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2对印反击战后,调解会议上6国偏袒印度,周总理如何力挽狂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2 03:02: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2对印反击战后,调解会议上6国偏袒印度,周总理如何力挽狂澜                                                         2022-02-24 09:36                    
             1962年10月18日,中南海正在举行一场紧急的中央常委会议,毛主席站在军事地图前思考了很久。突然,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点说道:“扫了它!”
毛主席的命令下达后,早已摩拳擦掌的西藏边防战士迫不及待地奔赴战场,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中国解放军便在战场上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军队以1419人的伤亡,击毙敌军近4000人,抓获敌军俘虏近4000人,同时还缴获了敌军大量武器装备。

就在我军准备在战场上长驱直入时,中央军委却突然下令:“全面停火,释放所有俘虏,归还所有敌军武器装备!”正如毛主席期待的那样,这场战争为我国西南边境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这场战争便是人尽皆知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其实早在这场战争打响之前,毛主席就声明了我国反击作战的目的:把尼赫鲁打到谈判桌上来!为了表达和平谈判的诚意,我国在占尽战场优势的情况下突然停火,并且归还印度所有俘虏以及装备。可中国的这些忍让行为,却没能换来尼赫鲁的谈判意愿,反而逐渐让我国陷入了比较被动的局面,好在周总理出马,不仅及时化解了危机,而且还让尼赫鲁颜面扫地。

印度战败后,为何迟迟不肯接受谈判?我国为何会陷入被动局面?周总理又是如何力挽狂澜的?今天博哥就带大家走进1962年的那场极不公平的六国调解会议。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博览历史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印度战败,有恃无恐
中国之所以决定对印展开反击,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印度对我国的肆意挑衅。印度不仅打伤打死我国多名边防战士,而且还在我国境内建立上百个军事据点;第二是印度丝毫没有和平谈判的意愿。在中国反击之前,周总理曾多次前往印度,企图跟尼赫鲁就边境问题进行友好协商,但是每次都被冷落对待。所以对印反击战的真正目的是“以打促和”,为了让印度心甘情愿地坐到谈判桌上。

中国作为战胜方,主动选择释放印度俘虏、归还印度武器装备,可没想到的是,我国的善意之举却被印度人看成了对他们的侮辱,这也就导致印度的“仇华心理”愈发强烈。面对中国解放军的强劲战力,再加上中国强烈的和平谈判意愿,印度却始终不肯妥协,不过他们当时确实具备有恃无恐的资本。
首先,印度得到了美国和苏联两个世界大国的军事支持,这两个国家不仅给印度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甚至还以武力对中国进行威慑。当时美国的航空母舰编队就停在孟加拉湾,而苏联也在中苏边境线处部署了大量兵力。再者就是印度占据着国际舆论的优势,因为美苏两个大国的影响,当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都对印度表示支持,并且纷纷公开谴责中国的“侵略行为”。

就这样,中印边境战争虽然暂时停火,但是印度的无理态度很可能再次引发战争。而和印度近在咫尺的锡兰,为了避免受到战争波及,召集了缅甸、柬埔寨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商讨中印局势。企图六国合力从中调解,让中印双方达成和平共识。中国一度把重启谈判的希望寄于六国的调解,可没想到最后换来的,却是极不公平的对待。
六国调解,偏袒印度
1962年11月18日,就在印度军队节节败退之际,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尼赫鲁突然改变态度,在印度国内的公开讲话中表示:“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纠纷!”可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谈判请求依然是置之不理。很明显,尼赫鲁此举只是为了争取更多国际社会的同情。

为了表明中国渴望和平谈判的想法,周总理先后约见了印尼总统苏加诺和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希望他们能够从中进行斡旋。班达拉奈克夫人当即表示,将立即召集其他5个中立国家举行会议,对中印矛盾进行调解,尽快促成中印双方的和平谈判。
我国对六国调解会议非常重视,会议之前,周总理给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送去了亲笔信。而反观印度,虽然战败,但是背后却有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的支持,所以根本没有把这些负责调解的小国放在眼里,不仅坚决拒绝了六国的停战呼吁,更是公开表示:“此刻举行会议是没有帮助的!”可由于我国的强烈支持,六国会议仍然照常举行。

1962年12月10日,六国调解会议在锡兰首都科伦坡举行,会议的初衷是:不提建议,不提条件,通过舆论促使中印两国停火,展开和平谈判。可是六国会议的初衷很快就在印度的唆使下被他们忘得一干二净。
令我国难以置信的是,六国会议竟提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建议:“中国军队在之前后撤的基础上,再无条件地后撤20公里,印度军队则不需后撤。对于双方之间形成的缓冲地带,印度可以设立民政点进行管理。”这就意味着,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一无所获。既没有促成谈判,又没有拿回被侵占的领土。

其实在提出这个无理的建议后,六个调解国家也进行过短暂的反思,印度尼西亚的外交部长在会议上表示:“这个建议简直是太让人羞愧了,我们如今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偏移。中国作为战胜国,明明已经做出了那么多的让步,可我们这个建议竟然还要求中国退让,这简直有点太欺人太甚了。”
印度眼看六国调解对自己有利,所以便开始在六个国家中间游说。没过多久,这位印尼的外交部长态度突然骤变,紧接着还发表了一番毫不讲理的言论:“中国政府战胜后的一系列举动,值得所有国家敬佩,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国对和平谈判的诚意。但是归根结底,中国终究是一个大国,而我们作为小国,在进行调解时难免会忽略事实的对错,对小国产生恻隐之心。印度虽然不算是小国,但是跟中国比起来,确实属于弱势群体。所以中国多做出一些让步也是应当的,这样也能更快地解决双方矛盾。”

很明显,六国开会得出的结论远远超出我国的预料,这个建议一提出,国际上很多国家纷纷对建议表示支持,这导致我国很快陷入了被动局面。面对如此失控的局面,恐怕也只有周总理亲自出马才能扭转乾坤了。
总理出马,力挽狂澜
当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把“六国调解建议”告诉周总理后,周总理是既意外又愤怒,可他依然强压怒气说道:“这就是你们六个国家商量的结果?简直是荒唐至极,你们已经完全失去了中立国应有的立场。”
班达拉奈克夫人却说道:“我们也知道这个建议有失公平,但是一切都是出于尽快促成中印谈判考虑呀!”

周总理一脸严肃地表示:“你们给出的调解建议,完全失去了原则,非但没办法促成中印何和谈,反而会让印度愈发猖狂,甚至有可能再次引发中印战争。”
经过我国政府的深思熟虑,出于对两国和平的期盼,我国决定再次表达诚意。1963年1月4日,周总理对班达拉奈克夫人承诺道:“对于你们提出的不公平建议,我国完全有理由拒绝。对于印度,我们不仅能耗得起,更能打得起。但是从国际环境出发,我们决定再让一步。中国军队可以再后撤20公里,印度也可以原地不动,但是绝不能前进半步,否则我国军队绝不罢休。”

其实我国之所以再次让步,其中有多个原因,首先是苏美两个大国的威慑,当时的国际形势非常不利于我国;再者就是国内正在经历粮食危机,军队的后勤物资非常稀缺;最后就是在西藏养兵的难度非常大,因为环境恶劣,运输条件也非常艰苦,军队所需的物资全都要靠人工搬运以及牦牛运输,有统计显示,在西藏养一个兵足够在内地养7个兵。正是出于综合考虑,我国政府决定见好就收,尽快达成和谈。
当得到周总理亲口承诺后,负责调解的六个国家喜出望外,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提出的建议有多荒唐,可没想到中国竟然“妥协”了,可事实证明,周总理之前对印度的预言丝毫不差,我们的善意并未换来印度的和解意愿,他们果然更加猖狂了起来。

当班达拉奈克夫人将我国政府的退让想法告知尼赫鲁后,他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谈判意愿,反而非常不可一世地说道:“中国军队必须后撤,也必须同意让印度军队向前推进。”
班达拉奈克夫人迫于尼赫鲁强硬的态度以及印度背后的中苏大国,竟然对尼赫鲁的无理要求言听计从。不仅表示支持尼赫鲁的说法,甚至还写信劝说我国政府无条件地接受印度的所有建议。从这一刻起,就意味着当初负责调解的六国已经彻底失去了立场,而他们的调解也不再具有任何价值。

面对调解六国的无限度偏袒,再加上印度的不知好歹,我国政府终于忍无可忍。2月21日,周总理一脸平静地对班达拉奈克夫人表示:“中国政府不再渴求和印度进行和平谈判,对于六国调解建议,中国也全部否决。请向印度传达我国政府的态度,谈,我们双手赞成,打,我们奉陪到底”。周总理的这番话有双层含义,首先是向印度表明了我国无所畏惧的态度;再者就是向调解六国表示,中国将拒绝六国的一切调解建议。
面对我国突然逆转的态度,尼赫鲁很快感到了危机。如今中国已经失去了对和平谈判的热情,那就说明双方极有可能会再次在边境线处开火。虽然美国和苏联一直对印度持支持态度,可尼赫鲁明白,这两个大国绝不会直接给自己提供火力帮助,中国一旦出兵,到时候印度就算举全国之力恐怕也无法抵抗。

中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是谈判还是动手,尼赫鲁自己看着办。处于两难境地的尼赫鲁仍然不想妥协,他试图借助调解六国之手对中国施压,而此时的我国早已失去对调解六国的耐心。迫于印度的威压,班达拉奈克夫人仍然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而且态度非常强硬,信中写道:“中国若再不做出让步,调解六国将在国际上对中国进行公开谴责,印度也将倾全国之力对中国开战。”
面对这些威胁,周总理在回信中态度坚决地写到:“中国目前没有好的办法,只有静静等待,让中国做出让步绝不可能,若印度坚决不同意谈判,不管他们接下来怎么做,中国都有实力承担一切后果!”周总理的意思很明确:中国不畏惧任何形式的威胁,无论是打还是谈,中国都不怕!

在中印双方都不讨好的调解六国逐渐反应过来,中国之前的忍让以及妥协并不是畏惧,而是在表达对和平谈判的诚意。面对印度的得寸进尺,中国已经收起了所有善意。如今的局面,已经不是调解六国能够左右的了。在4月27日,六国会议正式宣布:“中印边界问题,应由两国自己决定,六国会议不再插手。”
没了六国会议的偏袒,也没了中苏两国的支持,国际上支持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印度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输了舆论又输了民心的尼赫鲁一病不起,不久之后便离开了人世。中印边境从此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我国战士在武力战场上浴血奋战,而周总理则在政治战场上力挽狂澜。周总理以一己之力,对抗着来自印度和调解六国的强大威胁,可他始终没有退却一步。不仅彰显了我国追求和平的决心,更体现了我国的大国实力。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喜欢的朋友可以多多点赞留言,新朋友记得给博哥点点关注,博览历史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2:41 , Processed in 0.00755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