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9年耿飚写信向中央反映一情况,李先念看后对他说,你胆子真不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9 13:56: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69年耿飚写信向中央反映一情况,李先念看后对他说,你胆子真不小                                                         2021-12-18 14:37                    
前言  

图|耿飚将军晚年与夫人赵兰香

1950年春节刚过,耿飚一家便风风火火地赶往北京。

刚安顿好没多久,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就急急忙忙跑来找耿飚:“周总理要亲自来看望你。”

见面后两人亲切地打了招呼,周总理直接开门见山:

  “这次把你从部队调过来,是外交工作的需要。”

耿飚对自己的任务安排,心里很清楚,他还在十九兵团的时候,就接到了调令,要他主持外交工作,临走时老战友还打趣他、

作为征战一生的将军,耿飚对从事外交工作,心里上是一点准备也没有,尽管如此,耿飚还是表示:

  “我服从组织安排。”

“不过。”耿飚向周总理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我连外语也不会,对外交更是一窍不通。”

但周总理却耐心地劝说他:

  “这些都是可以慢慢学的嘛。”

图|周总理

耿飚随即听从安排,踏上了前往联合国的征程,回来以后,周总理再次找到耿飚:“经过谈判,我们已经和瑞典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任命你为驻瑞典王国大使。”

  “你是我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大使啊。”
“听闻阁下是一个将军,不知道您带过多少兵呢”

1988年5月,一个美国商务代表团访问中国。

在中国停留期间,一个代表团成员向中方代表递上一张名片,要求见耿飚将军,当时耿飚正任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工作上有些忙碌走不开,所以两人未能如愿见面。

来人见状,心中无不怅然,离开中国前,这个人留下了一本厚厚的影集,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送给我们无所畏惧的领导——耿飚,‘迪克西团’成员赠。”

影集送来的时候,耿飚还是一头雾水。

等他打开影集后,一张40多年前,他和一个美国军人合影的照片映入眼帘,耿飚这才想起来这个人是谁。

图|1944年10月,耿飚与美国观察组组长德穆克,在从延安赴晋察冀途中

那还是1944年9月,时任八路军三八五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的耿飚调晋察冀军区工作。

临行前,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交给耿飚一项任务,护送一个美军观察组前往晋察冀军区的驻地阜平。

为了保证耿飚能完成任务,临走前周恩来给了耿飚一份中英文对照名单,其中还详细的叙述了这个美国代表团成员的经历:

  “他们把自己称为‘迪克西’使团,你护送的这个小组共有7个美国人,要注意有位叫做雷蒙德·卢登的先生,他是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二等秘书、中印缅战区司令部的顾问。毛主席已经向沿途各个军区、分区发了电报,你们的两翼会有大批部队实时保护,你的任务就是照顾和保护他们,到达以后安排他们考察。”

原本一开始是准备好,要用飞机护送美军观察组前往的,但周总理考虑到涞源那边的机场不太安全,于是临时改为耿飚护送,周总理反复提醒耿飚:

  “这些美国人对我们还不了解,你要团结他们,绝对保证他们的安全。”

耿飚虽然答应下来,可并不是很请愿,尤其是和美国人打交道。

后来走在路上,耿飚才发现,这帮美国老爷究竟有多么难缠。一路上嫌弃照顾他们不周到,而且还非要吃西餐。更麻烦的是,这些美国老爷不会骑马,一上马就“啪啪”往下掉。

图|抗战时期耿飚

美军观察组的人抗议我们给他们使用这种“劣马”。耿飚又气又笑,没办法只好亲自教他们怎么骑马,这些美国人其实算起来也不是不会骑马,只是不熟悉环境,没两天的功夫,这帮人就能很顺畅的骑着马溜达。

尽管一开始相处不是很愉快,但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双方的友谊也逐渐加深。

美军观察组组长德穆克十分感激耿飚对他们的照顾,两人后来还拍照留念,当年圣诞节,晋察冀军区还按照美国人的习俗,为他们举行了庆祝活动,尽管喝的是缴获的葡萄酒以及美国清酒,但德穆克几人还是喝得酩酊大醉。一边喝还一边拉着耿飚说:

  “八路军,顶好。”

德穆克临走时,还将他们观察组的几支卡宾枪全都留给了耿飚,后来这些枪全都被耿飚分别赠送给几个战友。

尽管耿飚一生参军打仗,但却粗中有细,毛主席、周总理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让耿飚从事外交工作。

50年代初,耿飚调驻瑞典王国大使时,还有不少的趣事。

一次国庆节,耿飚在使馆主持国庆招待会,邀请了500多位贵宾参加。

席间有一个瑞典高级官员主动与耿飚攀谈:“听闻阁下是一个将军,不知道您带过多少兵呢?”

耿飚想了想,回答说:“大概十几万吧。”

图|1950年耿飚任驻瑞典大使时与外国友人交谈

来人听说后,吃了一惊,立即立正向耿飚敬礼:

  “您统帅的军队人数,比我们全国的军队还要多。”

旁边一位瑞典官员也由衷地赞叹:“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您是一个从伟大的国家来的伟大的大使。”

听到有人称赞,耿飚谦逊地摇了摇头:

  “我本人谈不上伟大。比起国家和人民来,我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很想成为一座联结和沟通中瑞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桥梁。”

耿飚后来确实是成为与各国沟通友谊的桥梁。

图|1956年3月,耿飚与贺龙一起前往巴基斯坦途中

1956年初,耿飚调任驻巴基斯坦大使。

当时的巴基斯坦与中国关系正处于发展初期,尽管当时巴基斯坦加入了以西方国家为首的东南亚条约与巴格达条约,可周总理通过与巴基斯坦交流后认为:“巴方有何我国增进良好交往的愿望。”

耿飚任驻巴基斯坦大使期间,极大地增进了两国友谊。也就是在耿飚就任驻巴大使的第二年,巴基斯坦发生严重的饥荒灾害,鉴于这种情况,耿飚立即向国内建议援助巴基斯坦,周总理亲自批示,平价买给巴基斯坦6万吨大米,并赠送4000吨大米应急。

当时巴方表示,以往美国人援助的粮食上,都会印上美国援助的字样,并建议中方也印上中国援助的字样,以便于在国际上宣传。

耿飚却摇了摇头:

  “美国这样标榜对别人的“援助”,未必能收到它所希冀的效果;而我们援助巴基斯坦,是基于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及对灾区人民的同情,是出于帮助巴基斯坦人民克服困难的真诚愿望,别无其他目的。因此,我们不能仿效美国的做法。”

后来中方援助巴基斯坦的大米上,只印了中国字样,未提及援助,令巴方十分感动,他们对耿飚表示:

  “中国不利用援助来抓宣传资本,是对巴基斯坦的真诚支持。”
耿飚:我真想拍桌子

1969年的九大上,耿飚当选为中央委员。

5月6日,周总理找到耿飚,安排了他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到阿尔巴尼亚去任驻阿大使。

与巴基斯坦不同,阿尔巴尼亚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五六十年代间,中阿关系一度十分密切。尤其是到了1969年,随着当时中苏关系出现变化,阿尔巴尼亚却始终坚持站在中国一方,两国的关系空前密切。

图|耿飚将军与夫人赵兰香

中苏后来接触后,缓和了彼此间的冲突,本身是有益的举动,却让阿尔巴尼亚很不理解。

耿飚也曾亲历了那一段中阿之间不寻常的关系变化。

1969年9月30日,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举行了一次国庆招待会。

耿飚虽然为照顾阿尔巴尼亚的情绪,招待会上讲话中并没有谈及苏联,但阿尔巴尼亚“火药”意味却十分浓郁。耿飚作为宴会的主持人,也不好反驳对方的观点,只好顺着对方话里的意思说:

  “有个国家曾经对中国动“刀子”,中国仍反对诉诸武力,主张谈判。但他们认为中国这样做是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那中国只好拿起“刀子”。结果,侵略者被中国打垮。”
  “几十年来的斗争历史证明,毛主席的领导是英明正确的,中国在立场上不会失去原则。二十年前毛主席就给我们讲过一段话:两个拳师交手,聪明的拳师往往先退让一步,然后进攻;只有蠢人才一上场就拿出全部力量硬拼,结果是退让一步的拳师获胜。”

耿飚的话并不犀利,但是道理却很明显,尽管这样,阿尔巴尼亚一方却仍旧感到十分不满。

时隔多年后,耿飚回忆起这次经历,也曾坦言:

  “当时真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之感。“

耿飚就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后,也很快发现了问题。

图|1950年9月耿飚任驻瑞典大使时照片

1969年11月24日,耿飚收到了阿方领导人霍查、谢胡的宴会邀请。

耿飚本来以为,这是双方交流思想的一次盛会,没想到的是,阿方是别有所图。

当时国内李先念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正准备启程到阿尔巴尼亚,参加他们的解放二十五周年庆祝活动,阿方领导人知道耿飚与李先念关系很好,于是希望耿飚配合他们,向李先念提出援助的申请。

说起来自新中国建立以后,本着和平友好的原则,曾支持和援助了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建设,尽管自身仍然困难,但还是无私的援助了阿尔巴尼亚,但似乎阿方对这一切并不怀着感恩的情绪,而是视为理所应当。

阿方领导人霍查更是直接对耿飚说:

  “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像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

谢胡说得就更直白了:

  “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中国是从古巴进口白糖的,就连我们自己尚且都很难吃到,可阿方却要求中国,要按照他们人口数来提供古巴白糖。

大到工业建设、小到扑克牌,阿方几乎是什么都要,阿方领导人霍查、谢胡抽的都是中国生产的“中华”香烟。

毫无疑问,中国人有的,他们也要有,中国人没有的,他们也想要。

图|耿飚将军

耿飚赴任阿尔巴尼亚后,即对援助建设阿方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了很多问题。

由中方援助,阿方建设的“毛泽东水电站”,位于阿北部德林河上游,耿飚与夫人赵兰香一起启程前往那里考察,中方在援建这所水电站时,阿方曾信誓旦旦的表示,可以提前两年完工,但耿飚到现场实地考察后发现,以阿方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根本不可能按照规定期限完工。

尽管如此,陪同耿飚一起视察的阿方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卡博还很抱怨: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可以提前供给我们‘毛泽东水电站’的建设设备,但担心我们能不能赶得上。”

耿飚知道,阿方是在担心什么,于是对卡博提出:

  “你是担心贵国的要求不能如数得到满足吧?那就请你签一个保证书,我将向国内报告提前供给你们设备。”

一句话说得卡博直挠头,保证书最后也没签下。

另外耿飚还在考察中发现,阿方对中方援助浪费的现象极为严重。

耿飚在考察阿方农田时就发现,几乎每块田里面都堆着白花花的化肥,要知道耿飚在国内山西、湖南等地进行过考察,当地农民把化肥都当成宝一样小心翼翼的呵护,而阿方居然就这么随意扔着,任凭风吹日晒消耗。

考察下来耿飚才发现:

  “中国为阿尔巴尼亚在爱尔巴桑等地援建了好几个化肥厂,年产二十万吨,阿尔巴尼亚的合作社平均每公顷土地可以分到四百公斤化肥。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的每亩土地五六十斤,那可是中国农民连想都不敢想的数量。”

图|耿飚

可尽管这样,阿方仍然嫌中方援助得不够多,阿方副总理查尔查尼向中国提出,要求更换化肥厂的一个主要部件,这个化肥厂虽然是中方援建,但是设备却是应阿方要求从意大利进口,中方用外汇帮助阿方建立化肥厂,机器损坏后,还要中方再从意大利购买给他们送去。

更可气的是,阿尔巴尼亚自己不产棉花,却硬要中方援建一个纺织厂,生产的纺织品还要倾销到中国,用我们的钱来赚我们的钱,更麻烦的是,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都不合格。

中方援建阿方一座炼油厂,阿方自己不肯雇佣工程师安装,自己照猫画虎,结果生产不合格连年亏损,阿方领导人谢胡的副手还反过来埋怨中方:

  “这是中国援建的,达不到指标你们要负责任呐。”

耿飚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曾气愤地说:

  “我真想拍桌子!”

不仅如此,阿方向中方索求的军援,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实际需要。大到舰炮导弹、小到挎包水浒,几乎是无所不要。

耿飚回忆中,还记得这样一件事。

中苏珍宝岛事件后,阿尔巴尼亚不知道从哪儿听说我们在东北有一支快速反应的滑雪部队,于是理直气壮的向中国提出,自己也要建设一支这样的部队。

耿飚当即反问:

  “贵国有这么大雪吗?”

尽管十分艰难,耿飚任驻阿大使期间,还是竭尽所能地拒绝了阿方许多不合理的诉求。

耿飚写信向中央反应,毛主席盛赞:耿飚是个好大使

阿尔巴尼亚频繁的向中国索要援助,数量之多,项目之繁复,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需求。

甚至有个别要求,让人看起来根本就不合时宜。

图|耿飚

最气的是,耿飚视察法罗拉造船厂时,见技术人员从海水里捞出来一大批的高档电缆和珍贵的零件,堆满了整个屋子,耿飚质问阿方人员,阿方竟然理直气壮的说:

  “这些东西你们不是有的是吗,只要你们有的,我们就该有,这些东西又算得了什么呢。”

阿方公路两旁,修建电线杆用的优质钢材,我们也只是在一些特殊地方才用到一点点,阿方用中国援助的优质钢筋、水泥,在各地修建了一万多座纪念碑,当年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下,阿尔巴尼亚几百万个水泥碉堡,因为没有战事,老百姓只能在里面养鸡……

回到大使馆后,耿飚第一次失眠了,他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反复思考之下,耿飚提起笔,将自己在阿尔巴尼亚所见所闻,详实的写了一份19页的给中央的信。

为了写这份报告,耿飚熬了一个通宵外加一个上午,并且在信中,阐明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乔冠华看了信后,对耿飚所反映的情况大加赞赏,并原封不动地将信转交中央。

李先念看到这封信后,也深感折服,后来耿飚回国,李先念见到他时激动地对他说:

  “耿飚,你胆子真不小……你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我对这件事也有意见,但是一直没有说话的机会。”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合影

周总理将耿飚的信转给毛主席后,毛主席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大加赞赏:

  “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尤其是到了70年代以后,中阿之间彼此的分歧不断增多。考虑到中阿之间这种畸形关系,邓小平果断叫停了对阿援助,并于1978年7月7日公布了外交照会。

尽管面对阿方针对中方的举措进行恶意的攻击,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指示说:

  “大人不见小人怪。”

图|耿飚与夫人赵兰香晚年

考虑到外交上的影响,中方对阿方所有行为采取了“四不”原则,即不过于重视、不予置理、不与之论战、不主动恶化关系。

耿飚在战争年代作为一个将军,曾为解放中国人民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建国后又致力于外交事业,为中国外交关系开拓了一条前进的道路。耿飚将军的功绩,必将为历史所铭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13:36 , Processed in 0.01088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