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才第三种价格:19岁“任悲鸿”擅名家造假,逝后画作六千元待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3 19:08: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天才第三种价格:19岁“任悲鸿”擅名家造假,逝后画作六千元待售                                                         2021-12-11 12:25                    
                                       

天才或许有文道天才,也有武道天才,当然,画道也有不少天才。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天才的三种价格,尤其是,第三种天才:一定要引以为戒!

或许你会好奇:难道天才也有价格吗?

不,这里所指的天才价格,往往是由他们的为人处世,之后留存的作品价值,反映在之后的拍卖记录上,市场的反映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其作品价值,让人更加了解其收藏价值,以及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

而徐悲鸿没有想到,这三种天才价格,都与他有关,或是他自己,或是他打交道的人,不信请看:

(一)第三种价格:以造假为业

“高仿”徐悲鸿,造假天才任仲年(当时戏称“任悲鸿”),逝后画作6000元,仍在出售

(徐悲鸿作品擅长画马,充分表现出其精气神,驰名画坛。)

如任仲年,19岁的时候,精通模仿当代名家作品,当时南京一户文化人家所悬挂之画作,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张书旂皆是其人一人之造假所为。

而在当时,徐悲鸿发现了一幅署名“悲鸿”的假画,开始险些错怪学生朱雅墅,之后当时夫人蒋碧薇(徐悲鸿前妻)多方打听,得知此人叫“任仲年”,于是将其告上法庭,无奈当时法律界对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说是空白,此外司法界黑幕重重,任仲年父亲多方“活动”,打通关节,然后,徐悲鸿败诉。

造假者任仲年当时振振有词:“画上署名悲鸿,难道就不许我叫任悲鸿吗?”

(蒋碧薇与徐悲鸿,当时摄影。)

于是,“你也悲鸿,我也悲鸿”成为当时流行语。

如今头条诗词圈一些朋友喜欢叫写古体诗的网友是“打油诗”,明显是不懂什么叫古体诗了,还是故意为之?……但可别轻看打油诗哦!

此时一名打油诗人,叫黄甘草,他在《南京日报》写了一首诗:

“你悲鸿我也悲鸿,任氏徐家各不同。子曰后生诚可畏,居然真个有神通!”

而在这首打油诗之前的短文是这样说的:

“任仲年从此大可正式命名任悲鸿矣!前程无限,好自努力,寡人有厚望焉。”

于是此人名声便臭了,后面跑到了武汉,有说武汉也继续造假……

但根据我也查了一些资料,说其人“建国后在武汉,1954年的时候,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职业画师),直至去世”,这倒也找到了一个“归宿”,毕竟正经作画,肯定比出售赝品为妙。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想知道,此人画艺如何?

有网友说是对方收藏之作(不知真假):

(嗯……看着感觉,还行吧!……我也没看过对方“高仿”名家作品,但看这两幅,感觉,还行吧,肯定比造假要好,如果是他本人作品的话。)

(这是网上出现的一幅作品,目前在出售,据说是送给水生所专家曹宏乃先生的:不知真假。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琴台阁旧书坊。)

虽然我不知道以上作品,尤其那幅骏马图,是否是由其本人所绘制,但有一点,曹宏乃先生是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专家,正常来说,书画因为名人而显得价格或者价值的体现,会相对高很多。

比如《十面灵璧图》,不仅仅是因为它上面绘制了灵璧石多种样子,各种不同角度,也因为画家吴彬,此画是为好友米万钟所著,而米万钟是谁?

米芾后代,米芾是大书法家,个人觉得他书法之名好像胜过画名哦。

但米芾老婆可了不得,据说是李煜后代,据说当年李煜逃难,亡国潜逃,尚且不忘带着灵璧石“研山”逃走。

(吴彬,《十面灵璧图》,拍卖价格:5.129亿元。)

据说这“研山”就传到了米芾老婆这一代,两人新婚的时候,他老婆送给了他。

而米芾、米万钟,都是爱石成痴之人。

而这吴彬作为画家,又是米万钟好友,绘画其《十面灵璧图》,后来拍卖价格,便是以5.129亿元成交。

这素材、画家都重要,可其中历史和文化价值也非常重要,尤其涉及多个名人,还有典故等,那就更加增值了。

所以,按照正常情况的话,这任仲年既然去了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其人送给曹宏乃先生(水生所的专家)之画作,也应当是比较值钱的。

无论是否真伪,6000元,的确出乎人的意料……关键是,到现在为止,2021年5月21日放上的,如今是2021年12月10日,也还没出售出去。

一个19岁的天才,居然一个人能够绘制当时名家,如徐悲鸿,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张书旂……等人作品,可以说是很有天赋的了,但后面虽然成为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职业画家,去世之后,这价格如此,也实在令人十分感慨。

行差踏错一步,都是十分可惜。

  (当然任仲年幸运的是建国后,中科院水生所那边利用了他的才能,使其成为职业画家,这也是他的作品得以传世还能用其名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否则,一味造假,那么后世对其人作品,实际上也就缺乏了其收藏价值了。
  而因为其特殊“历史”,实际上,对后面收藏,也有很大影响就是了。)
(二)第二种价格(“官派”风格)与第三种价格(“做人”风格)之对比

气节之差(“官派”与“做人”两样风格):

刘海粟作品最高价格3634万元,其次1725万元(“官派风格”)

VS

徐悲鸿最贵作品2.6亿,另有1.7亿,我知道的过亿作品有3件……以及,其人诸多5000万元以上作品(“做人”风格)

前面说了造假徐悲鸿作品的任仲年,去世之后,网售6000元作品(不知真假。),令人遗憾之外,那么真正的徐悲鸿作品拍卖价格如何呢?

徐悲鸿拍卖作品多上5000万,上亿元的我知道的有三件:

  (来源:网络,《徐悲鸿字画拍卖成交的天价作品,市场价格10件过亿! 》,备注:我个人没有找到徐悲鸿作品拍卖过10件过亿的对照,按照这篇文章看,有3件倒是过亿的,希望有进一步资料;我知道的是李可染画家拍卖最凶狠了,那边10次过亿众所周知;当然,反正过亿都很厉害就是了。)

而在徐悲鸿拍卖出去的画中当中,其中最贵的一幅叫《九州无事乐耕耘》,2011年的时候,北京保利,以2.668亿元成交。

(《九州无事乐耕耘》,画家:徐悲鸿;这幅画是徐悲鸿送给郭沫若的,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有网友戏称:一个画马的天才居然拍卖作品中价值最高的是画牛的,李可染情何以堪?)

(李可染作品,个人非常喜欢李可染画家,他的“万山红遍”系列采用逆光手法,超赞的。

而他也是据说唯一一个拍卖十次过亿的画家,相当牛。)

《巴人汲水图》,拍卖价格1.7亿元。

(《巴人汲水图》局部,画家:徐悲鸿;这幅作品有专家说被贱卖了,至少值3亿元以上,我个人比较附议,觉得也是卖便宜了。)

那么,提到徐悲鸿,不得不提起他的一名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这句话很出名,其实在头条诗词圈,有傲气者还是满多的,一旦有傲气的人,多半大家都会去称量对方实力或者水平等等。

以看看,是否与其实力相衡。

(徐悲鸿)

而对于傲骨呢,实话说,所谓傲骨不是网络营销,也不是打着爱国旗号就有的。

它肯定不是为了盈利而“生”,换句话说,它不是为了利益而生,而是发自本能的一些做法,去爱国,并且去捍卫国家一些利益,但这种捍卫并不建议在利益的角度上,而是发乎于初心,为了大众。

倘若现在的人是为了流量或者Money为了地位和金钱,名利,等等,这些所谓的“傲骨”,其实再虚假没有了。

  那么徐悲鸿的“对手”,姑且称作对手吧,刘海粟,他的画作价格如何?

(刘海粟)

刘海粟的话,我最早对他知晓来自于一位好友,她爷爷是一位民间收藏家,据说也被什么领导接见过,反正满牛。

这位爷爷有不少藏书,其中我就是从那边,知道了一点刘海粟的信息。

但在刘海粟之前,我对黄宾虹,还有徐悲鸿,印象特别深,小时候就特别佩服。

而刘海粟可以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天窗:“原来艺术还可以这样干?”

到了我们那个时候,可以说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西方的文化,进入到这边,然后在学习一些西方的东西,比如文化或者艺术,融会贯通。

而刘海粟我知道的就是这个人画裸体模特这种么,然后当时,这个非常开放。

我那时候也想,“欸,反正是为了艺术,倒也没什么?”

不过这个在当时,确实影响挺大。

我后面也想,如果为了艺术献身,好像我们也应该理解这类人,这可以说是我对西方艺术的一个最早“启蒙”,所以我想一想外国人很多都喜欢光PG的美女或者猛男,雕塑也这样,这么一想,也很正常。

人家思想开放么。

所以我对刘海粟最初的感觉就是人还是要表达思想,有时候表达,可能更让人知道。

而刘海超与徐悲鸿的瓜葛,我也陆续查了一些资料,大概梳理一下是怎么回事吧!

1,刘海粟17岁跟友人办学,成立了“上海图画美术院”,但在办学的首批招生10人当中没有徐悲鸿的名字,而徐悲鸿在那边呆了不到两个月(是选科,当时也不是刘海粟教授的课),觉得不正规,于是离开了,之后徐悲鸿成名,他们那边册页上有徐悲鸿名字,加上其他人的文章,说明徐悲鸿是刘海粟学生……

于是,徐悲鸿发怒了。

徐悲鸿在1932年11月3日《申报》中刊登个人启事,直斥刘海粟的学校是“野鸡学校”,公开的大家知道的有这么一段,目前广为人知:

“该院既无解剖、透视、美术史等要科,并半身石膏模型一具都无……时吾年未二十,来自田间,惑于广告……今一文载某杂志指吾为刘某之徒,鄙人于此野鸡学校故不认一切人为师也。”

所以,当时刘海粟并未教授徐悲鸿课程。

而在1987年7月25日,刘海粟在狮城新加坡,他接受了《明报》记者采访,是这么说的:

“徐悲鸿和朱屺瞻、王济远同班,当时在校时,我很喜欢他,他家境虽贫穷,但却非常刻苦用功,古文根底很好,文章也写得好。我们常常一道到郊外写生,我画油画,他跟着临摹,我画水彩,他也跟着画。如此维持了半年左右(备注:根据客观资料,据说是不到两个月就离开了那边,而且刘海粟并未教授其人课程,并且第一批招收10人,徐悲鸿并未在上面,后面是选科,刘海粟的确没教过他。),有一天,他忽然不告而别,一连三天没有音讯,实在令人担心。过后,才知道他到了上海首屈一指的哈同花园为其主管姬觉弥作人像画去了。他通过哈同花园主人,结识了不少当代文化、正当名流,也拜了康有为为师、进入蒋碧微家,后又在蔡元培先生鼎力支持下,终如愿以偿地到法国深造。”

(这个说法非常“唯美”,更多可能是在宣传作用上,个人感觉。)

如廖静文(徐悲鸿夫人)说道:“悲鸿看到广告说,上海图画美术院有很好的师资和设备,就去了。但是后来悲鸿告诉我,一共有不到10个学生,连石膏模型都没有,就拿个印出来的画挂在墙上让他们临摹。因为什么都学不到,不到两个月,悲鸿就走了,学费也不能退。他根本就没见过刘海粟。”

(徐悲鸿、廖静文)

(徐悲鸿妻子:廖静文。)

当然,刘海粟肯定不愿意徐悲鸿这种说法“流传”。

而有对应的相关文章,其中来源有一个是@书艺公社,《徐悲鸿与刘海粟结怨的来龙去脉》,提到:

“刘海粟又感慨地说:‘学生也好,教师也好,我并不那么在意名分辈分。也许,彼此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不同,胸襟有别,出身背景有别,故彼此间一段渊源,却发展了'冤怨’,这都是我始终预料不到的。’”

(实话说,我不信徐悲鸿是那种人,但“师徒”名分,的确虽然没教过,只是在他们那边学校呆了不到两个月,这个徐悲鸿的确没办法“说”。)

这一局,看起来是徐悲鸿输了,无论如何,的确在那边上课不到两个月,尽管徐悲鸿还比刘海粟大了7个月(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生,享年58岁;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生,享年98岁),但还是有了这个“师徒之名”,尽管刘海粟也没给他上过课,但反驳的时候,仍然可以说其“嫉视”:

  “……引起徐某嫉视,不惜谩骂……图画美术院即美专前身,彼时,鄙人年未弱冠,苦心经营,需知在中国创用石膏模型及人体模特儿者即为图画美术院经几次苦斗,为国人所共知……此非徐某所能抹杀。”

实话说,说徐悲鸿嫉视刘海粟,我觉得也不尽然,但就算没给他上过课,但也的确曾经是学生,只不过在他看来,也没学到东西,而且给他感觉是不正规的。

而刘海粟对外宣称,其说法更多是在于“宣传”作用上。

两个人的区别在于:

一个做官,一个做人。

那么这两个人后面怎么样呢?

徐悲鸿后面发展也很好的。

1949年后,徐悲鸿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头条百科有上关于徐悲鸿与刘海粟的资料,大家有兴趣,可以对比一下。

  (以我个人感觉,徐悲鸿在绘画上更加致力;而刘海粟在人情世故上,显得更加圆融一些。
  徐悲鸿表现出来的是气节,而刘海粟表现出来的是圆滑。)

正常而言,这刘海粟显得在态度上更加官方,好像社交能力也十分强大,为何……这作品拍卖价格,低于徐悲鸿呢?

个人觉得倒不仅仅是绘画价值上,徐悲鸿的画马,体现出精气神。

徐悲鸿是一个爱国主义画家,他是一个非常有气节,也有傲骨之人,不是虚假作伪的这种。

而刘海粟,则有“汉奸”之争议。

(当然这个争议未必影响画作价格,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在一些事情的原则和方法上,他的做法,是引起了很大争议的。)

2,关于徐悲鸿“指责”刘海粟是“汉奸”,有如下几件事:

A.曾有徐悲鸿1953年写给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扬的两封信被公开:

  “周扬先生:
  ……
  前几日,我为抗议汉奸刘海粟出任华东美专校长,曾与先生面谈,并致长函备忘(又附览刘国画两册)。今觉意犹有未尽,再述如下:
  刘海粟充当汉奸,其罪行轻重如何,吾人姑不置论,其丧失民族气节,则是事实。此乃吾人最蔑视者,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之污点。再则,刘海粟抄袭他人作品以蒙蔽人民,铁证如山,为清除文艺界之恶劣作风,此乃典型事件,我当坚持抗议到底!愿知先生意见……
  此致
  敬礼
  徐悲鸿
  六月五日”
  “周扬部长:
  今日先生谈拟开座谈会,令刘海粟检讨,我回来思量,以为不必要,原因是:这可能成为像刘海粟在上海时自吹自捧的“检讨会”,不解决问题。我以为应叫他坦白下列各点:
  (1)上海沦陷时间与日本人有那(哪)些勾结?参加过那(哪)些媚敌活动?担任过何种职务?
  (2)共盗(剽)窃过那(哪)些作品?(如果写明仿某人作品不算)一一列举出来。
  (3)谁贩卖形式主义?谁毒害了青年?是我还是他?谁是谁非?应严格检讨。
  以上各点,须在一星期内交出材料与文化部,如果他能忠诚老实交代,我同意宽大处理。如果他还隐瞒或辩护,足证问题严重,文化部应严加追究查办,我想先生当能同意。我当继续收集有关材料,在他坦白期间暂不发表。
  此致
  敬礼
  徐悲鸿顿首
  七月八日”

B.刘海粟与汪精卫的关系

“褚民谊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当初他陪我去见汪精卫,汪精卫问我,你看我会做汉奸吗?我说你当然不会,你也是爱国的!但是如何救国,却要好好斟酌……当初他(汪精卫)找我去,同我说了一大套救国的大道理……这个人的演讲能力好极了,样子又长得漂亮,老实说我被他打动了,答应做一些教育方面的事情。因为不管时局怎么发展,教育总归是最重要的。”

而在《徐悲鸿与刘海粟结怨的来龙去脉》(作者:@书艺公社,备注:本文当中关于徐悲鸿与刘海粟大部分资料,来自于此。欢迎过去查看相关资料,进行阅读。)一文当中指出,“褚民谊(原国民党元老、汪伪政权的主要成员)力邀刘海粟担任伪‘教育部长’”、“由此可见,刘海粟当时并未拒绝汪精卫的邀请。后来,刘海粟却没替汪精卫做事,因为好几位答应为汪伪政府做事的人,先后被特务刺杀,人身安全不保。于是,刘海粟赶紧离开上海,去了南洋。”

(汪精卫和陈璧君)

C.刘海粟支持过抗日但与日本人有来往

  (备注:以上资料,来自“书艺公社”的《徐悲鸿与刘海粟结怨的来龙去脉》》。)

而对于其人和日本人来往,作者不无遗憾说明:

  (以上资料,以及更多恩怨说明,可以看一下书艺公社,《徐悲鸿与刘海粟结怨的来龙去脉》,本文当中诸多关于徐悲鸿资料,刘海粟“汉奸”争议说明等,不少来自于此处。)

关于绘画,徐悲鸿说道:“……汝乃不及(除非撒谎),绘画之事容有可为,先洗俗骨除骄气,亲有道用苦功,待汝十年。我不诬汝。(乞阅报诸公恕我放肆,罪过,罪过。)”

遗憾的是,如此正直,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徐悲鸿,于1953年,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虽然他的绘画作品目前拍卖价格高于刘海粟作品,但刘海粟倒是活到了98岁。

这两个人性格不同,在绘画上的追求,各自有其偏重。

然而,虽然徐悲鸿过世早,但他用画笔撰写了英雄春秋,表现了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以及个人憎恨精神,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在抗日一路上的勇气,信心,还有力量,以及一个中国人的精气神。

从这一点上来说,无出其右。

而其人虽寿命短于刘海粟,但你不能说“过刚易折”,反而为那个时代感到惋惜。

从情理上来说,刘海粟对我也有一定意识上的绘画启蒙思想,但是,讲真,徐悲鸿的“傲骨和傲气”令人敬佩。

对于此类勇者,他是不屑于嫉视,也不屑于其他勾心斗角,所以拿着这个来说,我觉得是不太合适的。

当然刘海粟有其人优点,这个毋庸置疑。

但总的来说,在特定时代,那些勇者,呕心沥血,都值得我们敬佩。

而相对比徐悲鸿的作品,刘海粟画作价格可以稍微看一下:

(刘海粟,《苏州河》,成交价:3634万元。)

(刘海粟,《斗鸡》,成交价:1725万)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天才的价格一事上:

第二种价格即便游刃有余,但它如果过于注重其“社交能力”而忽视绘画领域上的专注,那么,可能跟第一种价格有一定距离。

虽然第一种价格心无旁骛,而且可能人缘没有第二种价格那么的好……但是有一点,其立身处世,非常有原则,这种类型,往往也是艺术型天才的一个强烈特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而在为人处世上,如果要表达的话,或许可以寻求更好的方式,以让自己在社交当中能够不那么吃力,而在特殊时代,或许也不能苛责这些,只能敬佩这类人物的历史使命和英雄气概了。)

而对第三种天才价格而言,当年19岁能“高仿”诸多名家的天才任仲年,去世后,网上出售一幅作品(据称是曾经送给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曹宏乃先生,而此画我也不知真假;)6000元,至今仍在待售状态;

致力于“官派”作风的刘海粟(第二种价格),书画最高价格3634万元;

致力于“做人”傲骨和傲气的徐悲鸿(备注:不是网络营销性质的虚假爱国旗号类型!是真正的中国人傲骨和傲气,不是伪善。)(第一种价格),书画最高价格2.668亿元。

徐悲鸿虽不致力于“当官”,但也当过中央美院院长。

(这说明懂得做人之道,致力于专业领域,其实并不与真正的“官”有距离,反而仍然会承担一定程度或者意义上的影响能力去做事。

而不是追寻“做官”之道,即便做官,那也是致力于为人之道,这是区别所在。)

而我十分佩服科学家与科普作家集一身的高士其:“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

(这他原名“高仕錤”而写科学小品时发表文章署名,改为“高士其”,这一层寓意,令人崇敬。)

对我们而言,这类人的作品,也是无价的。

(高士其奉献于科学,热爱祖国和人民,我们永远缅怀他。)

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当中,力求不功利,不世俗,而给社会贡献价值。

无论第一种价格、第二种价格、第三种价格的为人处世,我们应当看到好的去学习,看到不好的,将其摈弃。

唯有在学问或者学术或者艺术或者其他领域上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奉献给人类和社会真正价值与意义的时候,你的生命才能谈得上辉煌,才能谈得上不虚此行。

愿所有天才们能够明白或许你拥有不少的天才,但,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也很重要。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才华或者才能暂时没有被发现而选择不好的道路,也不要因为俗事繁杂而走上一条争名夺利的道路,最后都是在历史上,要么留下不好的名声,要么就是被淘汰。

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即便你当时没有看见。


  《临江仙》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9 16:35 , Processed in 0.0094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