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庐陵,今有井冈山:吉安在哪里? 2021年04月06日 09:05:30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江南富庶之地,文章锦绣之乡,一请望姑苏,二且看庐陵。
一说到江南风物,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苏杭佳景、吴侬软语,却忽略了江西也是江南,豫章故郡完全可以与会稽旧城争妍斗艳。前已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后应知,南国风烟深更深,清江相接是庐陵。如果你不了解吉安,那么本文会让你对这个貌似不起眼的小城刮目相看。
江西省吉安市庐陵文化园。摄/手机拍美照,来源/图虫·创意 江南望郡通南北 在古代,地势低缓、江河众多、土地肥沃之处,通常是第一批城市或其他人类聚居地的范围。随着地形地貌的改变,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造,渐渐地又会产生一批新的聚居地。地段不好的地方是很难有发展的“先手”优势的。
吉安就处在这样的黄金地段上。它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之处,西邻湖南省,北靠新余、宜春,南接赣州,东往抚州。如果只看行政区划,它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在多山地丘陵的江西省,吉安市刚好处在西部的罗霄山脉和东部的雩山山脉之间的位置,中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江西主要河流赣江从南向北流经吉安,而泸水和禾水等支流刚好在此处汇入赣江,冲积成了具有大片肥沃土地的低山丘陵和吉泰盆地,使得吉安市具备了早期人类聚居区的良好条件。
吉安市地形。来源/红色赣鄱 这样的地理条件虽好,但也可以套在其他山地丘陵地区的沿河城市上。而吉安在江西省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区位优势就在于,它处在一个“十字架”中心的位置。
在纵向上,位于赣江流域的中部地区,江西省的南北水路经济文化沟通必经吉安。而赣江源头在南岭和武夷山地区,北部汇入鄱阳湖和长江,这样岭南到荆楚大地的水路沟通也要经过吉安。待到京杭大运河修建成功后,这条南北水路线进一步延伸到了华北大地,使得岭南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沿着河流水路沟通,而不需要绕海而行。等到大庾岭通道拓宽后,赣江水道与岭南的珠江水道构建起了联系,两广和中原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吉安处在这样的水路交通要道的位置上,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
联通南北水路的吉安。来源/作者提供 在横向上,江西和湖南作为多山地的两个省份,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要加强联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幕阜山脉和罗霄山脉是湖南和江西两省天然的地理边界,在通达的现代交通网形成之前,江西和湖南的陆路沟通主要靠三条通道,一是从株洲市的茶陵、炎陵和郴州汝城县,沿着罗霄山脉中部的谷地,通往井冈山市、安福县和吉安市区;二是从长沙市的浏阳市和株洲市的醴陵市,沿着罗霄山脉北部的谷地,通往萍乡市、宜春市和新余市的各区县,最终直达江西省会南昌市,这也是目前江西与湖南沟通最重要的通道;三是从岳阳市的汨罗市和平江县出发,沿着罗霄山脉与幕阜山脉中间的谷地,通往江西省北部的修水县等地区。
这三条路线也是现在江西与湖南的高速公路所经过的通道。至于从郴州通往赣州各县的通道,在古代的意义并不如前三者大,不过现在也因为公路修建而成为了湖南与江西沟通的主要路线。
湖南往江西的四条主要陆路通道,三线通吉安。来源/作者提供 由此可见,吉安的地理位置是很优越的。在古代,占据了吉安地区,就是扼住了湖南-江西要道与赣江干流交汇的战略节点。不过,在湖南和江西发展前,吉安主要起到的还是扼守赣江南北通道的作用。秦始皇平定百越,大军沿着赣江流域越过南岭到达两广地区,此后吉安成为北方军队南下和南方军队北上的战略要地之一,南方政权通常会在此设置重兵据守,如“南朝第一帝”刘裕曾让自己的儿子刘义真驻守此处。在近代,工农红军占据了吉安的井冈山地区,取得了北上南昌、南下两广、西进湖南、东转武夷山脉的战略机动有利态势。但这样并不代表吉安的地理位置很开放,毕竟赣江只是长江众多支流之一,而且,江西多山的地形将吉安构成了一个相对闭环的区域,这样达成了一个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平衡点。
秦军沿着赣江和湘江南下进攻百越。来源/网络 吉安建城长达两千多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那年 (公元前221年) ,庐陵县正式设立,隶属九江郡,这便是吉安“庐陵”古称的由来。汉朝建立时,庐陵县被划给豫章郡。汉末军阀孙策在江东立业时,将庐陵以郡的行政单位固定下来。其后庐陵郡城几经变化,到了隋唐时期,吉安在庐陵郡和吉州两个名称中左右横跳。两宋时期,吉州庐陵郡二名合一。元代时,正式设置吉安路,取“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由此产生。明清时期,吉安路改为吉安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九县,基本形成了今天吉安的区划范围。
吉安市在江西省的位置。来源/网络 两千年来的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自不必说。在东晋十六国、唐末五代和两宋之交等战乱频仍的时期,北方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大批人群从长江沿着赣江逆流而上,分散在江西各地,使得江西省人口逐渐增多。吉安作为迁移人口南下的必经之地,基本未受到北方战乱的冲击,同时吸收了许多从北方而来的士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时中华文化在江南的一个聚集地,并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庐陵文化”。
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 吉安之所以会形成庐陵文化,其根源就在于南迁的大批士人和百姓在此生息建设。从宋代开始,吉安逐渐成为江西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庐陵文化的发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科举兴盛,文教繁荣。 有学者统计,两宋三百年间举行过118榜常科考试,参与文武两科考核的进士多达十一万人,是唐朝的10倍以上。到了明代,虽然进士人数只有24000多,但是江南地区的科考成就达到史上最高。
那么吉安地区的考生有多么厉害呢?两宋时期,江西共考取进士5238名,吉州就有959名,约占江西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而北宋时期的全国的州府单位在500个左右。吉安籍的宰相就有三位:刘沆、周必大,还有大家熟知的文天祥。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吉安籍的进士是全国最多的,而状元数量 (19名,一说21名) 仅次于苏州 (24名,一说54名) 。
吉安当地甚至流传了一些形容科举盛况的“段子”,如“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
宋代科举考试现场。来源/网络 吉安是朝廷崇儒重教国策的一个缩影。宋代,以吉州知州李宽为代表的主政吉安地区的官员们,主持创建了州学、官学和39所书院,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鹭洲书院。
白鹭洲书院。来源/网络 吉安培养出这么多讲求忠义节气的英雄与人才,形成了浓厚的忠君爱国、好学修德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风貌。
第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独树一帜。 南朝陈时期,吉安人民就为陈霸先建立帝业提供了50万石军粮,平均一人贡献90公斤。之后历朝历代,吉泰平原乃至周边的丘陵地区,都被开发成良田。黄庭坚在泰和县令任上,曾作诗十余首以夸赞吉州农耕的发达。根据北宋时期泰和人曾安止撰写的《禾谱》记载,当时吉州地区就已经有了50多个水稻品种。苏东坡被贬岭南时路过此地,还创作了一首《秧马歌》放在《禾谱》书末,后来被曾安止的侄孙曾之谨整理配套送给了大诗人陆游。吉安地区古代农业的发达,农业科学的发展程度可见一斑。
古代吉安地区的制瓷、造纸、造船、漆器等手工业较为发达,其中尤以吉州窑陶瓷文化为代表。除了制瓷业之外,倚靠赣江的吉安也在政府的组织下,建造了许多性能好、航行稳的航船,为南北水道的通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吉州窑树叶盏。来源/网络 吉安同赣江流域的其他城市一起,形成了江右商帮群体。它虽然没有后来的徽商和晋商群体有名,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江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手工业的兴旺。在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包括吉安人在内的大批江西民众向西迁移到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推动了商贸的发达。大批江西商人“负贩经营”和“挟技经营”,以中小商贩为主体,在外地组建了庐陵会馆等江右商帮会馆,奉行“孝、悌、忠、义”的四字箴言,这也是吉安地区长期以来的儒家思想教化的结果。
第三,形成了赣派的建筑文化和宗教文化。庐陵文化是江西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赣派建筑和宗教文化是庐陵文化的重要体现。到吉安旅游,最有看点的一类景点就是赣文化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和县沿溪镇的江畔古村建筑群。它建于宋真宗年间,其民居往往背山近水,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多采用马头墙样式,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还有钓源古村、渼陂古村、燕坊古村等颇具名气和魅力的赣派建筑群。在这些古村落里,你不仅可以饱览江西古建筑的精华,还可以窥见江右商帮的传奇故事。
请横屏观看↓↓↓ 燕坊古村。摄/千百度摄影工作室,来源/图虫·创意 第四,诞生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 庐陵文化兴盛的直接结果,就是从这里走出去了一批在历史上响当当的文化名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主政朝堂手握大权,有心改革朝政却接连被诬遭贬,以一篇《醉翁亭记》聊表心意。他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以文坛领袖身份引领北宋的文风改革,却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助力其成为两宋文人的巅峰与标杆——
欧阳修。来源/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他出生便深切感受靖康之耻,进士及第而常思报国雪耻,以一篇《海鰌赋》大抒破金人之快意。他刚正敢言,言辞恳切,针砭时弊,却不为朝廷重用,多次遭贬以至对朝堂心灰意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以“诚斋体”诗风流传于世——
杨万里(1127—1206)。来源/网络 他身负天才之学,为一时之星,却为权臣贾似道所贬斥沉浮。面对元军的大举进犯,他主动招兵勤王,坚持抵抗,屡败屡战,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坚守对大宋的最后一份忠心与勇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后世无数人景仰的节义典范——
文天祥(1236—1283)。来源/网络 他自幼有“神童”之称,科考“一门三进士”而进入朝堂,为明太祖朱元璋赏识器重。明成祖朱棣即位,他成为文渊阁七大臣之首,明代第一任内阁首辅,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功勋卓著。却因卷入储位之争和触犯权贵而获罪下狱,为纪纲所害,令人扼腕叹息——
解缙(1369—1415)。来源/网络 他在吉安当过官,从贵州龙场驿丞改任庐陵知县时,常与当地欧阳德、罗洪先等名士大儒前往青原山讲授“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心学,并由此组建了传授阳明心学的青原会馆。心学与儒学“相映成趣”,对吉安的儒学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阳明(1472—1529)。来源/网络 苏东坡的那句“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应当不仅是在表示庐陵的景色可以与苏州相提并论,同时也是在赞扬庐陵文化仅次于苏州这种人文盛地吧。山清水秀,人才辈出,“金庐陵”确实名不虚传。
十万工农下吉安 作为中国工农革命永远的图腾地,井冈山是每一个接受过红色教育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但知道井冈山在今天吉安市的人并不是很多,知道当年工农红军为何要选择井冈山的人就更少了。
井冈山。摄影/庐陵闲客,来源/图虫创意 1927年8月1日,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发动南昌起义后,往南方进行战略转移。同时,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受挫,决定转向国民党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在进行了综合的考察与计划后,起义部队决定转移至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
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其一,井冈山的地理位置合适。它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部的湘赣通道附近,地势险要,森林茂密,易守难攻。它左通湖南酃县,右接江西宁冈、遂川、永新三县,可以随时进行战略转移。
其二,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北伐战争时期,井冈山附近的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组织和农民自卫武装,群众的革命热情较高,能够为起义部队提供良好的补给条件。附近的王佐、袁文才等武装势力,也可以争取成为起义部队的援军。
其三,国民党的主力集中在江西和湖南北部大中城市,在井冈山的农村地区力量薄弱,便于起义部队养精蓄锐,以待再战,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来源/网络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说服王佐和袁文才加入起义队伍,正式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在永新县实行了“三湾改编”,对起义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和士兵委员会,遵循“官兵平等”的原则。随后在酃县水口村招募了一批新党员,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政策,迅速恢复在之前被国民党破坏的各地县委等党组织。之后,又在遂川县整顿红军队伍,实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逐渐建立起一支坚持信仰、军纪严明、勇敢无畏的工农革命军。
1928年初,工农革命军采用“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并实行了优待俘虏的政策,成功瓦解了江西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进剿,初步检验了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的强大战力。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正式会师,合并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教导大队队长,共辖六个团。随后在中共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当选为第四军军委书记,并进一步改编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中国“红军”便由此得来。
井冈山。来源/图虫创意 鉴于工农革命军在一次次胜利中不断壮大,毛泽东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统一了根据地的思想。大会决定在宁冈茅坪建立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由袁文才任主席,在各县、区、乡工农兵政府都成立土地委员会小组,领导土地革命。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五军,也从湘鄂赣边界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于同年12月与朱毛红军会师,使得井冈山地区的红军队伍增加到近6000人。
井冈山会师前后形势图。来源/网络 国民党当局面对燎原的星星之火,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经济封锁的办法,使得井冈山地区的经济形势恶化,人民生活困苦。蒋介石于1929年1月下令湖南和江西两省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会剿”,以湖南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湖南军阀何健和江西军阀金汉鼎为副总指挥,调集湘赣两军6个旅共三万余人进犯井冈山。
鉴于敌强我弱,井冈山地区难以固守,毛泽东在宁冈县柏路村主持了前委、特委和各军团军委等组成的联席会议,决定传达中共六大的决议,采取“攻势的防御”方针,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3600余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将围攻井冈山的敌军力量分散至赣南地区,并沿途发布布告,传达红军政策与精神,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红军队伍。
彭德怀按照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的指示,率部从井冈山主峰突围而出,攻占井冈山的国民党军对当地革命群众展开残酷的屠杀报复。不过仅过三个月,彭德怀和滕代远就率领红五军重新杀回湘赣边界,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也在井冈山地区继续游击转战。同年5月,中共赣西特委在东固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改组了赣西特委,又于8月成立了吉安城区区委。建立了吉安、吉水、泰和、万安四个县委,新余、峡江、安福、袁州四个特支,发展了3000多名党员。
当时在上海的中央受苏联经验影响,认为红军应当及时攻取大中城市,因此多次命令红军要进攻城市。攻打南昌和长沙这样大城市的条件不具备,而地理位置优越的吉安县 (今吉安市吉州区) 便成为了攻取目标。
中共赣西特委从1929年10月开始,组建赣西红军总司令部,组织红军部队和工农群众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先后“九打吉安”。前五次军事行动主要是扫清吉安外围之敌和做好攻城准备,第六次攻打对方工事不力而退出,第七次还是因守军守备严密而不克,第八次取得了一定战果,将吉安围作孤城,第九次在充分准备下,红军和十万赤卫队终于攻下了吉安城。毛泽东进入吉安城,挥毫写下《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称赞“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壮举。
“九打吉安”雕像群。来源/网络 朱德、毛泽东和陈毅在之前已经率领红四军转战到了赣南的瑞金一带,建立起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攻取吉安以及周边的一些县是赣西南革命战果扩大的体现。但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却因王佐和袁文才被当成“土匪头目”被省委错杀,导致被国民党军最终攻陷。此后,工农红军在吉安地区与敌周旋4年,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
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如今的吉安市范围内奠定了根基,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吉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吉安曾经有多么辉煌,后来就有多可惜。从太平天国运动到军阀混战,到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央苏区、血腥报复苏区民众,再到抗日战争遭遇日寇的侵略屠杀,以吉安为代表的整个江西省,千年来礼乐钟鸣、安定祥和的文化盛地,在近代连遭战火摧残,许多千百年留存下来的人文精华毁于一旦。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人民终于恢复了往日和平安宁的环境。但是,由于全国铁路和公路网的兴建,其在古代水路枢纽的交通地位迅速下降,失去了往日的经济文化优势,变为一个不太起眼的省界地级市。
吉安市地图。来源/网络 但是,吉安依旧是江西省的优秀代表。江西省第一任省委书记陈正人就是吉安遂川人,他是从吉安地区和江西省的红色革命当中走出来的。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吉安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和鱼米之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9651万元增长到382亿元,粮食产量也到了1949年的9.1倍。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42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31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529元增加到2018年的3469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40元增长到2018年的13820元。2020年,吉安全市完成脱贫摘帽工作。21世纪的前20年,吉安的GDP长期排在全省第六名,看起来处于中规中矩的水平,实际上说明吉安的发展在江西省内并未掉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现在,吉安的庐陵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充分发扬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吉安当地的人杰与英雄们的事迹与精神,在吉安人民中起到了很强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如此看来,被网友们戏称为“阿卡林省”江西,在古代,它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在近代,它引领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潮。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近代红色革命摇篮的地位,江西吉安恢复往日风采指日可待。
井冈山上的红火炬。摄影/酒红色的海,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余之祯,王时愧等纂修;《吉安府志》
戴彪著:《吉安红色记忆》
陈阜东著:《吉安宰相》
丁仁祥,李梦星等著:《吉安:红色记忆·绿色生态·古色人文》
舒醒著:《江西红色文化》
郑立勇:《明代吉安府科第状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