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费一兵一卒,沙俄是怎么从大清国手里夺走外东北的?
2022-01-18 16:00
1840年鸦片战争世纪末的,大清国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成了列强眼中随意宰割的肥肉。欧美列强一个接着一个,逼清政府割地求和赔款,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里面就有咱们北方的“好邻居”——俄国。 ▲图为沙皇俄国地图 从1858年到1946年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沙俄和苏联通过武力侵略和外交欺骗等手段,从中国手中直接割取了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其中还不包括策动外蒙古独立,如果连外蒙古也算上,那么总共有将近3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为俄国而脱离中国的版图,相当于清朝全盛时期领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图为大清地图 不过,早期的沙皇俄国并没有跟英国一样,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甚至在没有爆发什么样大规模的冲突的情况下,仅凭“鼓唇摇舌”就把大片土地从大清国手中给骗走了。 其实,早在清朝入关之前,沙皇俄国就惦记上了我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 公元1643年,也就是大明王朝灭亡的倒数第二年。沙俄派出了一支以文书官波雅尔科夫为首的武装部队,越过外兴安岭,从黑龙江中游的支流精奇里江流域,一路流窜到了黑龙江口、乌第河流域。乌第河在金元时期就属于中国,明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在此地设立兀的河卫,隶属奴儿干都司。 俄军这一路上是抢劫村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由于当时的大明朝廷自身都难保,所以根本也没有能力去管这些事,这就相当于无形之中助长了沙俄的嚣张气焰。 1651年,一伙俄国人再次入侵,这次进犯了黑龙江地区的乌扎拉村。当地的赫哲族组织了一支800人的队伍反抗俄军,但是由于双方武器差距实在太大而牺牲惨重,当地族人就向清政府发出求救。 1652年,负责驻防宁古塔的章京海色率领600名清军向俄军发动进攻,这也是中俄之间爆发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可惜的是,由于海色的指挥不当,清军以战败而告终。 ▲图为宁古塔地区 1657年,沙俄派遣军队入侵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并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作为据点。虽然后来清政府曾一度派兵收复过雅克萨,并多次敦促沙俄进行谈判,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俄方的回复。此后,随着沙俄进一步向中国东北地区深入,中俄之间又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从顺治末年开始到康熙初年,沙俄借着清政府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无暇东顾的时机对我国东北地区是步步蚕食,沙俄这种趁火打劫的不要脸行为最终激怒了康熙皇帝,于是在平定了三藩之后,他终于决定要解决东北这个大问题。 1685年,中俄雅克萨之战爆发,拉开了中国对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的序幕。战争以俄国战败,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告终。《尼布楚条约》的订立,使我国的东北边疆地区获得了将近两百年的安稳时期。 ▲图为雅克萨之战示意图 但是,俄国那边可从来没有打算真正放弃黑龙江地区。就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不久,沙皇彼得一世天天做梦都想着饮马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之后的历任沙皇也都把“收复黑龙江”当成毕生追求的目标。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止一次说过“要将黑龙江作为俄国远东地区的中心”;沙皇尼古拉一世更是叫嚣要“实现高祖父和祖母的遗志”。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俄国军政界上下也都群情激奋,磨刀霍霍。 到了近代,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门的那一刻,他们那颗“寂寞多年的心”终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的一位乡村民办教师的带领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不到两年就攻占了清朝的江宁府,并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朝不断地把黑龙江、吉林的常备兵抽调到南方。 沙俄嗅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1853年,俄罗斯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一批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的下游,并建立据点;随后,俄军又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占领了黑龙江中上游的北岸和下游两岸,做出了一副随时要进攻中国的样子。 ▲图为金田起义 大清国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沙俄刚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吃瘪,根本没有实力在短时间内发动战争,这一切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屋漏偏逢连夜雨,太平天国的问题还没解决,英法联军又起了风波。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为了保卫北京和热河,清政府又先后三次抽调走了黑龙江守军,共计7000余人。 频繁的调兵使得黑龙江的防备越来越空虚,饷银的拖欠也成了困扰黑龙江守军的一大问题。根据史料记载:从咸丰八年到咸丰九年,两年时间里黑龙江就拖欠了士兵五十七万两的饷银。 就当清廷东北因为缺兵、少钱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坏消息又来了,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 之前说到的穆拉维约夫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亲自带着数百名俄军,在两艘炮艇的护送下,抵达了瑷珲城下,要求进城跟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谈判的内容大致就是俄国要求重新划界,但是奕山认为中俄边界早在康熙爷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哪有再改的道理,最后谈判无果而终。 ▲《尼布楚条约》中划定的中俄边界 过了几天,俄国又送来了一份拟定好了的“条约草案”,面对沙俄如此傲慢无礼的态度,奕山再一次断然拒绝。 这可把穆拉维约夫气了个半死,“好啊,敬酒不吃吃罚酒是不是”。于是,他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再次提出条约文本,强迫清朝方面签字,并恶狠狠地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 为了造势,当天夜里俄军的兵船枪炮齐鸣,向驻守瑷珲的清军士兵示威。当了这么多年黑龙江将军的奕山哪见过这个场面,当场就怂了,慌慌张张跑到俄营,在条约上签了字,这就是《瑷珲城和约》又称《瑷珲条约》。 从此,我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划入沙俄的版图之内,黑龙江从一条中国内河,变成了中俄之间分界河。 ▲《瑷珲条约》割让领土 有了这次“成功案例”之后,沙俄发现用“恐吓”和“威胁”来掠夺中国领土要比战争来得容易得多,于是,贪得无厌的沙俄“狮子大开口”,又向清政府提出了比此前更大的领土要求。 这次,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要求占领乌苏里江以东、还看上了西边沙毕奈尔岭直至伊犁的大片土地。 面对沙俄如此无耻的要求,清政府当然是果断拒绝了。吃了闭门羹的沙俄也不甘心就此放弃。一方面,俄国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竟然跑到英法面前怂恿两国继续扩大战争;另一方面,沙俄又放话给清政府,只要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愿意出面调停。 面对着如狼似虎的英法联军,清政府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于是,1858年6月13日,清政府跟沙俄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与俄国从前未经定明的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任的官员查勘,并将勘查取得的相关结果作为条约的一部分补入该条约”,这为日后沙俄以勘界为借口吞并乌苏里江以东和新疆伊犁等地的大片领土提供了“依据”。 ▲图为中俄《天津条约》内容 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以后,俄国代表普提雅廷携带条约文本于7月回国,并于1859年1月任命普罗福斯启为新的代表,赴华换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话要说回到之前的《瑷珲条约》。本来按照清政府事先给奕山的命令,奕山是没有资格代表清政府在条约上签字的,因此,对于奕山签字的那份《瑷珲条约》,清政府是完全不承认的。 为此,沙俄又派来了伊格纳切夫来华,向清政府递交了一份《续补和约》,要求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中割让给俄国的土地。 俄国本想借此机会敲清政府一把竹杠,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恰好这个时候清军在第二次大沽口炮战中取得了胜利,因此在谈判中,清政府一改之前的唯唯诺诺,态度硬了起来,果断的拒绝了这份《续补和约》。 ▲图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大沽口炮台 一看清政府如此“不知好歹”,俄国又开始使用他们一贯的流氓手段,他们一面怂恿英法联军继续进攻,一面又拉拢美国,伪装中立,表示愿意以调停人的身份居中调停,试图利用英法的军事侵略来威胁清廷就范。 1860年1月,在与清廷的谈判始终没有结果之后,沙俄决定利用英法两国对中国进行报复的时机,再次进行“敲诈”。5月21日,贼心不死的伊格纳切夫再次来到军机处,要求清政府在沙俄测绘的分界地图上签字画押,结果再次遭到打脸。 恼羞成怒的伊格纳切夫于是跑到英法两国面前,极力怂恿他们攻打天津。伊格纳切夫“大言不惭”地说道:“想要跟清政府坐下来好好谈,就必须先摧毁大沽炮台,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与此同时,他还秘密地把北京、天津、大沽一带的清军布防情报透漏给了英法。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忙派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为钦差大臣,赴天津与英法谈判。英、法提出,除了《天津条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并且增加赔款。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再怎么谈结果都一样,清政府除了签字也没有别的可选。 ▲图为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内容 就在两边都快要谈妥了之际,这个“杀千刀的”伊格纳切夫又跳出来了,要是现在就达成条约了,那岂不是没我们俄国什么好处了。于是他又去跑到英法联军面前游说,怂恿他们提出“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并要求清帝隆重接见”的条件,让2000名英法联军进京,还要见皇上?这种条件就算有几个脑袋也不敢答应,清政府只能拒绝,谈判破裂。 随后,伊格纳切夫又极力怂恿英法联军继续北上,并声称只有攻占首都北京“才是唯一一条能向满族宫廷施压的方式”,并继续为英法联军提供军事情报。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双方在八里桥进行激战,清军全军覆没。得知消息的咸丰帝立刻以北狩为名,携带家眷连夜逃往了承德避暑山庄。10月13日,英法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城,开始了将近50天的烧杀抢掠,并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图为圆明园遗址 此时,隔岸观火的伊格纳切夫看着火烧的差不多了,于是亲赴北京向清政府伸出来“援手”,表示俄国“衷心支持满清王朝,希望其历久绵长”,并愿意出面调停,促使战争早日终结。 但是,忙不能白帮,大清必须满足俄国提出的要求,这其中就包括承认《瑷珲条约》。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咸丰皇帝还能怎么样呢?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请伊格纳切夫帮忙。 等到清政府跟英法联军达成“和解”之后,伊格纳切夫立刻以“调停有功”为由,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的“报酬”,他把早已准备好的条约草案拿了出来,强逼清政府一字不改地全部予以承认。 全权负责谈判的恭亲王奕䜣害怕一旦不满足俄国人的要求,俄国又会再次挑唆英法发动。最终,清政府还是在《中俄北京条约》(又名《中俄北京续增条约》)上签了字,同意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了中国。 ▲图为清朝给让给沙俄的领土 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不仅让《瑷珲条约》中规定的乌苏里江以东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共同管理”区域直接割让给了俄国,还为俄国日后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提供了“条约依据”。 1864年,俄国再次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44万平方公里土地;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又让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被划入到沙俄版图。 ▲图为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的我国领土 在十九世纪的下半叶,沙皇俄国通过欺诈、哄骗、威胁等手段先后跟清政府签订了多个不平等的边界条约,共割去了中国1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今天两个法国和一个波兰面积的总和,成为了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最大的受益者。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同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政府也进行了三次多轮的边界谈判,前后历时40多年,并分别在1991年5月和1994年9月签署了两国边界东段和西段协定。 2005年6月16日,中俄两国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这份批准书也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图为中俄两国边界第41号界碑 如今,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俄罗斯再一次成为了跟我们站在一条战线上的“盟友”,历史再一次证明了“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句绝对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