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炼字的奥秘 2022-01-31 14:24
诗词讲究炼字,一字之差,境界全异。那为什么要炼字呢?不炼字,随便写出来就不行吗? 当然行,只不过诗词并不仅仅是自己写着玩,自己看着玩的,还要发表出去,让很多人都看到。而诗词大多篇幅比较短小,人们读一遍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读一遍要是不理解,就要反复诵读,直到理解了意思。那么,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人们就要对词句深究一下了,不然还真的不能理解诗词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诗词靠语言表情达意,有着凝练性的特征。既然凝练了,就要讲究恰当地表达,不然只会产生很大的歧义,让人不理解了,或者让人理解错了。当然,要想完全理解一首诗词,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还要了解作者写这首诗此时的人生境遇,心情等因素,只是凭借翻译来理解,并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 诗词炼字炼得好,可以恰当表达情感,言约义丰,境界深邃,让人产生很多的联想和形象。从贾岛“推敲”的故事开始,人们就在传说很多炼字的典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了用“敲”这个字,贾岛苦吟,百思不得其解,冲撞了韩愈的马头。韩愈并不怪罪他,给他做出指导,说使用“敲”比用“推”要好,以静衬动,更显出安静。其实就是后代所说的“活静”,而不是“死静”。诗歌讲究情趣,讲究“活静”,有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静衬动的“活静”,其中的“噪”和“鸣”用得好。 贾岛作诗比较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要是放到现在,诗人们恐怕就得活活饿死了。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写诗也是如此,苦吟不休,连同李白都说他:“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有炼字的意思,其中“溅”和“惊”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花泪溅,使鸟心惊。其实是在说国破家亡的情景让诗人溅泪惊心罢了,写得很形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其中的“悦”和“空”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也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还是使动用法。“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让自然景物人格化了,带有很强的主观感受,但也给读者带来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享受。 当然,还是有形容词的炼字,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还有“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含蓄而凝练,境界全出,不可更换。还有名词的炼字,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还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是名词的叠加,却如同组成了特写镜头,带有独特的韵味。还有数量词的炼字,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还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宋人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还有齐己写作《早梅》,有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觉得不好,就求教于郑谷,郑谷读后,将诗句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改了一个字,境界全出,正好呼应了题目《早梅》中的“早”字,可谓点睛之笔。 传说苏东坡和黄庭坚、苏小妹在一起联句,要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诗“腰”。苏东坡吟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吟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略胜一筹,苏小妹吟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获得苏东坡和黄庭坚的一致好评。“扶”字比“摇”和“舞”更具备拟人化的特征,写出了风的轻微,柳条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条互相依偎的亲昵情态,而“失”字比“映”和“隐”字好的地方就在于写出了月色和梅花融为一体的情景,而“失”字正好映衬上联的“扶”字,一个是扶助而亲昵,一个是丢失而慌乱,一喜一悲相互映衬,当然要好很多了。 其实,从文体上来说,也就是诗词可以炼字,要诗人词人费一番功夫,杜甫到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也真的是作诗态度极其认真了。但并不能说完美,毕竟一个人有认知限度,诗人词人也不例外,很多后人研究者就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那些炼字巧妙的诗句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钱钟书认为“死静”才是真正的静,而所谓的“活静”只是讨巧了,耍了手段,并不一定好。要是作散文或小说,当然也需要练字,只不过不能字字珠玑了,不然依照贾岛或杜甫的炼字态度,还不得活活累死? 当然,炼字的态度始终要有,既是作者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不可偏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