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的乾隆瓷如何稳走前沿呢? 2021-07-02 15:54
说来也清奇,历来在古玩众多藏品,瓷器这一类除字画类之外确实比较吃香,尤其是清三代,前面小编叙说了清康熙、清雍正时期瓷器的发展与延伸。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清乾隆时期的瓷器精品,不得不说,清乾隆时期的瓷器褒贬不一样,有人说乾隆时期的瓷器“雍容华贵”,也有人说清乾隆帝走的繁缛堆砌风,也有人说这是“农家乐”风。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自信大胆的创造,乾隆时期的瓷器独具一格,不仅在乾隆时期,直至如今也是特别的珍贵。
小编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对比,可谓是别有意味,特别“有意思” ![]()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 ![]() ![]() ![]() ![]() ![]() ![]() ![]() ![]() ![]() 由这几件瓷器可看出,清三代审美是真的各有风格,清康熙典雅大气,清雍正清新淡雅,乾隆雍容华贵。我们来说说清乾隆,人们说清乾隆走的是繁缛堆砌风,是真不夸张,以乾隆与父亲做个简单对比,清雍正颜色淡雅,喜纯色釉,对瓷器要求高,恬然淡雅,有种温柔含蓄内敛审美风格;清乾隆性格极为自信,自称“十全老人”,而在瓷器创新上也极为与众不同,可能也有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制瓷宛如炫技。他集合从宋到清各种釉色,覆盖所有制瓷工艺,技艺超难,几率极低,却都做到了! 繁复奇巧,鬼斧神工,这是中国制瓷工艺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也是为现今社会清乾隆瓷器如此珍贵的原因之一。清乾隆是清朝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亦是亦是清代制瓷业盛极转衰的转折点。乾隆中期唐英病逝,御窑管理混乱,官窑瓷器质量日渐下降。乾隆五十一年后,“督陶官”做法的终结,官窑制瓷业逐渐滑坡。乾隆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就是典例,至今在西方各国仍有多见。整体上看,器物造型端庄规整,但雄浑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造型更加丰富,转心瓶、镂空套瓶、鹿头尊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今年来,乾隆瓷器风光无限,高价拍品就出自于清三代中,乾隆期瓷器更是位列前锋。 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亿港币成交 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亿港币成交; 2011年澳门中信春拍,清乾隆30年粉彩镂空开光鱼戏水纹瓶以2.3亿港币成交 2017年5月9日,佳士得伦敦亚洲艺术周,一对首度公开拍卖的乾隆御制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以折合人民币1.31亿元成交。 2018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嫣绯金炼——奈特典藏珐琅彩碗”单品专场中,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以1.4亿港元起拍,以2.39亿港元成交; 2021年6月 北京保利春拍 清乾隆“有凤来仪”御制洋彩雕瓷大转心瓶,以成交价2.6565亿成交。 ![]() 如今,古瓷收藏界对清三代瓷器青睐有加,清三代是清代制瓷的高峰,尤其是官窑瓷器越来越少见,因其珍贵,仿品其多。我们要鉴别就要了解这几点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要鉴识雍乾瓷,先看瓷胎。应当说雍正时期的胎骨与康熙朝的差不多,也是洁白、坚硬、紧密、细腻的,放大镜下可见糯米状。但其胎质较之康熙时期显得稍差一点,胎骨也要稍薄一点。到了乾隆朝,初期与雍正期差不多,中期之后就比雍正朝的更显逊色了,虽然胎质尚可,可无论精细、硬度或洁白程度均已不如雍正朝,同时,胎壁也大都比雍正期的略厚。 2、很重要的一点是看瓷釉。这个时期的制品,烧制工艺和火候掌握均较前有所提高,因此,瓷釉细润,胎釉结合紧密,器物显得精细。相对而言,乾隆朝的釉质稍粗。在放大镜下可见到釉面的普遍特征是有细微的桔皮纹,有些器物底部釉面还会出现波浪纹。 3、雍乾时期,一道釉的品种较前有所增加,而且盛行仿制宋代名窑的青釉瓷器。在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其时代特征。比如,雍正期的颜色釉器口沿一般均有一条清晰整齐的白边,俗称“灯草边”;雍正期的青釉器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前后各朝的制品均不能与其匹敌,但要确定其雍正年代,必须注意其釉面的桔皮纹和圈足的润滑程度;而乾隆期的青釉器虽品种与雍正时差不多,但制法与质量则略有不同。乾隆青釉器不论官窑或民窑,常见有在圈足上涂一层黑色酱釉,而且多数有剥落痕。另外,乾隆期的一道釉器胎釉的结合处常不呈一条齐线状,而是出现极小的锯齿纹特征。这在鉴识上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4、两朝彩瓷均较前朝有发展。清三代的白釉均非常洁白、晶莹,尤其是雍正朝的白釉更显滋润,比乾隆朝玉质感更强。另一种是白中闪青,也是晶莹滋润的,但比较而言,闪青的程度康雍乾三朝是逐渐减轻。乾隆白釉的釉质虽然较之前两朝稍次,但仍是很洁白滋润的,此外,乾隆白釉在釉面的转折积釉处,常会呈现出浅淡的黄绿色。这也是识别乾隆瓷的一个特征。青花器在雍正朝其青翠、艳丽不如康熙,着色层次也不像康熙多,一般只有2-4个层次,晚期颜色深一些,层次更少,总的说此期青花色调较为柔和秀丽。乾隆朝的青花初期与雍正期差不多,以后的质量就不如前朝精细了。颜色也更深沉些,成为蓝中微闪紫色,层次也更少,立体感较差。炉钧釉在雍正朝新创,其主要特点是流淌的蓝釉中,其间又出现红色或青色小点,雍正期这类釉器在器物里外及底部均施釉,这是重要特征。到乾隆朝多数已为仅有青色小点。此外,雍正期的蓝色釉成水波状,而乾隆朝后则成为密集的点状蓝釉。雍正朝底釉多为红色,而乾隆朝多为蓝色 5、在彩绘风格上,较之康熙的古拙苍老而言,雍正朝则显淡雅柔和、疏朗俊秀,而乾隆朝则是华缛多姿、讲求对称。康雍乾三朝的绘画风格受到明代陈老莲、清初四王和恽寿平等一些文人画家的影响颇深,在瓷上作画颇有他们的一些绘画风韵。鉴识时可注意到这些画画得好不好,如果笔墨呆板,了无生趣,看来似初学画所为,十有八九为仿品无疑。两朝的龙纹装饰在绘画上也是各有特点的,雍正朝的龙纹多见画得头似鳄鱼,故俗称“鳄鱼龙”。也多见螭龙纹,而且有多种变形;乾隆朝的龙纹画得面显慈祥,头像一个有八字长须的老者,因此俗称“老头龙”。两朝均有仿明宣德“苏麻离青”料的青花器。可从其析出黑斑的不同效果以及施料方法的一笔涂抹中加以区别。永宣时期用“苏麻离青”出现的铁斑系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色深处出现的铁斑是吸进釉里的;而清代后仿的“苏麻离青”铁斑效果系人为做出,是浮于表面的,有的凹进的效果。拍pin征集一三六〇二八零九九二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