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继宁:毛主席最疼爱的外孙,致力于宣传毛泽东思想,生活很低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20:01: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孔继宁:毛主席最疼爱的外孙,致力于宣传毛泽东思想,生活很低调                                                         2021-08-06 14:15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

这是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身在北京的毛主席沉默了很久才说出的一句话,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痛哭流涕,一句看似自嘲的话在毛主席心口上再一次割出了血淋淋的伤口。

图|毛主席和毛岸英

妻子杨开慧、二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tán)、堂妹毛泽建、侄子毛楚雄……

毛家一门6位英烈相继牺牲,家人的离去成为了毛主席心底最深处的痛,毛岸英留下的毛巾和衬衫承载了毛主席对亲人满满的思念,我们很难感同身受,这么多年毛主席乐观与幽默的背后,里面又有多少个深夜里的独自追忆。

图|毛家六英烈

直到1962年,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再一次带给了毛主席新的喜悦,李敏孔令华的儿子孔继宁在北京中南海医院的产房里顺利出生,来到了这美丽的人世间!

这一年,毛主席刚好70虚岁,孔继宁出生的时候,毛主席正在办公室里工作,在得知外孙出生的消息后,毛主席高兴地说道:“没想到我70岁了,还能升官!”

孔继宁的出生,让毛主席从一位父亲成为了外祖父,人间温情莫过于添丁之喜,享天伦之乐。

图|毛主席

孔继宁出生没多久,毛主席就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赶去了医院看望,主席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孩子的啼哭声了。病床上的李敏看到父亲赶来了,立马高兴地说道:“这下孩子的爷爷和外公都到了,快点商量起个名字吧!”

于是毛主席和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开始苦思冥想地为孩子起名字,经过两位长辈的反复斟酌,最终给孩子起名为“孔继宁”!

继宁,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希望自己家的这个小外孙可以继承毛家革命意志,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图|孔继宁

在毛家的孙辈中,孔继宁的年纪是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位和毛主席有过接触的人,是毛主席最疼爱的外孙,可惜等到孔继宁长大成人,毛主席已经去世了,但是毛主席给孔继宁留下的谆谆教诲一直在影响着孔继宁。

孔继宁的到来,给毛主席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李敏在《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中写道:

  “父亲工作累了,顺脚就去看看小外孙,抱抱、亲亲、逗逗小家伙。继宁长得虎头虎脑,不哭不闹,笑起来尤其可爱。父亲平时就喜欢孩子,现在更像所有老人一样——隔代亲,特别爱和继宁玩儿。”

能够在古稀之年拥有自己的外孙,毛主席别提多高兴了,在工作之余逗逗孙儿,也成为了毛主席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图|毛主席一家人

其实在孔继宁刚出生的时候,毛主席就急急忙忙地跑到了自己的书房,翻箱倒柜地找东西,警卫员看到后,好奇地问毛主席:“主席,您这是在干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刚好从一个旧箱子里翻出一个自己亲手做的拨浪鼓,高兴地摇着,对警卫员说道:“我们毛家啊,好久没有孩子的声音了!”

警卫员一听这话,也替毛主席感到高兴,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笑着说:“那您也不能把这些老物件找出来啊!”

“这些玩具,我从来都没有给自己的儿女用过,也没时间和机会陪着我儿女长大,每次挑选好玩具,他们都不在身边,等在身边,又都长大了,现在总算是有机会了!”毛主席一边擦洗着拨浪鼓,一边笑着说。

图|拨浪鼓

是啊,毛主席也是一位父亲啊,只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主席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他是一位好领袖,但对于儿女,毛主席一直有很多遗憾!

之后毛主席兴冲冲地拿着玩具去找李敏,用那个拨浪鼓逗孔继宁笑,襁褓(qiǎng bǎo)中的孔继宁听着拨浪鼓的声音,小手扑腾个不停。

一旁的李敏看着父亲手里拿到这个充满了年代感的玩具,问道:“爸,你这是从哪找来的东西啊?”

毛主席笑着回答:“这是当初给你准备的,可是我亲手做的,只是你不怎么喜欢玩,我就收拾了起来,从陕北出来的时候我给带着了,你不在的时候我就晃两下。”

图|左起:李敏、毛主席、孔令华

李敏听到这句话有些动容,没想到这个充满年代感的拨浪鼓竟然是父亲亲手做的,父亲每天的事情那么多,却还能抽出时间给自己做玩具。

李敏看着眼前的老父亲不禁有些失神,曾经魁梧高大的军队领袖,指挥着千军万马征战沙场、运筹帷幄的主席,如今却斑白了头发、佝偻(gōu lóu)了身躯,李敏瞬间就湿了眼眶,又强装镇定地说道:“爸,过去的事都过去了,现在我不是在您身边吗?”

毛主席将自己亲手做的拨浪鼓递给了李敏,笑着说道:“是啊,我现在都当外祖父喽!”

其实毛主席一直都觉得自己对孩子们有太多的亏欠,李敏4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苏联,与贺子珍一起生活,后来李敏回到了中国,却连中国话都不会说,跟毛主席说话都说不利索,父女俩聊天还得找翻译。

图|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让李敏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内敛,不善于表达,基本上能不说就不说,事情都藏在心里,造成李敏这种内向的性格,毛主席内心一直都有点过意不去。

孔继宁出生后,毛主席恨不得将所有爱意都给他,散步的时候总要抱着自己的小外孙,走累了,就找个地方坐下,将外孙放在腿上逗他玩。

毛主席经常会抱着孩子指着周围的事物给孔继宁一一介绍,虽然这个时候的孔继宁还听不懂毛主席的话,但是毛主席依旧兴致很高地和小外孙说话。

图|高兴的毛主席

毛主席是个比较谦虚内敛的人,从不爱自夸,但是对自己的小外孙,毛主席是走到哪里夸到哪里,逢人就说:“您看这小家伙虎头虎脑的,多精神!”

毛主席很喜欢自己的小外孙,同时主席也很不喜欢搞特殊,所以在孔继宁稍大一点的时候,就回到了外婆贺子珍的家里,跟着外婆生活。

孔继宁虽然是毛主席的外孙,但是对于毛主席,孔继宁更多的感受是挂在墙上的开国元勋,和人们口号里的伟大领袖。

孔继宁的整个童年基本上都是在贺子珍家度过的,贺子珍同样对自己的这个小外孙十分疼爱,孔继宁也被李敏教育得十分懂事、孝顺。

图|贺子珍抱着孔继宁

当时贺子珍家的一位工作人员与孔继宁同年同月出生,贺子珍就经常会抱着孔继宁和人家的孩子比重量,要是孔继宁比人家轻了一点,接下来几天贺子珍就会想方设法地准备好吃的,直到孔继宁和人家体重差不多才罢休。

在孔继宁七八岁的时候,他看到外婆贺子珍闷闷不乐的,就找来外婆从苏联带回来的西服,又找了一根带子系在脖子上,然后一本正经地走到贺子珍面前,贺子珍看着小外孙装模作样的可爱劲,再多的烦恼也烟消云散了。

提起外婆贺子珍,孔继宁说道:“共和国没有给外婆一枚勋章,她去世火化后骨灰里剩下十几块弹片,有几块长在脑骨里。我觉得这跟随她一辈子的十几块弹片就是她的勋章。”

图|贺子珍

自从孔继宁有记忆起,大多数都是和外婆贺子珍生活,在孔继宁心里,贺子珍是个非常坚强的女性,是一个经得起大风大浪的独立女性。

贺子珍是最早上井冈山的女红军,和毛主席在一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是贺子珍从未改变革命信仰,坚定不移地跟随着共产党的步伐奋勇前进。

为了纪念外婆贺子珍,孔继宁拍下了纪录片《贺子珍》,他亲自沿着外婆曾经的足迹,走了一遍革命之路,当那些珍贵的历史瞬间在纪录片中再次重现的时候,孔继宁总是无限感动,也越来越尊敬自己的外婆。

图|孔继宁(左三)重走革命之路

贺子珍生了几个孩子,但是最后活下来且留在身边的只有李敏。李敏在苏联也曾得过一场大病,医生都认为李敏活不下去了,但是贺子珍不肯放弃,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照顾李敏,最终李敏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孔继宁记得有一次洗澡的时候,看到外婆背后有一个很深的伤口,几乎可以将孔继宁手放进去,那个时候的孔继宁还不懂事,他好奇地问外婆,这是怎么弄的。

贺子珍从容地告诉孔继宁那个伤口是飞机炸的,为了掩护一个战友,贺子珍扑到了战友的身上,孔继宁瞬间对眼前的外婆肃然起敬。

图|贺子珍与李敏、孔冬梅合影

后来贺子珍年纪大了,中风偏瘫了,天性要强的她不肯就此瘫在床上,等着别人伺候,于是将近70岁的贺子珍每天都坚持做康复锻炼,只要一有人来探望,她就会和人家比赛掰(bāi)手腕,锻炼自己的力量。

毛主席去世后,贺子珍曾坐着轮椅来瞻仰遗容,虽然已经与毛主席分开多年,但是贺子珍的心情依旧十分悲痛,对于贺子珍来说,也许毛主席不是最适合她的丈夫,但是依旧是最值得尊敬的革命领袖。

孔继宁的长相更多是像父亲和祖父,他的妹妹孔冬梅比较像李敏和毛主席,孔冬梅的下巴上也长着一颗和毛主席一样的痣。

图|孔冬梅

孔继宁长着一双英气十足的剑眉、神采飞扬,和爷爷很像,爷爷孔从洲当年在杨虎城的西北军工作,西安事变的时候还参与指挥了“捉蒋”的全过程。

在孔继宁和孔冬梅小时候,毛主席总是教育他们不要搞特殊,要和普通人一样,不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要靠自己。

孔冬梅在书中写道:“我们兄妹从小受的教育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从小不能说自己是谁的后代。”

不仅毛主席这样说,家人也都不希望孔继宁暴露身份,更不希望学校和社会因为孔继宁的家庭而对他特别关照。

图|孔继宁

孔继宁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德智体全面发展,毛主席知道后很高兴,好几次都说要当面奖励孔继宁,但无奈主席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最终还是周总理代为兑现了主席的承诺。

后来,孔继宁长大一点,懂事了,孔令华曾带着孔继宁去北京看望毛主席,这个时候的毛主席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但是毛主席依旧一眼认出了当年那个坐在自己怀里,虎头虎脑的小外孙。

毛主席看着孔继宁高兴地说道:“继宁长这么大了啊?以前你就是虎头虎脑的,现在就是一个小老虎了。”

图|挂着慈祥笑容的毛主席

听到外祖父这么夸自己,孔继宁高兴极了,挺起胸膛高兴地说道:“那我以后要长成大老虎!”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说道:“以后长得更强壮,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随着形势的转变,孔继宁见外祖父的机会越来越少,就连李敏见毛主席都要打报告申请,但是懂事聪明的孔继宁却将毛主席对他说过的话都记了下来,在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下,成为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孩子。

图|伟大领袖毛主席

孔继宁的出身其实是非常好的,除了有毛主席这个外祖父,他的爷爷孔从洲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孔家祖上是孔子世家南宗派,是真正的圣人后裔,爸爸孔令华和妈妈李敏都是国防科工委的干部,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孔继宁没有沾染上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惯,反而从小就拥有一个保家卫国的梦想。

初中毕业后,孔继宁就曾打算去父亲所在的38军当兵,尤其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孔继宁更是跃跃欲试,但是等到高中毕业,孔继宁内心却逐渐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渴望,他在高考志愿表上填上了北京外贸学院。

图|孔令华和李敏

父亲孔令华希望孔继宁可以在军校接受更为严格的教育,出身军人世家的孔继宁最终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

军校的管理确实更为严格,学生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出操,学习之余还会参加很多军事训练,这对孔继宁的体魄和意志力都是一种锻炼。

在学校生活期间,最让孔继宁惆怅的不是每天的训练,而是隐瞒自己的身份,他发现一旦被别人知道自己是毛主席的外孙,生活就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了。

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发洪水的时候,孔继宁和同学们三点就要起床,一个起床号就要迅速穿好衣服赶到学校旁边的大坝上救灾,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才有时间吃饭。孔继宁一点没搞特殊,和同学们一起扛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来来回回几十趟,等到休息的时候水泥和雨水和在一起粘在了身上,抠都抠不动。

对于这样的人生经历,孔继宁很享受也很珍惜,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可惜的是,一年后孔继宁的身份最终还是被学校知道了,年轻的孔继宁顶着父辈的光环在学校里有些不知所措,包括他的女朋友,在知道孔继宁的身份后,也一度打了退堂鼓。

图|孔继宁

孔继宁女朋友的家庭背景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不愿意高攀,了解到孔继宁的身份后,女方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孔继宁亲自去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才征得了女方家属的同意。

同学们在知道孔继宁的身份后,都感到非常震惊,他们对孔继宁说:“你很平易近人,原本以为你会高人一等。”每当这个时候孔继宁总是笑着说:“我本来就是在老百姓中长大的。”

最终,孔继宁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进入了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职,后来还被派往了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孔继宁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努力奉献,心里时刻铭记着毛主席曾对他说过的那句话——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图|李敏

1997年,母亲李敏年事已高,身边无人照顾,孔继宁转业回到了北京工作。回到北京后孔继宁才和媒体有了接触,但他很少接受采访,也极少在媒体前露面,孔继宁总是这样说:“我们就是普通人家,普通的老百姓罢了。”

在一次采访中,有抽烟习惯的孔继宁手边放着中南海,一盒仅售4元,打火机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普通打火机,任谁也没想到,有着这样出身和人生经历的孔继宁生活上如此低调简朴。

虽然毛主席已故多年,但是从孔继宁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毛主席的影子。

图|孔继宁

2002年,孔继宁创办了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了一个宣传和传承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和精神的平台。

其实这一切对于孔继宁来说,是一种来自血液中的责任,孔继宁希望能够将毛主席在内的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孔继宁曾公开表示自己只是农民的后代,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自己的一生也是为农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的。

他的父亲孔令华也一直在研究毛泽东思想,所以他希望儿子孔继宁可以继承自己的心愿。从1993年开始,孔令华每年都会召开一次研讨会,直到他1999年去世从未间断,但是他的研究工作依旧没有完成,这也成为了孔令华一生最大的遗憾。

图|孔继宁与家人合影

孔令华开始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孔继宁还只是一名机关干部,他能够理解父亲的工作,但是从未想过从事父亲的工作。

直到孔继宁转业回到北京,他才开始思考是否要像父亲一样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宣传工作。这个时候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孔继宁面前,那就是资金,为了积累资金,孔继宁开始创业,最终在2002年建立了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在孔继宁等人的带领下,研究中心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绩,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机构,但是先后策划出版了李敏的《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真实的毛泽东》《百年后的毛泽东》等著作。

图|《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面记载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呈现出更加有血有肉的先烈形象,孔继宁专门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来进行主旋律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制作。

对于孔继宁所选择的宣传行业,不少人认为他是自讨苦吃,但是孔继宁却乐在其中,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责任,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后半辈子宣传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思想,让毛主席的精神传承下来。

说实话,孔继宁早年读了许多毛主席的著作和文章,但是他真正能够理解的其实很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孔继宁的年纪越来越大,经历得越来越多,孔继宁才渐渐理解了自己的外祖父。

图|孔继宁一直难以理解的外祖父毛主席

在孔继宁一行人的努力下,革命先烈的许多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影响了一大批人。孔继宁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些非常激进的人,他们认为西方社会什么东西都是好的,但是在孔继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与社会不断的变化后,这些人对于自己的想法也产生了怀疑,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开始读毛泽东的书,开始学习和理解毛泽东思想,最终这些人获益匪浅。

“在新的时代中,毛泽东思想会有新的意义。毛泽东思想并不过时,过时的只是研究方法。我们研究的重点,不仅是传承,更重要的是发展,要具有社会意义,对当今现实、对国家今后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图|孔继宁与毛家后人合影

直到今天,59岁的孔继宁仍然奔波在宣传毛泽东思想和精神的一线,虽然在媒体上很少看到孔继宁的身影,但是他一直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孔继宁一直坚持初心,他的想法很简单:钱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就行了,余下的应该拿出来看看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7:55 , Processed in 0.00923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