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寸土不让,公开下发屠日令,见到日本人就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05:20: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寸土不让,公开下发屠日令,见到日本人就杀                                                         2021-06-11 13:55                    
                             

这个中国男人寸土不让,公开下发“屠日令”:见到日本人就杀

中国历代王朝崩溃前后,通常会有一段军阀割据的时期,这些军人政权十分重视武力,有的兴起于草莽,往往会根据个人好恶,做出一些让民众拍手称快,激励人心的举措,尽皆这些举措从政治、外交上来看,并不符合他的根本利益。北洋时期的张作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俄罗斯借口清剿团匪,占领中国东北,盛京将军增祺逃亡,张作霖组建了不受俄罗斯、清帝国统辖的保安队,成为土匪。但保安队不敌俄军,张作霖逃亡八角台兴办团练,后来接受招安,成为清军管带。

促成张作霖和日本人接触的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这场战争通常被中国人解读为“俄、日争夺中国东北权益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而清帝国则无耻宣布中立。

事实上,有许多清军为日本效力,和沙俄对抗,这是战后中国能够收回东北的原因之一,张作霖、吴佩孚都在其中,张作霖在接受日军招募时,曾坦言对日本有极大好感。但是,日本人驱逐俄国,并不是为了“日清友好”,反抗西方侵略,而是为了自己吞并东北。日本人比俄罗斯人更加贪婪,他们甚至想要征服整个中国,进而染指世界: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是日本帝国存亡上的必要大事。

而张作霖本人有着统一中国,“称皇称帝”的野心,他甚至提前做好了新款龙袍。但张勋复辟失败后,老辣的张作霖迅速看出,中国已经很难恢复帝制了,从此再未提过“称帝”,而是兴办了更多的新式学堂,引进西方思想,培育西式人才。

日本想要吞并中国,征服世界,张作霖则想统一全国,振兴华夏。双方的矛盾不断加深,张作霖的对日态度也渐渐发生了转变。但由于清帝国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张作霖不得不承认,那些清帝国曾授予日本的种种特权,以免最终“被门户开放”——沦为所有列强的经济附庸。

于是,奉系与日本的明争暗斗日趋激烈,逐渐表面化、公开化。张作霖在视察讲武台,向军校学生发表讲话时,甚至当着诸多日本军事顾问的面,公开宣称:“大家学好本事,将来跟我打日本鬼子。”

张作霖的“屠日令”,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出的。

事件的起因是日军杀死了一名奉军士兵,张作霖交涉时,日本领事不但包庇凶手,还只填写了一张5000元的关东券的支票,作为象征性的赔偿。

张作霖回来后,立刻下令:全军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杀。当时正值半夜,奉军杀了两个日本人。日本领事急忙找到张作霖质询,张作霖随即交还了日本领事给的支票,另外又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作为赔偿。

不仅如此,张作霖更是在执掌东北期间,借由各种时机,向日本公开表示,休想染指中国东北的一草一木。

一次,日本军事顾问本庄繁回国省亲,临行前向张作霖讨要纪念品。张作霖起先赠送珍宝古玩,但被本庄拒绝,他要求张作霖的亲笔书法。

张作霖出身草莽,这一要求实质上是想让他当众出丑。张作霖自然明白本庄的用意,借口公务繁忙将其打发后,让副官想好了词儿,自己又操练了数遍。

第二天本庄再来时,张作霖提笔写道:“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然后又写上落款“张作霖手墨”。但是,张作霖将这手墨两字,错写成了手黑。

这一错误自然瞒不过日本的中国通们,立刻引来了嘲笑,于是张作霖声称,这是“寸土不让”,不允许日本人带走中国的土,然后又在黑字下加了一点,以示补位,本庄繁只好悻悻地收下墨宝回国。

诚然,张作霖的“寸土不让”是灵光一闪,为挽回自己颜面所作的托辞。然而,若不是心系国家,时刻担忧日寇入侵,又怎能在急中生智之际,想到这一点呢?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张作霖的种种强硬态度,以及对日本人的阳奉阴违,导致了日本人对他渐渐失去耐心。

1928年,北伐军在山东击败奉军,张作霖眼见大势已去,决定放弃北京,退保东北。日本人向张作霖发出最后通碟,试图在北洋政府仍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之际,解决所谓的“满蒙问题”,落实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各项特权。

此时的张作霖已经丧失了中原地区,军力大为削弱,但他仍旧拒绝了日本的要挟,最终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他乘坐火车退回东北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奉系由其子张学良继承。

而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后,奉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分裂,反日情绪甚至更加强烈,致使田中内阁倒台。此后日本忙于重组政府,无暇出兵,为东北军赢得了数年重整军力的时间。这也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残部能够依托长城,击退日寇入侵的关键因素之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18:31 , Processed in 0.00752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