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广战绩远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文人却爱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18:29: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广战绩远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文人却爱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2021-06-23 07:00                    
                          李广的战绩其实是乏善可陈的,但个人武力值却是当世排名第一。天下无双的成语最早是形容李广的,司马迁史记中曾载,李广之才,天下无双。汉文帝也曾亲口夸赞李广之勇,说他生不逢时,若追随高祖刘邦,早可封万户侯。时人也曾将他和项羽的武力值作比较,可见一斑,而且司马迁个人对项羽和李广评价颇高,史记中对二人描述作墨甚多,不吝赞美之词。司马迁和李广之孙李陵是同学,私交不错,对待长辈多些尊敬也无可厚非,所以后人最早能够了解李广的事迹的多出于对史记的解读。

其实现实的李广是有很多缺陷的,他身长九尺,双臂如猿,能开强弓硬弩,武力值不容怀疑。七国之乱时,首当前冲,最先夺得叛军军旗,勇冠三军。但他不该接受梁王印信,这犯了汉景帝的忌讳,在整个景帝时期,都不怎么受重用,政治职场上,他就是个小白。他任云中太守时,曾诱杀羌族数百降民,在道德层面上,他有点不仁义,晚年时见自己昔日小弟都封侯高就,他对自己杀降招祸,未积阴德,导致不能封妻荫子而时常自责。他赋闲时因受了看门小吏的羞辱,后得势却将其假公济私处死,这份胸怀担当和前人韩信和时人韩安国差太远了。

独论行军作战,他也是不称职的,作为一军统帅,他的部队纪律涣散,战斗力并不高,虽然他个人爱兵如子,论功所得赏赐皆与部下均分,在军中颇得军士敬仰,个人威望很高,但在排兵布阵、协同作战上却太Low了。每次作战,他都亲自冲锋陷阵,如果身为百夫长类军职,他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方面军统帅,史记中对他没有过多评价,最后因迷路而贻误战机才羞愤自杀。对这一段,史记中有意将事实归于客观想替他辩白,但同期霍去病万里奔袭却从不迷路。在他眼中,卫霍二人不过是扯着裙带关系的小白脸,但实际谋略上,他离二人差距太大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人为何后世那么受欢迎?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真实。细读史记,李广这个人物被塑造的非常饱满,满足了后人对于英雄的多数幻想,飞将军之名并非浪得虚名,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名号是尚武的匈奴人给的,不是贴金自封的。第二,政治需求。多数人以为后世君主为了树立典型,故意拨高他,其实还真不是的。李广是陇西人。传说老子出涵谷关后避居陇西,即现甘肃天水一带,其为李姓一脉远祖。传说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在野外遇一骑青牛老者对他赞许有嘉,并告诫他要以苍生为念,并许他万世基业。后来才知那骑青牛老者是道教老祖。这个传说我用脚趾想就知道是假的,李唐皇室为了粉饰自己篡位大隋,编的君权神授的故事,与什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什么踏巨人足迹而生周稷;什么刘季是赤帝之子斩杀白帝之子一样,都是骗人的鬼话。后来,李世民还煞有其事的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根据李唐皇室家谱记载,李渊是李广第二十几代子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是我们的瑰宝。现存大约四万三千余首,但其中居然有三百多首中提到或赞许李广的,原来诗人也是喜欢拍马屁的,虽然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但在展现自己抱负的同时,顺带给当朝皇帝的老祖宗润润色,何乐而不为。至少政审时就过关了,不会被当作针贬时政的反作而不能发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王昌龄的出塞中的一首,好多人都对该诗中的龙城飞将到底是谁争论不一。有的说,直捣龙城是卫青的壮举,李广根本没去过龙城。另有的说,飞将军是李广的名号,历史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叫的。我个人并不偏向于这首诗到底指谁,这更多的是展现诗人投笔从戎,愿意舍身报国的一种情怀!当时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件与这首诗背景暗合。大家还记得李广的孙子李陵吗?就是那个以五千步卒对抗八万匈奴骑兵,射杀三万,最后弹尽粮绝兵败被俘,投降匈奴的大汉将军。李陵降后,娶了匈奴女子,封了王。他的后人逐渐形成了一个部落。小时候看杨家将的故事,说杨业被辽兵围困后,饿了几天,最后撞死在李陵的墓碑上。评书小说是以二人当时情景相似,却不同的结局来衬托杨业,有拨高杨业的意思。其实,这是相当扯淡,杨业是在雁门关外战败身死,他的战场离李陵封地十万八千里。匈奴人肯定不会把李陵安排的离故土很近,这是常识。

且说,唐高宗时有个黠戛斯朝贡团不远万里来到长安请求归附,众所周知,西域各国多是碧眼黄须的白人,但这个使团的人虽深目高鼻,却是黑发黑瞳,他们自称和李唐皇室同出一脉,是李陵后裔,这是来攀亲的。当时大唐正是宇内一统,鼎峰强盛。如果是我们普通人肯定会想,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些穷亲戚六百多年不走动,等我大唐强大了,都想来攀附。但其实李治很有政治远见,并非完全是怕老婆的怂汉,他立马答应,并派使节回访,和黠戛斯结成联盟,还说,你们见外了,我们是兄弟血脉至亲,非同一般附庸关系。听到这里,我也笑了,且不说双方大约六百年没来往,各自和其他名族融合,(李唐皇室有较浓鲜卑血统,独孤,长孙都是鲜卑大姓,且是李唐皇后一族。)两家到底有多少相同DNA也未可知。终及大唐三百年,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的骨肉相残有七八起之多,李治的话又有多少可信度。黠戛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即现在吉尔吉斯斯坦。他的归附,可以使丝路畅通起积极作用,也可向外展现我大唐天威浩荡。大唐是开放的,大唐是包容的。据说安史之乱时,黠戛斯国君还曾想派兵入京勤王,但因通讯受阻而不得而终。

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大量关于李广的诗歌。传说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人,他们家族避难于碎叶城,当时他父亲是读了许多时人的边塞诗才决定迁往蜀地。而李白本人有没有写过歌颂李广的诗我没有百度。

李广之所以名声远扬,除了司马迁的崇拜,还有唐诗的加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7 08:53 , Processed in 0.0077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