大拓展了。为何荣家的钱庄能够屹立不倒呢?
众人发现,那是因为荣家人处处谨言慎行,作风稳健,从不搞投机;这种稳健的经营之道慢慢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荣家的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后来,荣家又涉足了面粉业和纺织业,荣家的事业开始进入了“快车道”。
1902年,荣氏兄弟投资的第一家实业——保兴面粉厂,在无锡开工了,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工厂的机器设备十分简陋,只有四个石磨;荣家就靠着这四个石磨起家,克服了各种困难,尝尽艰辛,终于办起了12个面粉厂,10个纺织厂和开源机器厂等大产业,为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支撑起了民族工商业的一片天地。

不料,抗日战争突然爆发了。日军侵占上海,肆意烧杀抢掠,荣氏的企业也被日军抢占。荣宗敬被气得旧病复发,在香港不幸逝世,从此,荣德生就肩负起了维护荣家产业的重任。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荣德生大义凛然,他公开表示,决不会把产业卖给外国人,这份气节赢得了国人的尊重。
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帝国主义终于被赶出了家门。但是,荣氏企业面临的形势反而更坏了。国民党政府对民族工商业一直采取欺压和掠夺的政策,而所有被掠夺的财物全都进入了“四大家族”的腰包。
当时,有一句歌谣说:“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这首歌谣里的中央就是指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央政府”。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家毫不手软。北伐时期,蒋介石刚上台不久,就对荣宗敬进行无端通缉,敲诈勒索。
1934年,荣氏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把产业以500万元的低价抵押给国民党的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但是宋子文却只付了280万元就停止付款,使荣氏企业一度濒临绝境。
1946年,发生了一件让荣氏家族无法忍受的绑架事件。当时,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已经71岁高龄,却被困在匪巢中34天,这个绑架事件在美国人眼里,等于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被绑架。
绑匪要求赎金100万美元,后来以50万美元成交,数额巨大;而参与绑架的竟然是国民党的军统特务,他们和绑匪串通,演出了一出“兵匪一家”的好戏。
而案件破获后,蒋介石竟然下令从赎金中分出5万美元奖赏有功人员,让人十分怀疑这起绑架案背后的隐情。
国民党的所作所为让荣家父子伤透了心,他们对于国民党最后的一丝幻想也破灭了。绑架案发生后,荣家上下坐卧不宁,荣毅仁为了避风头,跑到美国去读书,但是依然提心吊胆。
1949年,中国即将解放,上海的资本家大多逃往海外,他们对共产党不了解,面对四处散布的谣言,他们对未来也不确定。荣德生对荣毅仁说:“不管发生什么事,他决不走。”他只想终老故土。
看见父亲不走,荣毅仁也犹豫了,他左右为难,他的夫人在香港租好了房子,准备在“形势紧迫”时去香港定居。
可是,荣氏父子最后却没有走,荣毅仁认为,共产党总不至于比国民党更坏。就在他彷徨犹豫间,上海解放了。

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后,对上海人民秋毫不犯,这给荣毅仁留下很深的印象,荣毅仁后来回忆说:
  “解放军毫不扰民,态度和气诚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放军,对照国民党军队,是完全不一样。”
国共两支军队的对比,让荣毅仁感慨良多,而新旧两个社会的对比,更让荣毅仁耳目一新;为了帮助荣毅仁尽快恢复生产,人民政府帮助荣毅仁做了许多事情,陈毅、陈云等人也时常关心他们,这样,工商界的心情逐渐稳定了下来,生产也恢复和发展了。
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工商界的意见,能够认真考虑,实事求是,为了更好地联系工商界,共产党还推动成立了工商联合会,协助政府贯彻法令,进行自我教育。
政治的昌明,社会的兴盛,让荣毅仁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庆幸自己和父亲当初的选择。他由开始由消极的滞留者变成了积极的建设者;在他的带动下,中国民族资本家走上了建设新中国的康庄大道。在新中国经济迅速恢复中,荣毅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一切,都看在毛泽东的眼里。在一次和荣毅仁的聚会中,毛泽东对他亲切地说:
  “我们之间更熟悉了,更加靠拢了。”
建国初期,迎来了一段生动活泼,人人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共产党领导人的讲话幽默风趣,使人容易接受。
1955年10月,在全国工商联召开的执委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主持了一次座谈会,毛泽东诚恳地对参会的“资本家”们说:
  “大家的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怕社会主义,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毛泽东又讲到京剧《打渔杀家》中肖桂英的故事,他号召工商界人士要把眼光放长远,为人民效力……
荣毅仁在这次座谈会上深受启发,他回到上海后,表示要大力支持国家建设,做一个真正的同志。而他对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还不深刻,他曾说:
  “我赞成共产党只举一只手,如果两只手都举起来,那是投降。”
但是,在接下来的认识逐步发展中,他又否定了自己的任性之言。
1956年初,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次巨大的历史性变革,改造后,过去耀武扬威的资本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成普通的劳动者。

1956年的一个晚上,毛泽东会见了上海工商界的民族资本家,这其中就有荣毅仁。为了不让这些资本家紧张,毛泽东态度随便而亲切,在会上,这些资本家都纷纷表示要转为国营。
在会议上,荣毅仁经常提一下问题,这些问题很有针对性,引起毛泽东的重视。毛泽东还风趣地对荣毅仁说
  “你这人倒蛮会用脑子、提问题的。”
会后,毛泽东召见了刘少奇和周恩来,讨论如何使猫吃辣椒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策略,他说:
  “只要把辣椒涂在猫的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的时候,他自己就会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兴奋不已。
毛泽东的策略成功了,荣毅仁又一次显露出了他审时度势的睿智,他十分爽快地交出了他的企业,他还说自己的举动事实上已经举起了两只手。
1966年,公私合营企业完全转变成为社会主义企业,资本家在中国已经不存在了。
解放以后,荣毅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住在上海,在北京的中南海,却始终没有忘记上海这个中国金融的晴雨表。
1957年1月,上海市召开了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在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发表了讲话,陈毅说自己这次到上海来,是来完成毛主席的一项特殊任务,请大家选荣毅仁为上海市副市长。

陈毅向大家转达了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荣家把全部企业都拿出来和国家合营了,他既爱国又有本事,堪当重任。
陈毅又说,荣毅仁已经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今天我要以老共产党员的身份,为这位红色资本家竞选。陈毅说完,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最后,荣毅仁成功当选上海市副市长。这个事情给荣毅仁很深的印象,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对朋友坦诚相待,肝胆相照的风范也牢牢印在荣家人的心上。
荣毅仁与毛泽东的交往逐渐深入,但是,荣毅仁并没有改变自己仗义执言的性格。
1956年,荣毅仁曾经向中央提出公私合营之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毛泽东感到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回答。
后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报告,及时讲清了这是人民内部矛盾。
1959年,荣毅仁奉命被调往北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后来,荣毅仁因为自己“资本家”的身份受到了牵连,生活一度处于逆境。
1966年11月12日,首都各界人士参加孙中山诞辰100周年,荣毅仁在纪念会上见到了邓颖超,邓颖超悄悄地给他带来了周总理的嘱咐:“要经受住考验。”
虽然周恩来的话只有几个字,但是荣毅仁却感到了党的关怀。他整个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这种情绪一直环绕着荣毅仁。
1979年,邓小平重新主持工作,他找到了荣毅仁等几位原来的工商业者,探讨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出谋划策。邓小平对荣毅仁说:
  “你来牵头搞实体,搞对外开放窗口。人由你选,业务由你管,事情由你负责,不要搞成官僚主义企业。”
这次谈话后,荣毅仁开始了深深的思考,在苦思冥想之后,他建议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他这个想法立刻获得了邓小平等人的全力支持。很快,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了。

荣毅仁创办的“中信公司”既继承了过去的传统,又肩负起了引进外资的重任。荣毅仁肩头上的分量是十分沉重的,可谓任重道远。
荣毅仁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中信公司在香港、日本、美国等地都建立了分支机构,业务发展迅速,在海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声誉。2001年,中信集团成立,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信集团位列137位。
1986年底,美国著名的经济刊物《幸福》公布了该刊物评选的世界五十名知名企业家的名单,荣毅仁榜上有名,这是此前没有过的。
当荣毅仁知道了这个喜讯之后,他却显得十分平静,他说自己能够入选当然高兴,但是,这主要是1979年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还有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努力的结果,自己也只不过在中间起了个推动、组织的作用,成绩还是集体创造的。
荣毅仁如此的谦虚,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体现了他博大的胸襟。荣毅仁的成功,正是靠着他独特的经营之道和为人哲学。
说起荣毅仁的经营之道,必须从他的父辈说起,正是因为他父辈们的培养和熏陶,才形成了荣毅仁独特的经营风格。
在创业的初期,荣氏兄弟除了艰苦奋斗之外,其成功的诀窍在于开创了中国工商业信息收集的先河。
为了提高产品的销路,荣氏兄弟每次从无锡到上海,总是四处搜集有关面粉生产的各种杂志,尤其是荣德生,购买这些杂志从来都是不惜重金,只要有用,都会买下,回来后仔细研读,从中找出经营企业的新路。

荣德生的作风也延续到了荣毅仁的身上,在荣毅仁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大型的电视屏幕,每天荣毅仁到了办公室,他就会打开这个信息显示系统的终端,了解全公司的运营情况和国内外市场的行情。
短短几分钟之内,荣毅仁就会把这些最新消息了然于胸;然后他会批阅文件,处理事务,有着极高的工作效率。
据说,把信息显示系统的终端装在自己背后的,北京只有荣毅仁一人。稳健务实是荣氏家族的法宝,这也只是荣氏产业长盛不衰的一部分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荣家的创新精神。
经过数十年的风雨,中信公司迅速崛起,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扮演了一个冲锋陷阵的角色,它在海内外业务不断扩大,声誉卓著,荣毅仁在谈到中信公司经营之道时,曾经一言以蔽之:创新。
中信公司最初搞租赁业务时,也被舆论称为变相进口,但是中信公司顶住了压力,很快就在北京打响了头一炮。
1981年,中信的租赁公司为北京的两家出租车公司,从日本租赁了汽车各二百辆。不久,租赁来的汽车获利颇丰。从此以后,租赁业务也成为了中信公司的一面旗帜,而且大有全面开花的态势。
发展企业集团也是中信公司提出了的新构想,1987年2月20日,国务院经过讨论,同意成立中信企业集团,授予中信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重大项目的审批权。
中信公司从此如虎添翼,业务发展一日千里;中信公司这种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受到国内的普遍好评,在中信公司建立五周年之际,邓小平同志写下了八个大字,赞誉中信公司的成就:
  “勇于创新,多做贡献。”
随着中信公司业务的拓展,中信公司的海外信誉也在不断提升。

1989年10月,北京接待了一批来自西方的贵宾,他们是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名要人,参加北京一家公司主办的“中外经济合作研讨会”。
客人们与邓小平等领导人会见,场面十分隆重,这个事情在全球产生了强烈反响,那个组织这个研讨会的公司就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那位在海内外都极有面子的人士就是大名鼎鼎的荣毅仁先生。这一切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信誉,良好的信誉。
为了树立企业的信誉,荣毅仁要求下属对客户的要求要积极,处理要稳妥,服务要主动他还要求下属对客户要做到“有信必复,有问必答”,荣毅仁认为,这是做生意的基本信条。
中国人凡事都爱照顾对方面子,许多事情办不到也不好意思回绝对方,荣毅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大家要讲真话,能做到就做,做不到要直说,对方只要听上去有道理,也会理解的。
中信公司的员工按此办理,效率大幅提高,信誉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荣毅仁在任何时候都是从容不迫,处乱不惊的,他主持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不计其数,荣毅仁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能回答,每一次的答记者问都能轰动一时。
荣毅仁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中,他废寝忘食,日以继夜,以工作为乐趣,工作占去了他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以至于他就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
看电视可能是他唯一的爱好,而他也只爱看体育节目,对女子足球尤其喜爱,能一下说出一堆相关的知识。但是,看归看,荣毅仁是从不下场踢球的,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参加什么体育运动,身体却这么好?荣毅仁想了想说:“因为乐观。”
这倒是非常符合实际的,荣毅仁从来都是非常乐观的,人们从来没见过他焦头烂额的样子,见到的只是他健步如飞,潇洒自如。
改革开放局面打开之后,祖国统一的大业也被放到了具体的议事日程上来,荣毅仁十分关心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他频频呼吁海峡两岸的工商界同仁坐到一起,互相增进了解,开展贸易,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1991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荣毅仁出任名誉会长。荣毅仁曾多次表示,他一生的夙愿就是看到祖国统一。
1993年3月,荣毅仁辞去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此时他已经77岁了。他为了国家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中国国内外的事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8年,荣毅仁退休后,仍然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用美国《幸福》半月刊的评价来作为结束语:
  “他们是振兴工业的强有力的人物,他们代表了重要的趋势,今后若干年内他们将在广泛的范围内起影响作用。”
以此文章,纪念为了国家奋斗一生的荣毅仁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18 12:59 , Processed in 0.01479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