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国后周总理接见张恨水,见他衣着寒酸,张恨水:这是毛主席送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06:30: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建国后周总理接见张恨水,见他衣着寒酸,张恨水:这是毛主席送的                                                         2021-05-19 17:39                    

                          

引言

身为中国作家,一生能够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亲自接见,算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而民国才子张恨水曾经受到主席多次接见,在文坛上被传为佳话,成为美谈。

图|张恨水在读书

一、外界不曾透露的一次会面 张恨水,原名叫张心远,是安徽潜山人,通俗小说的领军人物,也是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中长篇小说,成就颇丰。
至于张恨水与毛泽东之间的交往,早在1925到1926年便已经开始了。
根据张恨水后人回忆:张恨水这时正在成舍我所创办的《世界日报》和《世界晚报》这两家报纸的主编和主笔。
而张恨水此时所撰写的《春明外史》已叫响北平,收入颇丰,租了北京未英胡同30号的大院子,前后五进,几十间房,院落也挺大。
根据张恨水的儿子张正回忆:
  当时家中最大院落中,兄弟们还可以在家踢足球。当时在这个院子中居住,除了张恨水一家人之外,还有张恨水的母亲、两个兄弟、弟媳、侄儿侄女等23口人,全家人都靠着他的稿费生活。

图|张恨水照片

中院是张恨水的书房,院落中还有一颗年岁200多年的槐树。每到夏天的晚上,一家人都会在树下乘凉聊天。
一天下午,家里突然有人敲门,家人报告说:“此人此前没见过,声称要拜访张恨水。”
张恨水一脸疑惑地迎出来,只见身材魁梧,方面大眼,最显眼的是唇下偏右处有一颗豆大的黑痣,听说话是湖南口音。
张恨水与他寒暄之后,在书房中,两人谈了很长时间。
晚上,张恨水照常来到母亲房间说话。这天,他小心翼翼地对母亲说:“妈,你知道今天谁来了吗”
母亲反问:“谁呀?”
张恨水悄声说:“这个人是毛润之,是共产党中非常有名的大人物。”
这是毛泽东与张恨水的第一次见面,很多人鲜为人知。
建国以后,张恨水的子女曾专门就毛泽东访问未英胡同一事求证张恨水,张恨水明确回答有这件事,由于国共两党的你死我活的残酷政治军事斗争,故而对毛泽东来访这件事,张恨水是刻骨难忘。

图|毛泽东照片

问到毛泽东当时同他谈了些什么,张恨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主席说的是关于爱情的问题。”
张恨水对不愿意和家人以及外界谈论此事,也不愿意多讲,只是将这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藏在心底。于是,这次重要的会面便尘封在历史中,长达70年。
直到上世纪末,张恨水的子女们才将这件事正式披露。对于此事,张恨水不愿意多提,究竟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是局外之人是不懂的。
但是从他叙述和毛泽东交往过程中的用词变化和叙述来看,也可以隐约猜出一点端倪。更何况毛泽东在延安对埃德加·斯诺提到过梁启超、陈独秀、胡适对他的影响。
可是毛泽东却对 1925、1926 年之交拜访张恨水一事讳莫如深,从不着任何痕迹。张恨水是个聪明人,到哪座山,唱什么歌,岂有不懂之理。
二、张恨水帮助毛泽东出版《沁园春.雪》 第一次会见结束后,两人之间的交往远没有结束。
1944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接见中外记者团的时候,毛泽东特意和张恨水朋友赵超构了解他的近况。
毛泽东由衷感叹:“张恨水的这篇《水浒新传》写的很好嘛,梁山好汉抗金,共产党抗日。”

图|张恨水照片

毛泽东还请赵超构转告张恨水转达他的问候,还希望他能来延安看一看。由于种种原因,张恨水一直没能成行,这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1945年,日本方面宣布无条件投降,毛主席率领中央代表团来到重庆后,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重庆期间,毛泽东与《新民报》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会见,其中就有张恨水。
同年11月,张恨水正在报社编稿。一位熟人给他带来一首词。张恨水接在手里,见题目是《沁园春.雪》便默默读起来。
刚读完上阙,张恨水便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诵起来。他对这首词其中磅礴的气势给打动了,读完连声称赞:“真是好词,宋朝豪放派坛主苏轼也应该让位于这个作者了。”
送稿人告知张恨水作者是毛润之后,他不由得震惊了,还说:“没想到他的词作这么好。”他本来还想说这首词有帝王之气,但碍于办公室里人多口杂,就没有直接说出口。
送稿人说:“毛润之先生将这首词称之为是游戏之作,很乐意的在贵报首刊,希望你也能和一首。”

图|毛泽东所著《沁园春.雪》

张恨水对这首词很喜欢,但他深知这首词的不一般,也清楚是不能随意附和的,便婉言拒绝:“毛润之先生这首词实在是气势磅礴,鄙人实在是自叹不如,不能和,但对于《新民报》发表是很乐意的。”
这首词1945年11月14日刊发在《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上,第二天《新华日报》亦发表了,编者按语上夸赞道:
  毛润之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派之大,乃不可及。据氏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张恨水冒着巨大的风险,将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发表,在重庆引发了很大的轰动,大街小巷争先传诵着这首词。
不几天,送词稿的先生来对他说:毛先生想和您谈谈,他要单独召见您。
张恨水自从读了毛泽东的这首词,毛泽东在他心里已经不只是一位简单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心中更多了一份钦佩。
听到毛泽东约见自己,他又惊又喜,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在哪里?”
“现在怎么样?我送您去。”
“好!”

图|张恨水照片

三、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接见张恨水都说了什么? 这天毛主席早等在会客室里了。他一进门,毛主席就迎上来,把手伸给他说:“张先生,欢迎您。”
他拉着张恨水的手,把他领到一张木沙发上请他坐下,隔着茶几,毛主席坐在对面的那张木沙发上,两人细细聊着。
他们围绕爱情小说以及张恨水笔名等话题,兴致勃勃地谈了两个多小时。毛泽东还关切地询问了张恨水的生活情况,并对他的工作表示鼓励和肯定。
时隔多年相见,毛泽东关心地问:“张先生的生活近年来还可好?”
张恨水回答:“还可以,谢谢主席关心,我很好,倒是主席以民族事业为重,有大智大勇,不计前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亲自来到重庆,全国人民无一不感慨,我们国家有希望了!”
毛泽东对于张恨水撰写的抗战小说《八十一梦》等文章很是欣赏,也欣赏他的民族大义。
张恨水也对毛泽东很是欣赏,毛泽东听完连忙推辞说:“这么说真的是不敢当,我们共产党一向主张和平。就像先生小说中写的那样,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鬼魅魍魉。这么多年来,中华大地,战火频仍,弹痕累累,哀鸿遍野,黎民菜色。尽罹倒悬之苦的人民无有一日不期望和平哇!"

图|张恨水年轻时期的照片

说到此,毛泽东使劲将手中的烟蒂摁灭。
“过去,我们和蒋先生打了几年仗蒋先生把我们从江西送到了陕西。后来,日本人的枪炮,又帮助我们握了手,所谓兄弟睨于墙,外御其侮嘛。”
接着,毛泽东又说:“现在日本投降了,我们不想,也不能再打下去了,这是大家的意愿,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意愿。孔夫子说,和为贵,我们就是为了和平而来,我们愿以自己诚心诚意的行动为实现和平建立新中国的光明前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张恨水频频点头。毛泽东微微一笑,接着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事物的发展并非那么简单。和平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共双方的一致努力,也需要各党派、各界人士,共同携手,为反对战争,争取和平而做出不懈的奋斗。”
在谈到小说创作时,毛泽东风趣地对张恨水说:“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位绰号叫袁大胡子(即国文教员袁吉六的先生),曾嘲笑我的作文,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今天遇到了张先生,我可是小巫见大巫了哟。”
张恨水谦逊道:“毛先生雄才大略,大笔如椽,我们这些小说家哪敢同您相比,真真是惭愧。就像别人批评的那样,我的作品还是脂粉气浓了一些。”

图|张恨水一家人

毛泽东连忙摆手说:“脂粉气多一些也没什么不好,我看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脂粉气也很浓,但他我的作品不是照样让我们拜读嘛。我认为文学作品究竟是好是坏,不在于题材好坏,关键在于作品是否刻画了社会的事和人,能否反应社会上的矛盾斗争。”
听了毛泽东的一席话,张恨水若有所思地点头回应。
四、毛泽东赠给张恨水红枣、一袋小米、一段呢子衣料 一向对别人姓名怀有特别兴趣的毛泽东开口问道:“张先生,恨水想来是您的笔名吧?这两个字很有味道,但不知有何出处,愿闻其详。”
张恨水欠身答道:“我原名张心远,张恨水确系我的笔名。我17岁那年在苏州一所学校读书,在尝试写两个短篇小说给《小说月报》投寄,在署名的时候便是取自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当中的“人生长恨水长东”截取“恨水”两字作为笔名。”

图|张恨水与妻子合照

他又继续解释:“因为那个时候,我有感于流光飞逝,人生苦短,觉得人生天地间,当思奋发进取,有所作为,决不能虚度年华,蹉跎岁月,到头来作悔恨终生的白发之叹。我当初取恨水二字作笔名,便是此意,无非用以自勉。”
毛泽东听了点头说道:
  “李后主其词乃哀怨凄凉之作,先生竟从中悟出如此新意,可敬可佩!而且,先生多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亦堪可欣慰广”。
毛泽东还说:“我以前也有很多笔名,但远远没有先生的名字寓意隽永,例如我之前常用的润之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师时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取的。”
毛泽东回忆道:
  有一次,我在给杨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学任,杨先生问我何故?我说学一学梁任公,杨先生便给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要我读。我反复阅读后,觉得清代湘军将领胡林翼确实值得学习,胡字润之,我就改为学润。杨先生对我说:司马长卿让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林翼,就干脆改成润芝吧。以后,我的师长和好友大多都叫我润之。”

图|杨昌济与毛泽东

接着,毛泽东询问了张恨水先生在重庆《新民报》工作、生活情况和今后的创作打算,张恨水先生都一一作了回答。
最后,毛泽东谈起了日本投降后的国内时局,鼓励张恨水先生为国家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新的努力,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张恨水致力于抗战事业,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起身告辞之际,毛主席特意拿出自己从陕北带来的红枣、一袋小米、一段延安自制的呢子衣料,送给张恨作为纪念。
毛泽东解释:“我清楚张先生的生活比较拮据,这几样东西不是很贵重,就算是我们的一些心意,先生一定要收下。”
毛泽东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谈古论今的渊博知识,张恨水心中很是感动。
毛泽东的约见,张恨水终生难忘,也使他更深切地感到了中国共产党是切切实实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是值得信赖的党。

图|张恨水一家人

回到家中,全家人围在桌子旁喝粥时的时候,张恨水很有感触地说:“毛润之先生不仅知识渊博,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呢。”
事后,张恨水先生用毛泽东送他的呢料做了套中山装,一直穿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张恨水一生信奉“君子不党”,从来没有同任何政党产生联系。
当陈立夫得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张恨水礼遇有加,愤怒的对部下们埋怨:“怎么连张恨水也被共产党拉去统战了。”
五、张恨水大病初愈,毛泽东特意关照 1948年后,张恨水由于常年奔波劳碌患上脑溢血,一度失去了语言能力和记忆力。还是在妻子的精心照顾下,张恨水才慢慢好转起来。
为了治病,张恨水生活很拮据,家里的房产几乎都变卖了个精光。但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张恨水并没有同政府求助。
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没有当上大官,其作品很多都不能出版和发表了。他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为了生活,张恨水只能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海外的报刊发表。对于大陆的读者来说,张恨水似乎已经消失无影了。
建国之后,张恨水虽然没有单独和毛泽东交谈,但是在文代会和政协会议上也与毛泽东有过交集和谈话。
为了感激毛泽东的知遇之恩,表达对延安精神的崇敬,张恨水每次参加文代会和政协会议,都穿着毛泽东送的毛呢料制成的中山装。
1950年,张恨水参加老作家座谈会,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亲切接待。张恨水一如既往地穿上这身中山装前往,这身衣服穿了多年,原来的颜色也掉了,他便改染成藏青色。

图|作家张恨水在工作

在门口迎接客人的周恩来总理看到了张恨水,上前握手,问候他的工作及病情状况。
无意间,周恩来敏锐的目光到了张恨水这身有些寒酸的衣着上,问道:“张先生近来是否生活有困难?”
张恨水愣了愣,不明白总理为什么突然间问这个问题。直到他看见总理的眼神一直盯着自己这身衣服,内心才恍然大悟。
张恨水慌张地解释说:“原来总理是看见了我这身衣服呀!总理还记得1945年在重庆,毛主席送我的延安的粗呢吗?这就是用那块呢料做的。”

图|毛泽东与周恩来在一起

接着,张恨水说:“难怪总理认不出它,因为这件衣服褪色了,所以我把它染成了现在的样子。至于我的生活,我有固定的收入和重印费。政府对我很照顾,我很好。总理不需要担心,我的生活完全没有问题。”
周恩来一听哈哈大笑:“不错不错,你把颜色改了改,我还真没认出来。好啊,单单从这一点看来,张先生你没有忘旧哇!”
毛主席来到张恨水面前时,看见了他穿的是延安粗呢制作的中山装,毛主席连忙关心道:“最近的生活怎样,有没有困难?”
张恨水连忙摆手说:“主席,我没有困难。”
细心的毛泽早已得知张恨水的境况,关心道:“久病之后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张恨水连声拒绝。
见张恨水拒绝帮助,毛泽东便在会后同周总理交代,解决张恨水的生活问题。
几天后,周恩来托周扬来到张恨水家中拜访,对他说:“根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政府决定每个月决定每月给您发放300元薪资。”

图|毛泽东接见张恨水

张恨水见政府和主席对自己如此照顾,但他坚持自己无功不受禄,要继续为政府发光发热。
周扬将张恨水的请求反馈给主席后,毛泽东决定将他安排到北京市文联、中央文史馆、文化部艺术局等单位兼职。
1955年春节,中央举行全国政协团拜会,毛泽东又特意接见了张恨水,还关切地问:“为什么近年来不见你的新作品呢?”
张恨水诚恳地说:“一是因为我病了好长时间,二是因为对工农兵的生活不是很熟悉,要写他们恐怕有些难度。”
1956年,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召开,张恨水也在其中,又一次与毛主席相见。当茅盾和毛泽东作介绍:“这是张恨水...”
话还没落音,毛泽东连忙说:“我当然记得,我们可是多年来的老朋友,我自己也是他作品的读者呢。”
茅盾又介绍:“xx都是他的作品。”
张恨水连忙和毛泽东和茅盾解释:“这些都是伪书,《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才是我的作品。”

图|张恨水雕像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张恨水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直到1967年,张恨水离开人世,享年72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7 06:09 , Processed in 0.0086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