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雨”中哲思,你发现了吗? 2021-07-21 16:53
夏季的雨仿佛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小孩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时而雨打小荷留下一片诗情画意,时而又狂风骤雨令人猝不及防。 雨依旧是那雨,然而观雨者的心态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品味出的,则是形形色色的“雨”中哲思。 今天,小编就借古诗词中的佳句,与大家一起窥探一二吧!
01
“雨”中的人情味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摘自 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在《卜算子·风雨送人来》中,宋代词人游次公巧妙地借“雨”抒情,将“风雨”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和联系人、事、情的纽带,描绘了一对有情人相聚又别离的情境。
同一场风雨,随着雨中人的心境不同、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能解读到截然不同的意味:
一方面,“风雨”可以送来久别相聚的人。仿佛那风雨未停,人便能长“住”。
——以感激的视角谓“雨”,体味到的,是雨善解人意的“人情味”。
另一方面,“风雨”亦可催促相聚之人早早离去。一场短暂的小聚,匆匆结束,映射在诗句中,或是心境的变化、或是“风雨”的影响,一个“催”字饱含着作者对恋人的不舍。此情此景,宛如这未停的“风雨”也变得无情了,偏偏不解人意,催促着二人的分别。
——以怅然的视角谓“雨”,体味到的,是雨冷淡凉薄的“不解人情”。
02
“雨”中的羁旅之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时所作的七言绝句。一种说法称,诗中的思念之情乃是遥寄给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王晏媄。
诗中,“雨”化身为寄托羁旅之思的意象。
它是今朝不知归期时淅淅沥沥的夜雨,亦是希冀中,与君相聚时,窗前烛下的绵绵细雨。
一场雨,不仅含蓄地表露出作者不知归期的愁思,还作为联想的媒介,化实景为想象,承载着作者盼望团聚的美好愿景,于潇潇细雨处,勾勒出作者与妻子秉烛相聚的恬淡场景。
——以异乡人的视角观雨,体味到的,是雨遥寄的思念。
03
“雨”中的潇潇孤寂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摘自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这首散曲为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有趣的是,虽然名曰《夜雨》,全篇却未提及一个“雨”字。 取而代之的,是身处秋日雨幕下的各色物象,例如那秋日的梧桐、雨中颤抖的芭蕉。 其中,“一”字的反复、交叠出现,不仅勾勒出雨水滴滴跌落的韵律感,还令人在作者一次又一次对单数“一”的强调中,深深切切地体会到字里行间的孤独、寂寥。 ——以感怀伤秋的视角望雨,体味到的,是雨中潇潇的孤寂。
04
“雨”中的家国情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年迈的陆游虽然闲居乡间居所,但是始终秉承着那份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 他笔下的雨声铿锵有力,与夜风共同勾勒出波澜壮阔的风雨交加之夜。 一个“听”字,将雨打风吹的澎湃之声与金戈铁马之声巧妙呼应,展现出一腔慷慨激昂的报国情怀,以及战场厮杀的凛冽、豪放之气。 ——以心系家国者的角度聆雨,体味到的,是雨中激荡的凌云壮志。
05
“雨”中的载物厚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自 杜甫《春夜喜雨》
在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春夜的“小雨”被赋予了“知时节”和“润物”的赞美。
“潜”与“无声”的生动描写将春雨于静谧夜幕中人格化,为春雨注入了清澈而纯净的灵魂。诗句中字里行间含蓄婉约地体现了春雨默默付出、润泽万物的崇高品格。
同时,雨中洋溢的对春日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远景,也随同这春日好雨沁入了作者的心中,汇成了涓涓流淌的名句。
——以喜悦、赞美的心态品“雨”,心怀憧憬,体味到的是雨“载物”的厚德。
品味诗词,我们会发现,那“雨”依旧是“雨”,然而,观雨者的心态不同,看待它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是各异的情感与哲思。
最后,借用一下清人赵恬养的《增订解人颐新集》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同样的10个字,不一样的标点符号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含义。
这道雨日“心态”选择题,你有答案了吗?
今日留言:
来分享属于自己的雨日记忆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