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带你了解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写作经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4 04:39: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带你了解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写作经过                   2022-02-06 10:58                    
             清末也即是中国近代的开端,外对凌辱,内需改革,正是一个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无数学者上下求索,希冀找出救国救民的良方。而王国维在这之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似乎是“非功利主义”的代表,政治的绝缘体。可是他却写了一系列针砭时弊的论文,其中《红楼梦评论》更是掩藏在出世解脱外表之下对现实人生苦痛化解之道进行思索的一篇巨著。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写作经历较为复杂,首先是经历了清末社会的急剧震荡,而后又是在思想上大幅吸收了西方学说。《红楼梦评论》是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美学作品。一部重要作品的成熟,往往会经历长期发酵。要探究《红楼梦评论》的具体写作过程必然难以实现,但是对于王国维这样的知识分子而言,文如其人,其思想变迁往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重要命题,亦即清末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对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王国维诞生于山河破碎之旧中国,其国学功底亦成就了其创作。而在清末大量引入的西学,以及其留洋学习的经历,都对其作品的创作构成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写作过程,其实主要应当研究王国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演变历程。
首先来看王国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此种时代背景之感受。在《红楼梦评论》一书当中,王国维充分汲取了西方美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思想,这在中国文学研究历史中当属首创。《红楼梦评论》一书,实际上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文学评论方式,引发了文学评论领域的一场剧烈变革。晚晴时节正是李鸿章所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时代,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等重大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都给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领域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当此之时,一批先知先觉者认识到了西学的重要性。遂大力引入重逻辑思辨的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理论,中国的治学方法为之一新,科学精神逐步成为判断事物优劣的重要标准,文学研究领域亦是如此。

在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学研究而言,直觉、感性是其核心,而思辨、概括则属末流。这一点,王攸欣所著的《王国维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方式比较研究》亦旗巾只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就传统文论而言,除了《文心雕龙》以外,其他几乎都是在对文学作品的具体鉴赏中表达文学观念,诗话、词话这样的体例就体现了中国文论的典型文体方式,这是西方所没有的。极少有人去试图抽象地概括出文艺观念和美的本质,更不会把对美的探索当作哲学探讨。”在已经受到西学方法冲击的学者当中,抽象概括与逻辑推理能力逐步得到提升,而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则暴露出多种弊端。其主要缺点是论证说理的缺乏,逻辑不严密。当此之时,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且论证严密的文学研究作品成为了时代所需。
在传统中国,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受到的是较为同质化的教育,文本、治学方法虽然略存差异,但却会存在大量基本共识。这些知识分子早在蒙童时期就培养起了相当的文学鉴赏能力,知识分子之间类似的知识背景和教育经历使得彼此之间的交流极为方便,而无需系统理论的阐发。十分相似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联系,文学批评也正是在此种环境当中得以实现。然而,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读者成分变得较为复杂,但是,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使得读者的构成成分不再那么单一,而是复杂多样,因而传统的文学评论方式也逐渐受到挑战。

就《红楼梦》这部书而言,其最早只是以手抄本形式在知识分子间小范围流传,这批人是《红楼梦》的最初读者,也是最早的评论者。评点与索隐,是这些读者研究《红楼梦》的主导方式,由于文化教育背景相似且知识背景较为一致,读者之间很容易就能了解彼此的观点。而到了清末时期,《红楼梦》已经流传的十分广泛,几乎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著作。《红楼梦》的读者产生了严重分化,读者的成分变得较为多样化,知识结构呈现出较大差异。在这时候,人们对文学批评的要求也当然不再能够心领神会,而是对其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即,此时的文学批评需要有一种较为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来适应复杂的读者。“清末在海禁大幵的新形势下,理论批评以道统文、以文载道的复古老调重弹,把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推到了几乎濒临绝境的地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思想文化界和文学理论批评界迎来了西学东渐冲决旧传统罗网的新时代。
也就是说,在清末旧式读书与治学方式已经发生分化的情形下,固有的文学评论的解释力大幅下降,系统而又富于逻辑旳红楼梦研究理论已经成为人们的期待。王国维出生书香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且对西学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故创作《红楼梦评论》乃自身禀赋结合时代需求的产物。当然,这种观点看似十分陈腐,甚至可能令人反感。但是在事实上却很有道理。

因为旧有的红学研究作品,实际上大多是一麟半爪,缺乏逻辑与系统论证正是这些作品的通病。当此之时,明眼人必然可以看出弊端所在,进而寻求新的方法,以更有力的说服读者。恰好在此时,注重逻辑与系统论证的西学得以传入,人们将其用于红楼梦研究,不正是合情合理的选择吗?当然,这一使命并非任意的学者可以承担,而必须是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学都有深入研究的人方才能够承担。而具备这种素质的人,相当一部分志在改良中国政治与文化,而不在文学领域,因此看似繁多的人选,实际上窭寥可数,而王国维正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8:30 , Processed in 0.00707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