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仰如炬沐党恩 烈士故里铭初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4:32: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信仰如炬沐党恩 烈士故里铭初心              2021-01-23 23:54                    

                          

30载,是他短暂的人生;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是他传续百年的精神财富。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13位代表之一——邓恩铭。他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男儿立志出乡关”的壮志豪情又被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继承。

恩铭广场上的邓恩铭塑像 图源:动静贵州

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下来,照亮空气中每一粒细小的尘埃。在位于荔波县玉屏镇向阳中路的恩铭广场上,一棵300多岁的老榕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在离老榕树几十米远的地方,一栋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房屋当街而立,这里便是邓恩铭故居。在老榕树的见证和陪伴下,邓恩铭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邓恩铭烈士出生于1901年1月5日,他出生于荔波县水浦村,由于当时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邓恩铭的父亲邓国琮便举家迁居至县城定居……”在邓恩铭烈士故居讲解员覃媛的介绍中,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回望了邓恩铭投身革命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1901年,邓恩铭出生于一户水族家庭,他的父亲以行医卖药为生。六岁时,邓恩铭踏入私塾学习,十岁时进入荔波县模范两等小学堂读书。新式学校的教学内容激起少年邓恩铭对封建统治的愤恨。

1917年秋,16岁的邓恩铭胸怀救国之大志,在二叔的帮助下赴山东求学。“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必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在告别同窗好友时,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决心。从荔波县城出发,经黎明关、柳州等地,最后再乘船往香港、上海,历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邓恩铭才到了山东省城——济南。

几经辗转到达山东后的邓恩铭考入了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他阅读进步刊物,开始接触了解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1921年7月,邓恩铭和王尽美作为山东党组织的代表,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邓恩铭只有20岁,是13名代表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代表。

毛泽东身后为20岁的邓恩铭 资料图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邓恩铭按照党的安排,主要在山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当时,淄博煤矿为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所控制。邓恩铭深入矿工居住的地方,与矿工们同吃同住,鼓励工人们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1925年2月8号,邓恩铭领导的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开始,最终罢工达到了提高工人工资和提高工人的斗争水平这两个目的。邓恩铭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极大恐慌,他先后两次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折磨,邓恩铭咬紧牙关,在狱中还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同志得以脱险。

不幸的是,在1931年4月5日凌晨,邓恩铭被敌人杀害于济南市纬八路刑场,终年30岁。就义之前,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诀别诗:

“卅一年华转瞬间,

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惟我身先死,

后继频频慰九泉。”

当年的《诀别诗》音犹在耳,转眼已过近百年。如今,每年都有无数共产党员和各地游客来邓恩铭故居追寻先烈的足迹。

80后党员韦兴恒原本也是这里的常客,作为荔波县委党校的一名讲师,他常常来故居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但这两年他却没时间常来了。2018年3月,他和同事们被派驻到当地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瑶族村——瑶山乡菇类村,成为一名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驻村干部。韦兴恒说,扎根瑶山近三年来,邓恩铭精神不再只是书本里躺着的一行行字,而是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中的行动纲领。“刚开始驻村的时候我们自己去瑶族同胞家中,人家都不和我们说话,他说的话我们听不懂,我们说的话他听得懂但是他不愿意理你,感觉心里有一种隔阂。后来我们就想用邓恩铭开展工人运动那种方法,同吃同住同劳动,就和群众干群关系处理得比较好。”

在韦兴恒和同事们心中,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从胸前佩戴党徽宣誓入党那刻起,自己就是邓恩铭众多后人中的一员。邓恩铭“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就是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精神指引。

韦兴恒告诉我们,菇类村一户村民家的女儿因为不愿意离开家,不想去县城的学校读书。他的一位女同事作为包保对象,每天开车70公里往返村里和学校,接送这个女孩上下学,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最终,孩子深受感动,也熟悉了环境,在学校安定下来,成绩越来越好。“后来那个女孩直接叫我们同事干妈,她还劝说一直不肯搬迁到移民新村的父母搬家。我觉得就是我们相互间原来的隔阂没有了。”

韦兴恒在村里开群众会 受访者供图

2020年1月,菇类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300多户瑶族同胞搬出深山,搬进了移民新村,住进新房,找到了工作,生活“一步跨千年”。村里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80%多下降为零。

菇类村300多户村民搬进了漂亮的移民新村 受访者供图

韦兴恒说,虽然身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两个战场,但邓恩铭的精神一直贯穿其间。“现在党和政府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虽然说农村不大,但是也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可以去为党和群众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力大就做大事,能力小就尽力做好自己的小事。”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正如邓恩铭在《诀别诗》中所愿,如今的荔波在千千万万后人的接续奋斗下,于2020年3月退出贫困县序列,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花朵在“绿宝石”大地上含苞待放。

走在被冬日余晖照耀着的荔波县城,一条色如翡翠的河流穿城而过,城市建设现代、美好。恩铭广场、恩铭路等名字,是烙印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印记。唯一不变的是那棵300多岁的老榕树,矗立在老城中心,见证着沧桑巨变,守护着荔波儿女……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老榕树旁,荔波县第四小学老师带着学生们前来邓恩铭故居参观学习。面对鲜红的党旗和邓恩铭烈士的塑像,铿锵的入党誓词又一次响起……

(贵州综合广播 黄瑾 张勤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1:33 , Processed in 0.0113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