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首写母爱的冷门诗词,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流传千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4:23: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3首写母爱的冷门诗词,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流传千年                                                         

2022-05-09 00:05                                       
                                       

母亲节总是让人感念母亲的伟大,感恩母亲的付出。当然,不只是母亲节,希望大家天天都记得母爱的伟大。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

关注我,和我一起来欣赏3首写母爱的冷门诗词,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流传千年。

喜欢文章的朋友,记得点赞和分享哦。

第1首,《忆母》:萧小八娘弃我去,我生方始十三年。如今七十零单五,生死途分竟杳然。

人在失去后,才知道惋惜。在爱情方面,《大话西游》里周星驰的著名片段说:“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在亲情方面,古人也早有名言讲述这个道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为什么真挚的感情,总是在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写出这首《忆母》的作者陈藻,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才十三岁。虽然还是一个小孩子,但是诗人对母亲还是很有感情的,还是一直惦记着。

说“一直”,是因为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75”岁了,已经是个垂暮老人了,也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活了。

可是,诗人却一直忘不了自己的母亲,从小孩到老人,诗人一直思念着回忆着母亲。

诗人最大的遗憾是“人鬼殊途”,自己无法和母亲相见。所以诗人这么多年,一直只能是单方面的惦记与思念母亲,却没有机会与母亲再见上一面。

这首诗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有用什么华丽深奥的词语,反而通过简单的数字词来表达一个儿子对母亲的追思。

13和75这两个数字,省略了过程中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却在千年后将这份怀念传递到读者的心里,令人感慨良多。

第2首,《思母》: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元恭。诗歌的背景,同样是诗人的母亲已经去世,诗人与母亲阴阳相隔,无限思念,不由想起当日的往事。

“白头无复倚柴扉”,一句诗勾连过去与现在。过去的时候,诗人的母亲一直依靠在柴门,等待诗人的回家。而现在,诗人的母亲已经不在,诗人睹物生情,无限悲伤在其中。

正是在这样的悲伤与痛苦心情中,诗人更是想起自己最难忘的一件往事。那是在去年五月黄梅时节,诗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没有钱吃饭。

这时候,诗人束手无策,悔恨羞愧:“百无一用是书生!”

而诗人的母亲,却把自己念佛的袈裟拿去送到当铺,换来了一家人救命的粮食。

对诗人的母亲而言,念佛是虔诚的事情,几乎是老人最虔诚的精神依托。可是,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诗人的母亲忘记了自己对佛祖菩萨的虔诚,她居然把念佛的袈裟拿去典当。

为了儿子为了家,这个母亲做出了这样大的牺牲!诗人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眼泪哗哗,可谓百感交集。

诗人肯定有悔恨有自责,埋怨自己混得如此差劲,居然把日子过得如此凄惨,居然让老母亲如此受苦,如此付出。

同时,诗人更有无限感动,感动母爱的伟大,感动母亲的付出。这感动有多真切深沉,自责和内疚就有多强烈难忘。

正因为如此,时隔一年,诗人还是忘不了这个场面。他的眼睛里,仿佛又看见母亲拿着袈裟去典当,带着粮食回到家的情景。

这样的情景,真是无声胜有声,足以让千年后的人们动容啊。

第3首,《西上辞母坟》: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 嘱 早归。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去疾。诗写的是诗人临行前,专门跑到他母亲的坟墓上辞别老母亲的情景。

诗人不由想起了当年,他离开家的时候,他的母亲一直嘱托他早点回家,早点与母亲团聚。而如今,物是人非,诗人就算想要早点回家,也无法见到他的母亲了。

一句“不见丁宁嘱早归”,含有无限伤感,含有诗人对母爱的无限歌颂,在千年后抵达了读者的心田,让读者感触良多。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表达母爱的诗词呢?你们自己创作过诗词吗?欢迎留言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赞赏、评论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0:56 , Processed in 0.0126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