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同记忆 | 漫步北京胡同 情系历史文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9 19:13: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胡同记忆 | 漫步北京胡同 情系历史文脉         2021-11-19 11:18                    

胡同记忆 | 漫步北京胡同 情系历史文脉
感受北京的风物与历史,就必须走在城内那些纵横交织的小胡同。说起这胡同,您知道它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吗?
宋以前的城市以坊为单位,坊内不可以经商,经商只能到固定的市场。宋以后,这个制度逐步解体,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元便处于这个过程之中。在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中便详细记载了大都的市场所在地。
根据文献记载,那时大都有五十个坊,而且每个坊都有名称,此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火”与“二十九胡同”。“火巷”原是用于防火的通道,后来作为街巷的代称。“胡同”则是蒙古语在汉语中的延伸,原指水井,在汉语里演绎为狭小道路的称谓,而且成为独特的专称。
京城的胡同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漫步在青砖灰瓦的静谧氛围里,路过那些百年老树、名人故居,似乎能依稀窥见沧海桑田的历史故事。
砖塔胡同

元人李好古的杂居《张生煮海》侍女云:“你去哪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由此可见,在元代大都城里便已有了砖塔胡同。


沿着北京西四南大街就能寻到砖塔胡同的东口。胡同因一座八角七重檐的青灰色砖塔而得名,此塔称作“元万松老人塔”,古塔建于元代,是纪念高僧万松老人的墓塔。砖塔原本为七级,后加高到九级,是仅存到至今的坐落在市区的唯一一座砖塔。
元朝定都北京时,元世祖的重臣耶律楚材慕名前来,投身门下。老人圆寂后,人们为他修建了这座朴素而别致的砖塔,砖塔北侧的胡同也随之得名“砖塔胡同”。


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万松老人塔及塔院作为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砖读”免费向公众开放。“砖读”是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与私营书店“正阳书局”合作创办,也作为正阳书局分号使用。

“砖读”被誉为京城最美书店,新老北京人有时间不妨都去那里坐坐,体会一把地地道道真真正正的老北京市井风情。院里摆满了门板、门墩、桌椅等老物件儿,给更多的老北京们留下念想。

胡同里还有一个小型关帝庙曾被用作民宅,现如今已经腾退完毕,已有计划重新整修。
1923年8月2日,鲁迅迁居砖塔胡同61号(今84号)。著名的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就是在这里创作的,这些作品,现在已经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鸳鸯蝴蝶代表人物、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张恨水先生在这里共创作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孔雀东南飞》、《凤求凰》等众多文学作品。

胡同里的古树
胡同里的历史物件还有三株古树,至于如何判断,如果你看到那棵树身上系着块红布,那它就是胡同里的一级古树无疑了。

胡同里的古树
南锣鼓巷街区的胡同
如果您是第一次来南锣鼓巷,沿着巷子南北走一遭,尝尝网红美食、打卡热门小店颇有旅行的新鲜感。如果您再来南锣鼓巷街区,小编推荐您走一走街区里的大小胡同。
1. 黑芝麻胡同

黑芝麻胡同位于区域的西北部,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南下洼子胡同,南邻沙井胡同,北靠着前鼓楼苑胡同,全长265米,宽5米,黑芝麻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何纸马胡同,清朝属镶黄旗,宣统时称黑芝麻胡同。今胡同13号院为清光绪内务府大臣奎俊府,是一座带花园的建筑。

如今在这条胡同,有许多老北京风味的铺子,像是非遗传承鼻烟壶工作室、一些手工服饰店、再往深处走便是民居。


2. 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明朝时候,称为梓潼庙文昌宫,清朝时称为帽儿胡同,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院落以及昔日贵族的宅邸,比如清朝的达贝子府、末代皇后婉容故居、以及冯国璋故居等。

帽儿胡同6号是达贝子府,贝子达赉的故居。达贝子为乾隆女和敬公主后人,1923年,达赉将和敬公主府以15万大洋卖给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自己迁居帽儿胡同6号来了。达赉贝子去世后,其子多尔吉袭爵,1940年,多贝子从帽儿胡同迁到秦老胡同18号居住。如今达贝子府门口被糖人、木器玩具等小摊占据了,而里面也成为了私人住宅。


13号院的门洞已经改为住家,如今从外面看不出院子里到底有多气派。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总统冯国璋被迫下野后,曾在此闲赋,一年后就在这所院子里病故。


35号、37号是末代皇后婉容娘家的院子。37号是个四进院落,写着“婉容花园”,门脸虽然不大,但掩饰不住昔日的尊贵。我去的时候,正赶上收电费的人刚出门,从打开的门口看到里面,垂花门竹影斑斓,两边山石叠翠,但随后,大门就被从里面紧锁了。末代皇后婉容出嫁前在这院子里生活,也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少女时光。“婉容花园”旁边的旧宅院,也是昔日末代皇后的故居,但现在是普通的民宅,也是胡同里为数不多可以进去的院子。走进去,里面院落重叠,雕花屋檐能看出往日这里的繁华。
3. 雨儿胡同

夏日的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明代曾称“雨笼胡同”,后改名为“雨儿胡同”。这条胡同里也不乏名人故居,比如齐白石故居与罗荣桓故居。

夏日的雨儿胡同

夏日的雨儿胡同
13号院齐白石故居的来头也可谓曲折迂回,该院子原为清太宗第四子叶布舒宅邸东边部分建筑,是一座完整的单体四合院。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国家文化部拨款购买提供给艺术大师齐白石居住,1957年齐白石逝世后国家曾在此筹建“齐白石纪念馆”,后为北京画院办公地点。1986年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北京画院对原建筑进行了修复并重新命名为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夏日的雨儿胡同
胡同31号是罗荣桓元帅的故居。1963年12月罗荣桓元帅逝世后,其夫人林月琴及家人一直住在这里。
史家胡同

从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出来,往北走一点,便是史家胡同的西口。走进史家胡同,第一个感触就是古朴。到处是青砖灰瓦、如意雕窗、楹联彩画,还有广亮门、金柱门、如意门、垂花门,是老北京四合院经典建筑的集合。
提起史家胡同,很多人唯一的印象就是那所著名的小学——史家小学。其实,百余年来,这条胡同名人荟萃。胡同里那一扇扇紧闭的大门,隐藏着不知多少近代历史文化故事。

史家胡同邓颖超题名的“好园宾馆”

1910年,清政府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清华学堂成立半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游美学务处随着清王朝寿终正寝,于1912年4月被撤销。清华学堂最初只是作为一所普通的留美预备学校而设置,学生进入清华园进行留学的初步学习。1924年初,清华学堂正式启动“改办大学”程序,1925年2月,在校长曹云祥主持下,清华学校开始筹备国学研究院,先后聘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为导师。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

史家胡同文创社
自1909年清政府在史家胡同设立游美学务处,至今已近110年了。中国的教育史并没有忘记北京城内这条不显眼的胡同,正是在这条普通的胡同里,孕育了举世闻名的清华大学,走出了许多栋梁之才。

在史家胡同,不可错过的就是史家胡同博物馆,在这里曾经居住过十多位名人,民国时期三大才女之一的凌叔华
正是博物馆所在院落的原主人,在那个社交公开蔚然成风的年代,她时常举办一些名流的聚会,齐白石、泰戈尔等都曾是她的座上宾。

胡同内的一处餐吧
不仅如此,北京人艺也是诞生于此。1950年,华北人民文工团扩编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人艺),史家胡同20号院就成为中国话剧的摇篮。1952年,“老人艺”话剧团正式在20号院成立了北京人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等老一辈话剧艺术家都是从这个院里走出来的。
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来形容北京的胡同。北京的胡同,条条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历史。在这些不起眼的胡同里,或许曾居住过声名显赫的人物,或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此处。走进胡同,也就走进了北京城的文化血脉之中。
来源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5:42 , Processed in 0.0088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