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岁女孩拜师张大千,6年后嫁给师傅,获赠一幅画最终卖了4377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31 03:41: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2岁女孩拜师张大千,6年后嫁给师傅,获赠一幅画最终卖了4377万                                                         2021-08-30 23:18                    
                          引言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这样评价张大千——“张大千乃是五百年来第一人。”这样的高度赞扬,也正反映了张大千在国画领域中的造诣之深。张大千这个名字,同样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熠熠生辉,他的泼墨与彩画独具一格,除此之外,他还是远近闻名的“制假”高手。我们知道有一些艺术画家,他们所画的作品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张大千就将“以假乱真”做到了极致,他的一些名画真可谓是栩栩如生。

01
不过,张大千一直以来也饱受争议,他被称为国画大师,却也被批评为“文化罪人”,他曾被赞誉为“东方之笔”,但他的“剥壁法”作画也被人议论纷纷……总而言之,张大千是国画中的传奇人物,他的画作艺术与生活常常让人津津乐道。张大千一生中娶了十名情人,与她们有着许多美谈。
张大千的婚姻生活十分丰富,他甚至娶了自己女儿的闺蜜,老夫少妻,令人十分羡慕。不过,张大千与女儿朋友所成就的婚姻,却造成了另一桩悲剧,每每回想起此事,夫妻二人都十分痛心……
在1899年,张大千出生在了四川内江。幸运的是,张大千出生自一个书香世家,他得到了良好的艺术培养,学有所成后,他还曾在南京大学执教,时任艺术系的教授。张大千在中国画方面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山水草木、飞禽走兽,无一不会,学得也十分精通。不仅如此,张大千的诗文也写得十分好,书法也独具风采。也许是在国画的光辉上盖过了书法与诗文,因此,每每我们谈到张大千,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的画作。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张大千也毫不例外。这位大师,喜欢钻研,喜欢安静。当他在冥思苦想创作灵感之时,更不希望有人打扰,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可惊扰。不过,张大千却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网开一面”。
在1943年的某一天,张大千正因为创作陷入了“瓶颈期”而独居画室,闭门不愿意见人。但是这一天,放学回家的女儿心瑞却带回来一名同学,这是她的闺蜜好友徐雯波。此时,张大千正值不惑之年,名声大噪,徐雯波正是慕名而来,想到通过张大千的女儿接近到这名大师,欣赏一番他的画作。

当徐雯波进门时,其心中难免会有些胆怯,可令人意外的是,张大千并没有厌恶她,反倒为她细心讲解着自己的画作与绘画的艺术。当时,这名十二岁的小女孩自然对此只有一知半解,但六年之后,却传出一个震惊的消息——年近半百的张大千,与徐雯波结为夫妻了。彼时的徐雯波正值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张大千早已有两位妻子与多名孩子……
02
其实,徐雯波在六年间还多次见过张大千,并成为了她的学生。渐渐地,徐雯波对大师心生仰慕与崇拜,原来,张大千不仅平易近人,还对她格外照顾,不收她的学费。徐雯波在张大千身边学习多年,二人表面上是师生,但私下从未以师生相称,张大千送了徐雯波一幅画,后来的价值高达4377万。或许从那时候起,徐雯波就明白了张大千的心意。

张大千与徐雯波有着如父女般的年龄差距,他们的婚姻自然遭到了外界的议论。在张大千与徐雯波结为夫妇之前,他们的结合曾遭到了女方姑妈的极力反对,她甚至直言张大千是“为老不尊”。可是,徐雯波早已对这名大师芳心暗许,说什么都要嫁给他,最终逼不得已,徐雯波只得谎自己怀孕,这才得到了婚事的许可。
与徐雯波结婚之时,张大千也早有正妻——黄凝素,黄凝素得知丈夫又与十八岁的徐雯波结婚后,放弃了多年的隐忍,执意要和张大千离婚。就这样,张大千与徐雯波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双方还有了一对子女。可是,由于时局所迫,他们夫妻二人只能辗转多个国家,将孩子寄养给他人,不幸的是,他们的儿子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忍无可忍,最终自杀了……

结语
张大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他一生的成就与生活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或许张大千并不是什么重情重义之人,但撇开他的婚姻生活不谈,其在国画领域的造诣几乎是空前绝后的,他依然值得我们尊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17:07 , Processed in 0.0079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