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26年郭沫若首次见青年毛泽东,却留下了深刻印象,状貌如妇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04:46: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26年郭沫若首次见青年毛泽东,却留下了深刻印象,状貌如妇人                                                         2021-08-24 10:56                    
                          在中国近代乃至现代的历史推进方面,郭若沫都有很大的功劳。他是一个很非常有才的一个人,既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历史家和考古学家,在政治军事方面也有涉猎。颇有成就的他留下来的诗歌和散文,也常常被编入学校的教材。

可以说是郭沫若是一个全能型人才,相信大家对他一点也不陌生吧!周总理曾经这样评价过郭沫若,如果鲁迅是革命当中的先锋人物,郭沫若就是其中的中流砥柱。如果鲁迅先生是我们提点我们的老师,那郭沫若就是我们在实际行动当中的的领导者。
一、初识便一见如故
其实,毛主席和郭沫若的友谊也算是一段佳话了。甚至他们认识的时候,比周总理和毛主席认识的还要早。
并且在很早的时候,郭沫若对毛泽东就对主席非常的欣赏,但是他还是一直很谦虚地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学生。
其实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出于对主席的尊重。

但是实际上,他的年纪比毛泽东还要大那么一岁。在现在翻拍的电视剧当中,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更是被设置为经典情节。早在1926年的春天,他们就曾在广州会过面。当时林伯渠和瞿秋白在当地工作,便邀请郭沫若和郁达夫等一批人去广州见面。
但是当时阴差阳错的,林伯渠正好不在家,所以就没有即刻接见到毛主席。
郭沫若在他们家的书房等候,也见到了他以前的好朋友成仿吾,还有一个客人有点陌生,不过看起来也和他差不多年龄。

当时,两个人还没有说话,那个客人就,就很热情地走上去和郭沫若握手,说:“在下是毛泽东,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先生了吧!”因为当时毛泽东穿着十分规整而素雅,一副自信又亲切的样子,但是说话的语气又十分的谦和。

郭沫若对他印象很不错,二人一见如故。那个时候的郭沫若非常有名,而当时毛泽东的知名度和他相比还是差一点。不过见多识广的郭沫若也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因为毛泽东领导过农民运动,可以说是两个人都互相关注很久了。
很快他们也聊得火热,毕竟毛泽东在郭沫若面前还算是一个后辈,所以当时主席便首先介绍自己,也滔滔不绝地展现了他过人的口才。
郭沫若也在不断地回应他,觉得他说得很不错,丝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
二、郭对毛的欣赏
林伯渠知道家里来人了之后,也很快地赶着回来了。所以在他们办完要事之后,大家也就纷纷离开了。郭沫若也回到了自己的旅馆,成仿吾见郭沫若和毛泽东聊得那么好,就问他:“你觉得毛润之这人怎么样?”

(主席拥有特别的男生女相,并且见识过人)
郭沫若思考了一下,他觉得司马迁书里的一句话“余以为其人(估)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和毛泽东太相配了。而且他不光外表不同于常人,眼光与远见也是过人的存在。
结果就在几天后,毛泽东便冒着倾盆大雨来问候郭沫若,并且希望郭沫若可以去为他的农民运动做发表谈话。
郭沫若当时很爽快地答应了:“既然润之来邀请我,我怎么能不答应呢?”

后来他们也十分有缘,在一起又合作了一场谈话,并且也是作为合作关系。当时在广州有一个叫山东青年会的组织,邀请毛泽东、郭沫若和马伯援做谈话。原本是按照地位顺序,郭沫若优先的,但是狡猾的马伯援却说自己有要紧的事情,所以希望可以允许他先做演讲。

这个要求当然是合理的,所以他们便答应了,但是这个马伯援一上台就一直在给马克思主义泼脏水,演讲内容也是颠三倒四,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并且最可恶的就是他讲完之后就溜之大吉了。郭沫若见到这么无礼的行为,非常替毛泽东生气,上台之后就推翻了他讲的歪理。
紧接着,毛泽东也上台很详细地介绍了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它的各种现实意义。
因为实在讲得太好了,台下的观众都对这场演讲记忆尤深,当时的欢呼声和击掌声都特别的热烈。
这件事情也是他们友谊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距离无法阻挡友谊
后来在1927年,蒋介石推翻了以前的承诺,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郭沫若对此非常的气愤,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请看今日蒋介石》,对蒋介石的种种恶劣行为进行了揭露与批判。
表示了蒋介石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国民革命的总司令了,他这种行为和流氓没有区别,而他现在已经成为恶势力的重要力量。现在只要是有使命感与正义感的人就应该去反抗他。

(郭沫若一家逃往日本)
结果当然是郭沫若遭到了蒋介石的针对,想要把他抓起来,郭沫若也只好逃到去日本生活,而这一待就是十年的光景。
虽然郭沫若在日本待了这么多年,但是时间和距离都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远在他乡的郭沫若听说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还成功地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为此非常感动,还好好地庆祝了一场。再到后来,红军一路跌跌撞撞走向成功的这段历程当中,每天都在密切关注国内的动态,并把他的心路历程都写进了日记本。

最后红军终于长征成功了,郭沫若也是相当的高兴。在郭沫若眼中,这一天是神圣的一天,值得永远纪念。后来,抗战全面爆发了,郭沫若终于选择了回到国内。也写了很多文采斐然的历史剧本,是当时的国内民众珍贵的精神食粮。

在黑暗的迷茫当中,为数不清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
这个时候,毛泽东也在不断地回应郭沫若,他寄了封信给他说:“你写的历史文章实在是太好了,只希望你能安心创作,多写这些剧本。毕竟文化财富也是最有力的抗争武器。所以你创作,是非常伟大的事业。
结语: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郭沫若也在为新中国发展一直的默默奉献出力。由于,国内不像以前那么的动荡了。他和毛泽东的联系也越来越多,经常二人一起写诗,探讨古典的文学。

(在晚年,二人友谊依然深厚)
后来在文化大革命闹“焚书坑儒“的时候,有人批判郭沫若倾向于孔孟儒家,毛泽东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很气愤,亲自整顿这件事情,把郭沫若保了下来。

不过两年后,毛泽东生病驾鹤西去了,郭沫若伤心大哭,说自己失去了这辈子最重要的老师。不过很快的郭沫若也跟着毛泽东一块去了,而在他走的这一年,他也已经86岁高龄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7 21:48 , Processed in 0.0079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