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4年前,这本书问世轰动整个世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04:5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84年前,这本书问世轰动整个世界             2021-10-07 21:38                                              

84年前,图书《红星照耀中国》(彼时译作《西行漫记》)的问世轰动整个世界。

一个很有探究精神、极富幽默感的西方记者,在1936年6月至10月期间,通过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实地采访,以独特、公正的角度以及细致的观察,首次用镜头和笔墨向全世界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红色苏维埃,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西北红区的燃情岁月以及众生群像。

红船编辑部发现,2021年两会期间,斯诺的名字再次被提及。而八十多年来,这部作品因文字的可读性、记录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吸引着一代代读者。

一部国际上十足的畅销作品

1928年,埃德加·斯诺开始环游世界,来华到了上海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从此13年间都没有离开过远东地区。

在踏上报道中国共产党人的旅途之前,他已经走遍了西北的饥荒地区,在滇缅公路通车10年之前便穿过了它的路线,报道了1932年不宣而战的战争,成为《星期六晚邮报》的一名记者。当时他已经成为宋庆龄的朋友,结识了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作家。

1932年斯诺在北平安顿下来,与夫人居住在燕京大学附近。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作为活力四射、高度清醒的美国年轻一代,斯诺夫妇广泛了解了1935年末中国学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运动。他们学过汉语,口语比较流畅。除了发表描写日本侵略的《远东前线》之外,埃德加·斯诺还编辑了一部现代中国短篇小说译文集,即《活的中国》。

边区认真学习的小战士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周密安排和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协助下,斯诺冲破国民党宪兵、特务重重阻挠,经西安、云阳如愿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及红军将士和普通群众,深入了解到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实情。

经过四个月艰苦采访,斯诺写下大量通讯报道,最终集结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将《红星照耀中国》交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三个月后新书问世。西方媒体热评“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震惊世界!”

出版后不过几个星期,这部书便行销五版、10余万册;第二年年初,美国版本由著名的兰登书屋发行。接下来,俄文、法文、瑞典文本等相继出版,很短时间内,该书成为一部国际上十足的畅销作品。

战士们在列宁室内阅读

一本被拆散了翻译的样书

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组织翻译者是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人于一身的“全才”、浙江上虞人胡愈之。

胡愈之时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负责人,这是个专门对外国记者发布消息的机构。每天下午3时,他们都在上海国际饭店顶楼召开茶话会,招待外国记者。会上,国民党部队的代表先报告战讯。

宣传委员会也把当时从秘密的中共临时办事处(即八路军办事处的前身)得到及听到的消息,编成文稿、译为英文、印成单张分送给记者。由此,胡愈之结识了埃德加·斯诺。

边区开展体育运动

斯诺告诉胡愈之,他曾去过陕北,并给胡愈之看了许多在陕北期间为一些战士、群众以及共产党领袖人物拍的照片。1937年11月,斯诺赴上海秘密会见胡愈之。在下榻的旅馆里,斯诺郑重地将甫从英国寄来的英文新书《红星照耀中国》递给胡愈之,希望能将此书介绍给中国读者。

回到家中,胡愈之认真阅读后,被书中精彩的描写深深吸引。为了确认书中所谈内容的可靠性,胡愈之找到上海中共临时办事处的刘少文了解情况。刚从陕北回来的刘少文证实内容是可靠的,胡愈之于是决定组织人,马上翻译此书。

《红星照耀中国》一共12章,30万字,由12人每人分译一章。没有更多底本,这个珍贵的样书,被拆散开来,各人回去自己翻译。

作品中的许多内容,在以前是完全不了解的。一些事件、人物,几乎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胡愈之一方面找斯诺进行询问,另一方面通过从陕北根据地回上海不久的刘少文了解。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翻译。

一个在“国统区”严查下的出版物

但当时“国统区”对进步出版物审查很严,轻则停业整顿、特务盯梢,重则关门息业、逮捕坐牢,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公开出版此书。

最后众人决定新创一家出版社,社址就设在胡愈之家中。他亲任主编,郑振铎、许广平、张宗麟、周建人、王任叔等十余人为编辑。为了能够顺利出版发行,他们将“扎眼”的《红星照耀中国》,起了个普通但能够反映出书中内容的文艺化的新名字——《西行漫记》。

为了解决印书经费,胡愈之想出两个方案:一是每位译者各人捐几十元,二是向读者发售“预定券”。每本书定价二点五元,如用预定券购买只需一元,这样就解决一部分出版经费。

上世纪30年代,边区进行军事训练

就在该书英、美版印出数月后,中文译本也于1938年2月出版发行。因为资金等问题,第一次印了1000本。同年4月《西行漫记》再版,10月出三版,11月出第四版。在香港和海外华埠重印本和翻印本更是不计其数,发行量高达十余万册。

中文版《西行漫记》还新增了英文版没有的照片。当斯诺拿到中文版的《西行漫记》后高兴地大呼:“我虽然是这本书的作者,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者创造的啊!”

新中国成立后,埃德加·斯诺曾三次访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亲切接见,1972年斯诺在瑞士逝世后遵其遗嘱骨灰的一部分葬于北大校园。

宋庆龄曾在《纪念埃德加·斯诺》中说:“中国人民永远以感激的心情记得埃德加·斯诺这位致力于中美人民友好的不知疲倦的活动家。太平洋两岸的子孙后代将受斯诺之惠,因为他留下的遗产将有助于他们研究中国的历史……”(资料来源:人民政协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观察者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人民资讯)

编辑:王海荣

程序编辑:朱向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9:31 , Processed in 0.0089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