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首诗,读懂这首诗,你就读懂他的一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03:59: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首诗,读懂这首诗,你就读懂他的一生                                                       

2021-05-07 21:23                    
                          

“绝命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的最后一首诗,例如李白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而最令我感慨的当属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首诗,读懂这首诗,你就读懂他的一生。

这首诗名为《自题金山画像》,全文如下: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写于苏轼去世的前两个月,此时的他已是花甲之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看到自己的画像,回想一生的起起落落,一时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这首最伤感的诗,最后六字道尽平生坎坷

诗歌开头两句极写自己此时垂垂老矣的状态:他的心已经像那烧成灰的木头,波澜不惊,再不为外物所动;他的身体就像系缆绳的小船,漂泊不定。

“心如死灰”似乎和一向豁达豪迈的苏轼不搭边,然而若能了解他这一生的经历,也许就不难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了。

苏轼也曾有豪情壮志,可是他这一生屡遭贬谪,纵有万般报国激情,到了风烛残年之时,也已消散殆尽。

走到生命尽头的他已无欲无求,就像他给儿子苏过写的那首诗“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而“不系之舟”正是他晚年漂泊异乡的真实写照,一种羁旅的伤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两句是自问自答,最后六字道尽平生坎坷

他对着自己的画像问道:“你这一生的功业有哪些呢?”

答道:“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这一生曾官至龙图阁学士、礼部尚书,也曾在密州、徐州、杭州任职,特别是杭州,他曾两度任职,还修建了苏堤。

可是说到平生功业,他却不提出任礼部尚书,也不提杭州,而是以“黄州惠州儋州”,概括一生,读来令人伤感,因为这三个地方正是他的贬谪之地。

他在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个没有实权的闲职。

这对正值壮年,又有满腔抱负的苏轼而言,是何等大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消沉,反而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激励了无数身处逆境之人。

后来宋哲宗继位后,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等旧党,苏轼也因此东山再起,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可是好景不长,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旧党因此被打压,苏轼被贬到了惠州。

惠州便是岭南一带,《史记》曾言“岭南卑湿,丈夫早夭”,对于唐宋人来说,被贬谪到瘴气横行的岭南,是极痛苦的事,很可能就是一去不返了。

当年宋之问就曾被贬岭南,不到半年便偷跑回京城。

而苏轼呢?到了岭南,依然不改吃货本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他好不容易适应了岭南的生活,一纸诏书又将他送到了更偏远的儋州,就是我们如今的海南。

在宋朝,流放海南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惩罚。可是62岁的苏轼沦落海岛,依然不改豁达本性,“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一直到了宋徽宗继位,苏轼才被赦免,北上归家。

他这一生大起大落,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一直是那个天性豪放的苏轼。

这首绝命诗语带诙谐,概括了他一生的悲惨遭遇,引起了千古共鸣,读来令人伤感。

不知你还喜欢哪些绝命诗,欢迎一起来分享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0:03 , Processed in 0.0076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