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乔围炉诗话,七律创作中情景安排,死法与活法 2021-11-14 08:56
前言 清朝有"谈诗三绝",贺裳的《载酒园诗话》、冯班的《钝吟杂录》、吴乔《围炉诗话》。 在吴乔《围炉诗话》中,有一段提到了七律的作法,其实主要谈的是情景的安排。老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古人有通篇言情者,无通篇叙景者 余与友人说诗曰:“古人有通篇言情者,无通篇叙景者,情为主,景为宾也。情为境遇,景则景物也。”(《围炉诗话》清·吴乔) 这一段说的都是七律的作法,我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吴乔说,古人作诗,有通篇说情的作品,但是没有通篇写景的作品。并且解释说“情为境遇”,其实就是感受,触景生情也好,议论感怀也好,都是写情。 通篇写情的作品不少,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写诸葛亮的这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坚军务劳。 吴乔说“无通篇叙景者”,诗中写景,最终还是为了抒情。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二首,算是写景较多的作品: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首诗中,景中有情,如: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完全写景没有写情的七律,不敢说没有,但是不多。优秀的作品大多情景交融。 二、死法与活法 又曰:“七律大抵两联言情,两联叙景,是为死法。盖景多则浮泛,情多则虚薄也。然顺逆在境,哀乐在心,能寄情于景,融景入情,无施不可,是为活法。”(《围炉诗话》清·吴乔) 七律一共四联,一半写景,一半写情。假如呆板地遵守这种模式,吴乔称之为:死法。杜甫《秋兴八首》第一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所谓“顺逆在境,哀乐在心”,即触景生情。“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从杜甫上面的那首七律既可以看出。 情景的安排要灵活,当然可以“两联言情,两联叙景”,情与景的比例,位置的安排,都不必拘泥。这就是吴乔说的:无施不可,是为活法。 除了句与句之间的不同,在一句之中也有不同。一句中,有的纯粹写景(如:千家山郭静朝晖),有的纯粹写情(如:匡衡抗疏功名薄),有的情景相融( 如:听猿实下三声泪),更优秀的诗句,景中藏情,如:山楼粉堞隐悲笳。 三、一篇之中,情景安排 又曰:“首联言情,无景则寂寥矣,故次联言景以畅其情。 首联叙景,则情未有著落,故次联言情以合乎景,所谓开承也。 此下须转情而景,景而情,....须与次联不同收,或收第三联,或收至首联,看意之所在而收之,又有推开暗结者。(《围炉诗话》清·吴乔) 第一联假如只写情不写景,那么第二联最好写景,而且第二联的景,最好与第一联的情相关。例如杜牧的《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情】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情。【景】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假如第一联只写景不写情,那么第二联最好写情,而且和第一联的景物相契合。例如李商隐的《荆门西下》: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景】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崄巇。【情】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前二联说完了,后面二联的衔接要注意与第二联不同(须与次联不同收),上面情,下面转为写景,上面景,下面转为写情 。 例如杜牧的《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第二联写景,第三联转为写情。 根据前面的不同,结尾也有变化,有推开,有暗结。有情结(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景结(如: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 四、意乃得见 又曰:“意为情景之本,只就情景中有通融之变化,则开承转合不为死法,意乃得见。”(《围炉诗话》清·吴乔) 情也好,景也好,无论怎样组合,如何变化,最终都是为了全篇之“意”服务。 诗人创作时,当然有先偶得佳句,然后成篇的佳作。但是大多作品,还是先立意,后面根据所立之“意”写景抒情。 诗意如骨,情景如血肉,血肉无骨立不起来,有骨无血肉成了空架子。诗意如龙,或隐或现,有的作品开篇见意,如《送卢侍御赴河北》: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有的作品尾联见意,例如李商隐的七律《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结束语 七言律,是古诗词的明珠,熟悉七律的作法,基本能掌握各种诗体 。学习古诗词必须要学习七律和五律,如果练习书法一定要学会楷书类似。 上面说的七律之法,其实就是在格律的规则下,作好情、景、意三个要素的组合与融合。至于平仄、押韵、对仗、黏连这四个要素,则是基本的格律规则。 @老街味道 一夜水高二尺强,杜甫七绝中,有不少古体和折腰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