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4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婚俗文化 (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32: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6-5 15:50 编辑

                                                       中国婚俗文化(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婚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恋爱是婚姻的预备期,而婚后的生儿育女,则可以看做是婚姻的延续期。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多姿多彩的婚俗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贴红双喜字、坐花轿、“抢婚”、“哭嫁”、“走婚”、“闹洞房”等婚俗流传至今,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会的昌盛以个人家庭的幸福为基础,家庭的幸福以婚姻的美满为起点,婚姻是社会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多角度重新审视婚姻和家庭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所谓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太暤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可见在上古神话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婚俗文化。

                        

      恋爱习俗

      恋爱习俗,专指结婚前的男女爱慕行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婚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民族的恋爱习俗,或迥然不同,或大同小异,可谓五彩缤纷。就同一个民族来说,或历代相沿,或今非昔比,也不尽相同。从大的范围来说,各地的恋爱习俗大致可以分为开放型、保守型和介于开放与保守之间的固定型三种方式。

       开放型的恋爱亦平时人们常说的“自由恋爱”,是指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表白爱情,自己选择恋人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自由恋爱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古代却难见确切的记载。

                        

         保守型的恋爱绝无自由可言,其婚姻完全由父母包办—实际上也就是并不存在恋爱这一过程。中国古代自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后,主要发展了这种恋爱方式。古代男女的婚姻就完全听凭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有什么自由可言。

          固定型的恋爱,是介于开放型和保守型之间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恋爱习俗,平时也禁止男女青年的自由交往,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要举行一次类似“狂欢节”的活动,而在这种活动中,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心目中恋人。先秦时期郑国等地的婚姻习俗,即类似于这重类型。据《周礼·地官》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在每年农历二月春暖花开的季节,由官媒组织青年男女举行一次露天舞会。在这样的舞会上,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恋人,甚至当场私奔也没有人禁止。

                           

         婚姻形式

         婚姻形式虽因地区、民族而各不相同,但大致有三种方式。

        一是女到男家—即女嫁男娶。把女子送到男家成亲,谓嫁;将女子接到男家成亲,曰娶。此俗流传甚广,汉民族大多采取这种方式。

       二是男到女家—即从妻居住,民间俗称“倒插门”、“招女婿”。但有些地区则为成俗,即将男子嫁到女家成亲才是正常现象。这种习俗多存在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泰国的暹罗人即有此俗。中国古代也有这种风俗,《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有“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之句,一般认为就是反映了先秦时期从妻居住的婚俗。

      三是独立成家—即既不到男家、也不到女家成亲,而是一旦成亲就自立门户。喀尔喀的蒙古人即有此俗。但是,虽然是独立成家,婚礼却仍在男家举行。

                        

      伴随着这三种基本的婚姻方式,由古及今,还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婚姻既然是人生喜事之一,在中国古代,不管是自由婚姻、还是包办婚姻,大多数都是通过明媒正娶的形式,将婚礼布置得热热闹闹。然而,除了这两种正常的婚姻形式之外,古代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婚姻形式,比如买卖婚、交换婚(俗称“换亲”)、童养婚(女小男大,或男小女大),表亲婚、指腹婚、冥婚等。

      表亲婚是古代上层社会较为通行的一种婚姻形式,俗称“亲上加亲”,但大多都带有功利色彩。表亲婚的对象一般是姑表或姨表兄妹。如《红楼梦》中的宝玉与他所深爱的黛玉,就是姑表兄妹,而最后与宝玉结婚的宝钗,与宝玉则是姨表姐弟。

      与热闹的婚礼场面迥然不同的是抢婚的习俗。抢亲的习俗流传到后来,仅仅蜕变成一种形式。现在山东淄博一带还流传着“王老虎抢亲”的传说,但表现在婚姻形式上,仅仅是当地人习惯于夜间迎亲而已。

                       

          婚姻过程

         婚姻过程是指结婚时的具体实施阶段。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彩用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莫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糜》中说:“野有死糜,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早已被风诗所讥。《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6-6 12:32:57 |只看该作者
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6-6 19:25:24 |只看该作者

   中华民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6-7 04:37:14 |只看该作者
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5-10-27 15:45:54 |只看该作者
王名毅 发表于 2014-6-6 12:32
欣赏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5-10-27 15:46:06 |只看该作者
123 发表于 2014-6-6 19:25
中华民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说得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5-10-27 15:46:17 |只看该作者
zxcvb 发表于 2014-6-7 04:37
赞!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5-10-27 15:50: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雨 于 2015-10-27 16:00 编辑







风送鸾箫声入户,云扶凤辇喜临门。
曲奏笙歌迎淑女,筵开珍肴会嘉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1:33 , Processed in 0.01030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