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里有两篇奇文《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细品不简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05:56: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里有两篇奇文《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细品不简单                                                         2021-05-28 07:15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因此,怀古只是手段,伤今才是目的。

由于这类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更容易营造出一种丝毫没有干涉当朝之假象,这对于“甄士隐”的《红楼梦》来说,确实是种相当不错的选择,因此,作者也常常在文本中运用这种手段。

第七十八回的《姽婳词》“以宝玉古歌为主,以贾兰、贾环诗绝为宾”(第七十八回回前总批),而第十六回脂批指出:“凡用宝玉收拾,俱是大关键”,因此,宝玉所作的古歌《姽婳词》(下简称《姽婳词》),正是由宝玉“收拾”的“大关键”。

《姽婳词》一段,给人一种仿佛横生波澜、节外生枝的感觉,宝玉吊晴雯扑了个空,回来就被叫去作吊林四娘的诗,即《姽婳词》,接下来连过渡的文字也没有,作者马上让他撰写关于晴雯的祭文一一《芙蓉女儿诔》,显然这一切深藏着作者的苦心一一通过所谓感怀前代旧事的《姽婳词》来暗示《芙蓉女儿诔》中所隐含的政治寄托[注1]。

脂砚斋也在该回回末总批中指出“《姽婳词》一段与前后文似断似连,如罗浮二山,烟雨为连合,时有精气来往”,因此,《姽婳词》中的林四娘,与前后文的晴雯相呼应,两人是相互联通的。

《芙蓉女儿诔》哀悼的当然是夭亡的晴雯,但也可以说是哀悼慷慨赴难的林四娘,而《芙蓉女儿诔》,脂批指出:“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因此,虽说是当朝褒奖前代“风流隽逸,忠义慷慨”的林四娘,但《姽婳词》的深意与第五十回黛玉所制的春灯谜类似,也是暗写今之“大关键”的林黛玉。

林四娘为了酬报恒王之德,与“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英勇作战,壮烈捐躯。脂砚斋指出“妙!赤眉、黄巾两时之事,今合而为一,盖云不过是此等众类,非特历历指明某赤某黄,若云不合两用,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显然,脂砚斋也是在暗示,写林四娘并不是为了写历史,而是借史讽今,之所以这样做,是“为混人也”,即为了避免“文字狱”。

“写假则知真”(第二回脂批)的文本中,正统与非正统之争暗潮汹涌,以废太子胤礽为正统,以雍乾为非正统。恒王,即永恒之王,在以胤礽为正统的文本中,暗指胤礽。

恒王出镇青州,文本中的地名大都独具寓意,如脂砚斋对“孙绍祖,大同人氏”批道:“设云大概相同也,若必云真大同府,则呆”,因此,此处“青州”,不能理解为山东青州,此处“青州”是以小喻大,小“青州”“大概相同”于“清”,就如同金陵隐指清一样,脂砚斋当然不能对此作明确的揭示。

林黛玉等一干风流冤孽登场时,已是正统式微而非正统甚嚣尘上之末世,此时胤礽已死。现存的脂评本中,十二钗正册关于林黛玉的画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另一种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如果是“两株枯木”,与“密”之女儿(风月宝鉴正面的贾敏女儿)林黛玉所隐喻的家国政治之“密”相合,因为胤礽是康熙帝的二儿子。

如果是"四株枯木”,暗示林黛玉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与"四”有关的枯萎的时代,因为不论是胤禛(雍正),还是弘历(乾隆),登基前都是皇四子。枯萎的时代,又与十二钗又副册中晴雯的画一一“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相对应。

末世登场的“梦政密”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四”时代的女子,即林四娘。《姽婳词》中,以贼众“颇有诡谲智术”,来反衬林四娘"风流俊逸、忠义慷慨”,即暗示这种非正统性与正统性。

“明年流寇走山东,強呑虎豹势如蜂”,“明”与黛玉之母“敏”读音相近,根据第二回“贾雨村言”,当念作“密”。虎豹是自然界的王者,怎么会被蜂强吞呢?第七回回前总批中,脂砚斋有“正强忽弱谁明?”句,而该回正是第一次介绍秦可卿的来历,秦可卿隐指废太子胤礽,他早早便被立为太子,而且当了三十七年左右,强大到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必将是大清江山的未来统治者,但结局却是不显山不露水、似乎一直都很弱小的胤禛登基,而他只能在幽禁中了却余生,甚至还被迫自缢身亡(文本是这样暗示的)。

“蜂”,与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将戴权引至脂批所谓“轩名可思”的"逗蜂轩”中的蜂相通,而戴权暗指雍正,作者显然暗示雍正就是令人讨厌的“蜂”[注2]。在“写假则知真”、“表里皆有喻”(脂批)的文本中,如“蜂”的流寇强呑“虎豹”,契合了康熙皇子夺嫡的过程和结局。

因此,这句诗的真实意思是,在一个本该属于“密”的正统年代里,象胤禛这样非正统的“蜂”,却强呑正统之“虎豹”胤礽,让“青州”(清)坠入非正统的黑暗年代。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天兵”即暗示王的正统性;“一战再战”,暗示“密”王两立两废;“不成功”则明示正统“虎豹”与非正统“蜂”之争的最终结果。“誓盟生死报前王”,“前王”,即意味二玉等一干风流冤孽下凡造历幻缘,已是正统只剩残影而非正统大肆横行的末世。

林四娘,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四”之时代里,与流寇之"四”,奋力博杀,不惜以死报答恒王,慷慨悲壮。“不期忠义明闺阁”,就是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以“梦政密”黛玉对“梦全密”宝玉生死不渝的爱情,暗喻对正统之“密”王忠贞不二的信仰[注3]。

《姽婳词》中“号令秦姬驱赵女”句,当与通部书中最明显的阋墙之争一一贾宝玉和贾环之争相联系。第二回,甄宝玉关于女儿的奇语妙论,脂砚斋的批语是"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闻。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言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而且,通部书中惯于“小题目”“寓大意”(第三十八回《薛衡芜讽和螃蟹咏》),因此,写嫡出贾宝玉和庶出贾环兄弟阋墙之争,其实也是暗写皇家内部主要是皇子之间的夺位之争[注4]。贾宝玉为首的“避秦之乱”大观园一派[注5],可称为秦可卿派或正秦派,相当于胤礽一派。

赵姨娘、贾环一派,可称为暴秦派,相当于雍正一派。“秦姬驱赵女”的结果,是起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嫡子贾宝玉落败,而庶子贾环小人得志,掌握荣国府大权。这在文本中是有暗示的,第七十五回赏中秋,贾赦激赏贾环诗作:“这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文本中,未来贾环将袭荣国一脉的爵位。

而贾赦字恩侯,其妻邢夫人,即刑之夫人,贾赦自然就是“假赦真刑寡恩”也。第七十六回,贾母提到贾敬已死两年多了,脂砚斋在此有条看似突兀的批语“不是算贾敬,却是算赦死期也。” 还有一条关于贾赦的脂批,在第三回,“这一句都是写贾赦,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

因此,贾赦在风月宝鉴的背面扮演类似于贾敬即雍正的角色,假仁义,真残酷,当然也可归入暴秦派,而他们针对的就是二老爷贾政和宝二爷贾宝玉。贾家“写假则知真”,而历史的结局众所周知,也是嫡子胤礽派一败涂地,庶子胤禛派大获全胜。

因此,《姽婳词》里隐藏着比托于胤礽的、关于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九十春光”,可以说,《姽婳词》就是关于正统与非正统之争下的风云激荡的清朝“九十春光”之诗史。既然《姽婳词》已经隐喻了清朝皇权之争,那么为何文本中还有“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纳,不及闺中林四娘。”之句?

我认为,或许作者有以下几个目的:

1、明修一个皇家的“栈道”,让诗中的“青州"看起来似乎只是山东青州,营造丝毫没有干涉朝廷庙堂之假象。

2、借盛赞林四娘英勇忠义,顺带讽刺雍乾两朝不忠不义、失德无能。

3、《姽婳词》中的结局与历史的最终结局相符,作者在相当程度上认为这是天意使然,而“天子”可暗指天意,正如第十三回秦可卿魂托王熙凤,对于“瞬息繁华、一时欢乐",脂砚斋对此批道"`瞬息繁华,一时欢乐’二语,可共天下有志事业功名者同来一哭。但天生人非无所为,遇机会成事业,留名于后世者,亦必有奇传奇遇,方能成不世之功。此亦皆苍天暗中辅助,虽有波澜,而无甚害,反觉其铮铮有声。其不成也,亦由天命。其奸人倾陷之计,亦非天命不能行。其繁华欢乐,亦自天命。人于其间,知天命而存好生之心,尽己力以周旋其间,不计其功之成与否,所谓心安而理尽,又何患乎?一时瞬息,随缘遇缘,乌乎不可!”既然天意如此,任何人也无能为力,因此,作者借贾宝玉之口感叹“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余意尚徬徨。”

4、有了这个暗喻天意的天子,同时也隐指皇家的贾府兄弟之间“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最终贾家一败涂地,即王朝终结,才有了逻辑的支持。

因此,林黛玉的《葬花吟》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不是无病呻吟;凹晶馆中秋联句,妙玉的“木怪虎狼蹲",也不是空穴来风。

哭泣的林黛玉,柔弱至极,又坚韧至极。在非正统主导的、布满荊棘的时代之路上,用一生的泪水,坚守不可能实现的正统残梦,“虽九死其犹未悔”,是“时不利兮骓不逝”却绝不轻言放弃的悲壮英雄。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36《不同的“黛玉”,相通的寓意 晴雯》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3《猫哭老鼠一一葬礼上的“雍正”》

注3、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34《宝黛之情,宝黛之病》

注4、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11《贾家一一既是曹家,又是皇家》

注5、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15《大观园一一正统之象征》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6-22 05:04:21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1:10 , Processed in 0.0084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