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6日 09:03:16
来源:明清史研究
作者简介
(本文载于2021年第6期第48页-56页)
01
左中括号
一、烹饪饮食——影响人民生存的第一要义
左中括号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烹饪饮食是最重要的文化。这是因为,饮食是人类自己创造又造就了人类自己的第一要义,是人类能够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首要条件。世界各国的烹饪饮食文化各具特色;而数千年中华文化中积淀、蕴藏、发展出的鲜明而独特的烹饪饮食文化,更是令人叹服。在现代,中国的烹饪饮食已经驰名全球,但很多人只知道中餐味美花样多,却不知道中餐内在的好处。介绍中华民族烹饪饮食文化的传统,彰显中华民族创造文明、美化生活的高度智慧,是我们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虽然食与饮与人类俱生俱存,但在中国古代的典籍里,“饮食”通常指用火以后的生活情境。《礼记·礼运》阐释了从远古到上古有了火以后人民生活的改观:“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礼运》茹毛饮血属于野蛮时代,“火化”“修火”才属于文明时代。《周易》“噬㗐”“需”“颐”“渐”等卦的象辞中所说的“饮食”,都指的是火食。《墨子》说:“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他所说的饮食对于人生的基本功能“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自然是有了农耕以后的熟食。《管子》说:“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疾。”这更是明确说明有史以来所记载的“饮食”都是举火以后的火食。有火就有烹饪,所以,烹饪和饮食并提,才能说明这项文化的传统。02
左中括号
二、 “和”——通过协调达到中和
左中括号
“和”是体现在饮食制作方面的总特点,概括地说,“和”就是在参与烹饪的诸多要素(如水与火,各种主原料、佐料、调料,主食与副食等)之中,寻求适中与平衡,以达到整体的最佳效果。《周礼·内饔》所说的“割烹煎和”,前三者都是烹饪的局部过程,唯“和”本来指的是“和味”,并反映在成品的味道上,但却是食品制作的总原则,并且是贯穿全过程的高要求。要达到“和”的高标准,必须经过协调。03
左中括号
三、节——强调节制而追求精美
左中括号
“节”是表现在食用方面的总特点。“节食”这个词,古今的概念是不同的。今天一说节食,就会想到减肥,以减少饭量作为减轻体重的一种措施。减少饭量当然会同时减少营养,这对营养过剩或体重超标影响健康的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治疗或健身的好办法,但对仅仅为了保持身材的健康人,不免是一种损害。可在中国古代的饮食观念中,饮食要节制是一种常念。《文子》说:“圣人量腹而食,言食不贪也。”所谓“节食”指的是不可饕餮贪食,不可经常过量。这是一生都要遵循的健身之道,甚至是一种修养。04
左中括号
四、齐——搭配剂量与创建范式
左中括号
中华饮食讲究和谐,水火要协调,食材要搭配,五味要均衡,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量化标准的。但是,烹饪是适应人的需要又靠活生生的人来操作的,食材和佐料又都是性能不同的有机物,必然会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同样一个菜肴,不同的人做就会有不同的味道,甚至同一个人做很多次,每一次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就形成了中华烹饪又一个很有特色的传统,这个传统用两个字来表示,就是“齐”与“范”。单笼金乳酥(是饼但用独隔通笼欲气隔)
通花软牛肠(胎用羊膏髓)
光明虾炙(生虾则可用)
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馅料各异,凡二十四种)
生进鸭花汤饼(厨典入内下汤)
可以看出,魏晋以前的食谱,记载的大多是一些熟食的必需品,比起经书上的饮食,已经有所创新。唐宋以后,饮食的范围扩大了许多,菜肴的花样大量翻新。直至今天,食材的发掘更为广泛,调味的原料日益增多,烹饪的器皿不断发明,熟食的手段无比丰富,人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华烹饪的理念里“和”与“调”及“节”与“精”,加之“齐”与“范”的精神仍需发扬,但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飞跃发展,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05
左中括号
五、中国古代烹饪饮食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失落
左中括号
前面说过,在中国烹饪饮食文化的优秀传统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是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中体现的,绝不是求同;节”是以养生为目的的,与娱悦、享乐并不矛盾,绝不是苦行;“齐”是经验的总结,它一旦脱离了封建礼制,避免了单一与僵化,便成为个人风格与多种流派的体现。人的口味是烹制者培养起来的,而烹制技术又常因享用者的口味而抑扬,二者的互相促进,便形成了中国烹饪技术在保留基本模式的前提下不断更新和演进。固有的风格与丰富的变化相结合,这便是新的时代对“范”的传统的继承。本文编辑:杨莹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